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
摘 要: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選自經典的名家名篇,是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古詩詞中優(yōu)美的語言、超然的意境、豐富的情感對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針對性實施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提升其教學成效,不僅能夠起到學習、傳承、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但是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與鑒賞能力還存在一定不足。教師教學中側重字詞講解,關于詩詞中情感的剖析介紹很難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因此為切實提升古詩詞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成效,本文從古詩詞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入手,探討教學中的不足并最終提出優(yōu)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古詩詞;人文精神;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9-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28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統(tǒng)一的特點,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2011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語文學科需要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同時指出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并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因此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內涵,升華學生的內心世界,對于提升語文教學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都具有重要價值。
一、初中古詩詞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接受經典古詩詞教學能夠滋養(yǎng)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為歷史長河中積淀的精華,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些古詩詞中不僅飽含作者的情感,更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體現。例如201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向初中生推薦的古詩文有61篇,涵蓋先秦時期至清末年間的作品,可謂跨越幾千年,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具體分之,這些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研究中對61篇入選作品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愛國憂民內容是最常見的,例如唐朝愛國詩人杜甫詩篇較多,他的詩歌向我們傳達了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正能量?!洞和贰睹┪轂榍镲L所破歌》兩部作品更是展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以及對戰(zhàn)亂的悲嘆。同時初中語文教材中也入選了一些邊塞詩歌,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通過描述邊關生活的艱苦來襯托士兵保家衛(wèi)國的堅強意志。當然也有體現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詩歌,其中代表為文天祥、陸游等宋代作者。這些作品是中華民族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是最寶貴的精神世界。
(二)樂山好水的自然情懷
自古以來,祖國大地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贊美自然風景,思考人與自然關系、尋找天人合一境界的詩歌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內容。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對山野自然生活的向往都通過詩歌進行表達,例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即描寫萬物復蘇的春景。現代生活中,學生與自然接觸較少,通過這些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可以借助詩人的視角,品味其中內涵,對春季的美好事物產生一些感悟。
(三)豁達人生的思想情懷
人生道路上難免坎坷,古代詩人也常常遭遇各種磨難,在面對困境時他們所表達出的人生豁達態(tài)度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古人在遇到困難境遇時,往往以此鍛煉自己的品質,提高人生境界。如初中教材中選用的陶淵明《歸園田居》、李白《行路難》等詩歌所表達出的或者剛健、或者超然的處世態(tài)度,更是值得初中生學習。
除了以上人文精神外,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表現珍惜光陰、倫理親情的詩歌。如漢樂府中《長歌行》、蘇軾的經典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勸人珍惜時光努力上進,珍惜親情,這也是現代學生應該學習的人文情懷。
二、影響古詩詞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原因
初中古詩詞中的人文精神內涵豐富,對于學生品德與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方面有著重要價值,我國相關教育文件也對之給予了肯定與指導。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囿于考試升學、考試題型和內容的限制,初中階段古詩詞教學依然集中于對作者、作品、詞句的教學,方式也主要是背誦、思想情感總結等方面的教學。這極大影響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主要表現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目前對于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評價與學生學習考核主要以書面考試為主。例如在考試這一指揮棒導向下,古詩詞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只能讓步于知識教學,教師教學的側重點也是幫助學生如何提高分數,找出“正確”答案,而在學生鑒賞能力、人文精神培養(yǎng)方面投入較少,嚴重影響學生審美情趣的提升。學生無法領略古詩詞中的意境,也就難以形成與作者的共鳴,人文精神培養(yǎng)更是紙上談兵。
其次從教師教學方法上看,古詩詞教學模式單一,沒有突出學生親身體驗。新一輪教學改革以來,一直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但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卻依然呈現模式化,缺少創(chuàng)新。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中的古詩詞沒有深入了解,直接根據教參上的內容進行教學,不能靈活使用。導致學生對古詩詞學習認知停留在逐字逐句理解、背誦階段,喪失學習興趣。
最后從學生學習與認識角度看,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方法、學習認知的差異也影響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例如在進行古詩詞學習時,許多學生參考“標準答案”,很少自己去體會與理解。課下復習中也采用題海戰(zhàn)術,不僅不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快,反而增加了心理壓力。
三、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策略
人文精神培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不僅僅是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古詩詞是民族歷史文化與精神的體現,契合初中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內涵。那么面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以學生人文精神發(fā)展為導向開展教學工作。
(一)深入挖掘古詩詞背景與內涵,豐富人文精神教學
在前文對初中教材中古詩詞人文精神分析中可見,我國古代詩歌都具有深刻的內涵與思想情感,僅僅以教參內容開展教學是難以滿足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需求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挖掘古詩詞的背景與內涵,奠定人文精神培養(yǎng)基礎。例如語文教師在教學實施或者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渠道了解更多的歷史資料進行補充,豐富古詩詞的人文世界;也可以借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來突破自身的瓶頸,彌補教學的不足。
另外,國家教材是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參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材料具有較多的優(yōu)勢,有效彌補了教材中的不足。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教參材料進行深入研究,教會學生日常誦讀技巧,了解詩歌創(chuàng)造背景與作者心理特點,強化學生的理解。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面對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的問題,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古詩詞的學習與探究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深入到古詩詞學習之中,積極研究,了解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學習其中的人文情懷。
首先,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模式,在生生、師生交流互動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探究,實現學生與作者、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精神世界的交流。例如在教學新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等渠道來查閱相關的研究資料、故事背景,建立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感受作者情感。
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各種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人文精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種現代技術、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初中語文教學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積極借助新技術來革新課堂教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枯燥講解的問題。例如教師在通過網絡查閱相關歷史背景過程中,可以下載一些關于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的視頻片段,然后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又如在學習“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面對如此廣闊的情境,僅憑學生的知識基礎難以有深刻的感受,教師的文字介紹或者語言講解也有些無力。此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找到一些與詩句描繪情景相仿的視頻、圖片,讓表達意象更加直觀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直接面對如此廣闊的情境,調動學生聽覺、視覺都加入學習之中,更好地品味詩歌內涵,體會詩歌的韻味,豐富精神世界。
(三)優(yōu)化教學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關注人文發(fā)展
為切實提升學生人文精神發(fā)展,也需要對現有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利用評價來引導學生的發(fā)展。面對初中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評價方式不合理對學生的影響,教師教學評價中一是要增加重點字詞的賞析、補充詩句或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題目,鼓勵學生學習過程中多關注作者情感,了解作者精神世界,并以此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在試卷中也要多加入一些人文精神的試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從學習中吸取多方面的營養(yǎng),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精神基礎。另外,在教學評價結果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告訴每個學生學習中的不足,進而指明其后續(xù)學習與努力方向。
四、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精神世界極大豐富,價值觀念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古詩詞知識講解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代表人才培養(yǎng)的全部。內容教學不能局限于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更應該重視古詩詞中的人文情懷與價值觀念,在教學中通過這些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潤澤學生靈魂,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因此義務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不能局限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擴展至人文精神培養(yǎng),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尤其是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引導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需要側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強調人文精神,最終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紅煒.試論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J].學周刊,2017(18).
[2]金小平.初中語文古詩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9(2).
[3]王興茂.初中語文古詩教學分析[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2).
[4]袁丹.淺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詩詞古韻[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