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芝
咖喱起源于印度,流行于南亞、東南亞等地,英語Curry(咖喱)一詞源自于泰米爾語(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17世紀,咖喱被歐洲殖民者帶回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地,借助不同的飲食文化演變出更為豐富的風味。
制作咖哩所用香料甚多,除姜黃這位“靈魂人物”外,還有芫荽、葫蘆巴、八角、生姜、肉桂、紅辣椒、花椒、茴香、孜然、丁香、綠豆蔻、白胡椒、黑胡椒、咖喱葉、白芥、肉豆蔻、姜、蔥等,因此其味辛辣濃郁,令好此味者欲罷不能。姜黃為姜科植物,外形與姜極像,性辛、溫,略微苦,其根莖呈金黃色,既可食用、藥用,也可作食用染料。
咖喱之所以起源于印度,和當?shù)貧夂蛴泻艽箨P系。印度一年中有很長時間降雨充沛,天氣悶熱潮濕,為姜黃等辛香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這種氣候條件不僅令人食欲大減,也使食物極易滋生細菌變質。姜黃等辛香料既能延長食物的保質期,又能豐富食物的色澤并增加其香氣,刺激人的味蕾,增進胃酸分泌,令人胃口大開。在印度,制作咖喱的用料沒有“固定搭配”,因此也沒有統(tǒng)一的“咖喱味”。當?shù)厝伺胫瓶о瑫r,會隨心意抓取各種香料——種類不定、份量不定。
泰國咖喱的色澤和口味均與印度咖喱有較大區(qū)別,有紅咖喱、黃咖喱和青咖喱等幾大類,具有極其鮮明的東南亞風情。在口味上,因添加椰漿、香茅和羅望子等很具地域特色的香料,泰國咖喱有椰香、檸檬香和酸甜等不同口味。馬來西亞咖喱在口感上與泰國咖喱相似,當?shù)靥砑佑邪沤度~、椰絲、椰漿等制成的白色咖喱十分獨特。
咖喱在日本也是廣受歡迎的美食。在口感上,日式咖喱因添加奶油變得更加濃稠。此外,由于日式咖喱的原材料中包含水果、蔬菜,因此具有獨特的鮮甜味道,辣度較低,更加溫和。為了適應孩子和不喜食辣者的口味,日式咖喱還有完全不辣的口味可選。一向重視提高生活便捷度的日本人,在咖喱中加入油脂和面粉將其制作成咖喱塊,便于銷售和家庭使用。
英國咖喱曾一度與印度咖喱最為接近。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人對其不斷改良,加入番茄、酸奶、白糖、檸檬汁,令其變得更濃稠、香甜。
1.咖喱時蔬:將土豆、胡蘿卜切塊,洋蔥切片,西蘭花焯水備用。鍋內倒入色拉油,將土豆、胡蘿卜、洋蔥倒入鍋內翻炒出香味,加水和黃咖喱煮開。待土豆變軟后加入西蘭花、鹽,燒煮兩三分鐘,以大火收汁,即可出鍋。
2.白咖喱海鮮湯:將蝦、花蛤處理干凈后焯水,將洋蔥、番茄切塊。鍋內下油燒熱,放洋蔥炒香,加番茄、花蛤翻炒,然后加水和白咖喱醬燒開。將熟時,放入蝦,加少許鹽即可出鍋??оur湯有淡淡的椰香味,清甜又爽口。
3.咖喱“各種肉”:先將紅咖喱塊或黃咖喱塊熬成濃湯,再將焯水處理過的牛肉、羊肉、豬肉、雞肉等放入燉煮,以小火燉至肉軟爛即可。香濃的咖喱滲到肉中,味道十分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