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在出外游覽時,總會對眼前的景物產生一些莫名的感觸,他們就會詩興大發(fā),于是,寄托了詩人政治抱負、興趣愛好、詠古抒懷的詩歌應運而生,他們會把這些詩歌寫在寺壁上、石壁上、樓壁上等,這些詩歌被稱為題壁詩,下面就隨小閱一起學習一下題壁詩。
譯文及淺析
庭院經常打掃,連青苔都沒有。一畦畦的花木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自栽培。一條小河環(huán)繞著蔥綠的農田,門前的青山也推開門,爭相前來為庭院添彩增色。
這是王安石寫在友人家墻壁上的一首詩。贊美友人家屋前的清幽,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院子里干凈得連青苔都沒有,這在多雨潮濕的江南就太不容易了,可見湖陰先生的勤勞。
院子里還有成畦的花草樹木,都是友人親手栽的,反映了他的愛美之心和樂于創(chuàng)造美的崇高情趣。詩的后兩句作者用水“護田”,山“送青”兩個擬人化的寫法,賦予了原本沒有生命和意識的山水以人的情感。詩的后兩句將對偶、擬人、借代多種修辭手法融會在一起,把山水描寫得有情有義。
譯文及淺析
山外有山,樓外有樓,西湖邊的歌舞何時才停止?暖風將游人吹得如癡如醉,簡直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后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并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游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xiàn)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譯文及淺析
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現(xiàn)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這首詞是作者在帶湖閑居時的作品。
這首詞是作者在帶湖閑居時的作品。通過“少年”時與今日的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報國無路的痛苦。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