倪夢婷
【摘 要】生本教育通過課堂上的角色轉(zhuǎn)變,推動學生主動探究教育過程,更加尊重學生的主管意愿。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語言組織能力、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本文從生本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對小學語文作文進行初步探討,提出相關(guān)的建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作文;生本教育
小學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語文作文的課堂互動中,教師可以圍繞生本教育,增強學生的觀察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讓語文創(chuàng)作變得更加有趣,使學生文章更加富有情感。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為教學宗旨的理念,生本教育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生本理念的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開展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
一、生本教育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本質(zhì)是為學生的發(fā)展而服務(wù)的。生本教育摒棄了傳統(tǒng)教育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轉(zhuǎn)而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大多是以老師在課堂上講授,學生記錄、背誦,在這種方式下課堂比較枯燥。生本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塑造更高效的語文課堂。
(二)語文作文教學不僅包含了知識的講授,還包括了情感教育。在以前的教學課堂中,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通過老師的講解很難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體會文中作者情感的表達。生本教育在寫作課堂中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在閱讀時,更容易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感情,使學生更能認知到作品的內(nèi)涵。
二、生本教育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
(一)注重生活與實際相結(jié)合
在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的寫作范文或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樣板,導致學生的文章如出一轍,毫無新意,通過這樣的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顯著的提高。在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拓展,易對寫作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和語文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要體現(xiàn)生本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和生活的緊密關(guān)系,教師就應(yīng)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思考的環(huán)境。真正要做到這些,需要教師利用掌握的生本教學的方法和理念,結(jié)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切身體會生活中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從而達到積累生活素材的目的,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寫作。
(二)重視教師引導的作用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采取課堂講授,學生被動聽講的模式,將寫作知識和要點強制性的灌輸給學生,欠缺對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導致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敬而遠之的心態(tài)。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年齡較小,對事物的認知和自律性都比較欠缺,因此老師及時有效的引導十分必要,可以讓學生沿著正確的學習道路前進,少走彎路,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春游”這一話題的寫作中,學生對春游十分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興趣過于濃厚,往往會偏離教學目標,教師在學生自主的討論中要及時加以引導。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可以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教師站在亦師亦友的角度指導學生時,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漸進思考中,提高對寫作的理解。
(三)引導學生閱讀、修改作品
語文寫作是離不開日積月累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大量優(yōu)秀作品的賞析,了解不同的生活,這些作品字里行間包含了作者對生活的理解,飽含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學生通過閱讀,一方面可以為寫作儲備大量的素材,一方面通過對優(yōu)秀作品的賞讀,可以讓學生對生活充滿熱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閱讀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中,要合理運用生本教育,結(jié)合實際加強優(yōu)秀作品的閱讀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詞語量,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寫作欲望。在通常情況下,一篇文章如果想要更好的保證質(zhì)量,一定需要經(jīng)過反復推敲,多次修改。在寫作過程中,要利用生本教育,增強學生自信,給予積極肯定和贊賞,讓學生在寫作中感受到快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建立個性化的作文理念
在小學語文中,作文寫作一直是教學的難點,也是語文考試的重點。寫作是學生儲備知識的輸出,任何人無法代替學生,也不知道該從何著手引導學生輸出。在學習文章《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生活聯(lián)系,觀察自家附近或者家鄉(xiāng)的美景,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感受和認知,學生對自然的感受是有差別的,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可以寫出個性化的文章,表達不同的思想,使文章更富有感情。
【參考文獻】
[1]范繼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本教育探析[J].才智,2017(02)
[2]劉艷秋,王俠.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探討[J]. 當代家庭教育,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