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辰
出生在江蘇的殷越,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yè),是一名羊毛氈藝術家。
2009年的一天,殷越首次在網(wǎng)上接觸到羊毛氈作品。當時羊毛氈在國內(nèi)并不普及,殷越花了很大功夫才在網(wǎng)上找了一家店,買了一些粗糙的毛紗和工具,開始自學著做。先畫好稿子,再拿羊毛按稿面塑好形,接著再做調(diào)整,最后再細化。憑著扎實的美術功底,殷越花了一個下午做成了一只穿格子背心帶領結(jié)的兔子紳士,她覺得自己特別厲害,很有成就感。
創(chuàng)作的熱情一旦被開啟,殷越便一頭扎進其間樂此不疲。她開始做各種風格的玩偶:小猴子、烏鴉、松鼠、貓咪、小熊……一個個都像童話世界里走出來的角色,軟萌可愛。
殷越每天醒來就是趴在桌前戳戳戳,工作12到16個小時是她的日常,偶爾有事耽誤了也會在第二天補上,不然作品就完不成了。如何把腦子里角色的氣質(zhì)塑造出來是最難的,一個作品構(gòu)思加制作按難易程度從幾個小時到幾個月都不等。細化表面的時候,要拿針不停歇地往上面扎。頻繁穿刺動作讓殷越患上了腱鞘炎,一不小心,鋒利的戳針還會劃破手指,鮮血直流。天長日久,殷越的手格外粗糙,朋友們開玩笑說她是一個有“糙手(操守)”的作者?!?/p>
2015年深秋,一趟莫斯科旅行開啟了殷越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莫斯科住地,殷越發(fā)現(xiàn)了許多從未見過的花式蘑菇。最后她用1:1的比例還原出了頗具生命感的蘑菇,與真蘑菇混在一起后毫無二致。
仿真蘑菇做多了之后,殷越覺得乏味便給它們長出身體和小腿,蘑菇們一下成了饒有趣味的“蘑菇人”。她把“蘑菇人”們組合在一起,把它們做成了《蘑菇的逃離》和《蘑菇的詩》這兩個小的系列。
2016年12月,殷越的首個展覽《指尖造物》在東京代關山開幕了,她也成為第一個在日本舉辦個展的中國羊毛纖維手作作者。展覽上來了很多喜歡蘑菇的人,有專注拍攝蘑菇的攝影師,有專門做蘑菇烹飪的大廚,還有位白發(fā)老人,買了一組胖蘑菇和牛肝菌的作品,說回去要放在他的臥室里,因為“它們讓他感到平靜”。對于害羞、靦腆的殷越來說,作品能被大家讀懂并帶去力量,她很開心并深深感受到了堅持創(chuàng)作的意義。
殷越做的羊毛氈玩偶可以隨時變化動作:小猴的手臂可以前后擺動,購買者能按照喜好自行調(diào)節(jié)小猴的手勢;嗑瓜子的松鼠,除了手捧葡萄還可以妙變成拿著枕頭去睡覺的樣子;眼巴巴等著熊爸爸帶回蜂蜜的小熊一家子,也能夠通過調(diào)整它們的服裝、位置,實現(xiàn)不同的造型。顧客購買的不止是一件可供擺設的作品,還有由此帶來的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的快樂。
2018年在北京辦展覽時,有個90歲的奶奶走的時候特意和殷越打招呼:“我很喜歡你的作品,我也是一個‘90后!”孩子們特別鐘情于小象,看到縮著兩只前腳直立的小象,會不由自主地上前撫摸。
2019年秋,殷越再次在北京開展,這次展覽甚至引發(fā)了搶購熱潮,有人提前兩天兩夜守著不走,就為了展覽結(jié)束后買到自己心儀的作品。一百多件作品,幾小時就全部售罄。
“當世界不夠溫柔時,就讓自己成為溫柔?!币咔槠陂g,為了幫大家消磨居家時光,掌握新技能,獲得一些安定的力量,殷越在線上一邊教授戳羊毛技巧,一邊解答了許多新手會遇到的問題。
不知不覺,殷越潛心羊毛氈藝術已有11年之久。她很慶幸自己遇上了羊毛氈,她說是羊毛氈讓她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找回了自信。
(編輯?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