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河
摘 要:新課程理念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作為新課程的中心原則,提出“改革實則是為了更迭學習被動的現(xiàn)狀,機械式的照本宣科,推崇的是讓學生熱情參與,奮發(fā)向上,樂于挖掘”,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一覽無余地彰顯出新的教學內(nèi)容,演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師生以往交互的方式??偟膩碚f,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做學生的領頭羊、激勵者和導師,而學生則應該擺脫被動的局面,不單單要主動地研習基礎知識,還要無所畏懼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理念;興趣;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9-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06
目前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改變舊的教學模式,老的教學觀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優(yōu)良的教學思路,實現(xiàn)學生多動手多動腦,由以往的不想學變成我要學,向45分鐘要質(zhì)量,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已成為當務之急,更成為眾多教師矚目的課題,本人也在教學中不斷探索。
一、備好課是高效課堂的根本
備課是教師為上課所做的各項準備活動。備課時教師要參照于學科課程的相關要求及其特點,考查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進度,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選用相應的教學器材,合理組織和安排教學過程、各種教學要素以及編寫教學計劃和教案,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以實驗為基礎,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足夠讓學生衍生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從心靈深處體驗到快樂,這也是追求學習的最高境界。有興趣的人才會自我激發(fā)和自學,慢慢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高昂的興致,在此基礎上把學習效率和水平提升至最高點。初中物理是一門啟迪式的科目,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興趣、欲望、激情和習性的培養(yǎng),讓學生自信學習、愛上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同時還要貼切地設計各類物理實驗,突顯出實驗目的、操作步驟,深度解析試驗的結(jié)果等環(huán)節(jié),事先設置好各種懸念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獲得“細致地觀察、自我探尋、詳盡總結(jié)”的體驗并從根源上感受物理世界的神奇。
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決定性因素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關鍵、最活躍、最根本的因素。說到底,教學過程是人與人、人與方式、人與內(nèi)容、人與手段的活動展現(xiàn)。首先,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要努力保持他的親睦能力,說話吐詞清晰,思維邏輯性強勁,有著組織協(xié)調(diào)的潛力,且在教學中有敏銳的眼光,豐富多樣的教學形態(tài),明確任務定位,同時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保證課堂的有效性。深度挖掘?qū)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體驗性和知識性,勤于操練頭腦、獨立思考疑難性問題,顯露出學生實踐的優(yōu)越性,讓學生能夠以激情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能夠洞察和體驗知識的生成和衍生的過程,實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素質(zhì)。再則,教師不單單要以身作則傳授知識,更要耐心講解人生的信念,努力成為一名充滿熱情、期待和受人尊崇的老師。
為了展現(xiàn)教學的實體效果,教師應細致的洞察和掌握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發(fā)展特性。參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足跡,可以籌備與之配搭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有針對性、量體裁衣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學生還有未被發(fā)掘顯而未見的發(fā)展?jié)摿?毋庸置疑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向上發(fā)展,有大好的能力可以培育,都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再者,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他們的個性是千差萬別,勢必會出現(xiàn)很多疑難雜癥,這些棘手的問題都可以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順利解決。
學生是獨一無二的人。學生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習者,而是一個個性充盈的人。令人驚嘆的教學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生活世界,更迭了他們的精神層次,為學生帶來了綜合式發(fā)展的平臺。再加之學生有著天壤之別的遺傳因素、社會背景和家庭條件的抑制性,故而他們的心理世界豐富多彩。
學生是獨立的人。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內(nèi)心的思緒、別具一格的性格、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價值取向的內(nèi)心世界等。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自發(fā)式學習、獨立感受、自我揣摩、洞察事物的發(fā)展足跡,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實效性。
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更迭有效性的關鍵性途徑
現(xiàn)代學術界認為,人類獲取知識就是為了更加完美地利用它。在現(xiàn)實操控中,要求學生掌握并領悟知識點,大力度地演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再這樣的驅(qū)使下鞏固知識點和難點。教師在傳講的過程中,在囊括物理問題時應揭示分析問題的關鍵性思路,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運籌帷幄解答類似問題,毫無疑問這是更迭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1.教師應當一覽而盡地展現(xiàn)出的思維過程并加以演示。在實踐中,教師不應只束縛于傳統(tǒng)知識的傳講,只局限于對事物的片面性看法、歸整和總結(jié)。相反,應該把教學方法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更加注重“思維邏輯性”“遇到相同問題時的思維路徑”等,向?qū)W生展示教師深思熟慮的過程,讓學生耳濡目染,熟練地學會解決和思考問題。
2.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和盤托出,演進學生原有的思維能力。學生能力的形成和延伸,以及憑借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惑的能力,最終都是在學生的思維和實踐過程中完成的。在現(xiàn)實操練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揭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給予高度的評價和贊賞。假若學生的思維過程是正確的,并且他們的思維與其他學生的思維趨于同一水平線上,就會勉勵其他學生做出榜樣。假設這些想法是錯誤的,那么就要從根源上去糾正,示例其他學生不要犯相同的錯誤。
3.讓學生以激情飽滿的狀態(tài)參與教學中去,著力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憑借的是充盈地教學模式,尤其是學生的思考方式、探討的路徑,以熱情的心態(tài)參與雙邊教學活動,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更迭原有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五、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演進有效性的實用型工具
學生思維的出發(fā)點通常情形下都是來自“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惟妙惟肖地、有目的地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情境,在學生的思維能力中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功效。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教師要層層遞進地挖掘材料,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內(nèi)心動態(tài),對實驗流程進行恰如其分的部署,創(chuàng)造別具一格的視覺形象,凸顯出實驗的趣味性,喚醒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敞開心扉,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
在課堂操練中,教師應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提出的舉一反三的問題,鼓勵學生參照于教學內(nèi)容進行激勵的討論,如此一來既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又可以讓學生的積極性得以釋放,更可以輔助性地刺激學生探索周圍物理現(xiàn)象的欲望。在運用知識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疑惑進行解答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五花八門的意見和建議。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道:“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讓人印象深刻?!蔽ㄓ凶晕野l(fā)掘了問題,才能鞭策學生源源不斷的思考和探析問題,耐心地解決疑問,有所創(chuàng)新。
六、“以學論教”——全方位的整改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
教師作為教學的領頭羊,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更迭現(xiàn)有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型。在新課程理念的驅(qū)使下,要求教師做出以下的整改:從純粹的知識傳講過渡到知識探索,激發(fā)舉一反三的問題意識;從重視教師教學過渡到重視學生,突顯出主導地位的意識;從重申結(jié)果演進到強調(diào)過程,襯托出操練的意識;從“尊師重道”過渡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情感意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變教學方式為個性化,烘托出個性氛圍,更迭教師教與學的學習形態(tài),使學生從心底里愛上學習,樹立高大上的人生觀。從大局上來談論,學生的學習情緒是否是興高采烈的,學習態(tài)度是否是精神飽滿的,假設師生之間出現(xiàn)新的火花碰撞,學生會想、會說、會上課,假設我們能從學生的信息反饋中了解到是否牢牢地抓住了它,充分地了解了它,這些都苛刻地要求教師重新更迭課堂教學行為。
七、精心準備教學設計——為深化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強勁的保障
小組備課是精心編撰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性途徑。一般情形下,小組課程的準備可以細致地分為以下四大板塊:(1)籌建中心發(fā)言人。在“明確課程設置”座談會上發(fā)言,內(nèi)容牽扯的有教材、綱要、終極目標、疑難點、教學形態(tài)過程極其手段、課件制作、甄選習題、理論架構(gòu)等。然后可討論中心發(fā)言人所說的話。緊接著個人或者團體發(fā)言,囊括他們的觀點和交流。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教研組負責人歸整大家的意見,歸納出課程的準備工作并全程錄音。(2)撰制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統(tǒng)籌式地安排在同一時間上課,讓選修課從根源上納入教學。(3)認真填寫教學反思。教學完結(jié)后,對教學思想和舉止動作、學生表現(xiàn)、教學成敗做理智型的分析。自我內(nèi)省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更迭教學效果不容忽視的途徑。(4)課后編撰出新的教學計劃。同一個教學計劃是十分駁雜的,牽扯的有許多教學反思和討論。察看班上的實際情況,最終定稿。把以前的經(jīng)驗作為下一個練習的起點,實現(xiàn)層層遞進的模式。
八、有效的教學行為是演進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課堂教學行為詮釋的是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舉止。簡潔易行的教學行為囊括的是能夠拉動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行為。教師應考察學生的特點和真實詳情設計出豐富且充盈的教學形態(tài)。
在問題上要采用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動腦。在訓練策略方面主要有精讀課和強化課。所謂“精讀課”,便是指教師應當語言簡明,掌握切入點,彰顯出教材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屬性特點。崇尚思維,解釋困惑,理清知識的因果關系,拓寬知識面,運用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去學習。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操練學生勤動腦、動手、動口等,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還可以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
所謂“精煉”囊括,指的是操練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少且精。盡管練習可以提煉技能,但是過度練習會衍生出負面效應,嫣然會成為技能的絆腳石,致使技能大幅度下降,簡捷地來說,便是實踐中的“高原反應”。示意的目的性、探尋性、針對性、分層性、漸進性、綜合性的操練形態(tài),不僅考察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練習的成功率,使學生在“精練”中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永科.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1).
[2]趙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B版,2013(5).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