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雅
如今,語文教學中,如何處理好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使二者有機結(jié)合、互相促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一直努力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我也在課堂教學中嘗試設計有效的讀寫鏈接訓練題,并注重方法與技能在寫作中的運用。
一、模仿課文內(nèi)容,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實踐中,我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常采用多種閱讀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們通過反復閱讀能夠積累許多優(yōu)美的詞匯,豐富語言積累,在作文時,能夠明確表達自己的情感。閱讀給孩子們提供了習作的素材和范例。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燕子》一課時,我反復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要求學生在原文語句中圈出描寫燕子特點的詞語。很快,學生發(fā)現(xiàn),“烏黑發(fā)亮”是描寫燕子羽毛的顏色;“俊俏輕快”是描寫燕子體態(tài)的輕盈;“剪刀”寫出了燕子尾巴的形狀;“活潑可愛”是對燕子作出的總體概括。通過四次朗讀體會,學生又發(fā)現(xiàn),作者并沒有面面俱到地寫燕子身上所有的特點,而是抓住最主要的幾個方面加以描述。于是,我開始點撥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進行描寫,可以從它的“顏色”“形態(tài)”“習性”“聲音”“動作”等幾方面入手。這樣一來,接下來的寫作小練筆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有學生寫道“一身潔白無瑕的絨毛,兩只又長又靈敏的耳朵,一雙紅寶石般的眼睛,加上一個絨線般的尾巴,湊成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庇钟袑W生寫道:“一個三角形的小腦袋,一雙好奇的眼睛打量著周圍的動靜,加上一個堅硬的外殼和伸縮自如的四肢,一只靈巧可愛的小烏龜就組成了?!?/p>
通過這次小練筆,學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法描寫水果、植物、人物等,能夠通過描寫準確地表達出內(nèi)心所想要寫的內(nèi)容、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二、利用課文“空白”,發(fā)揮合理想象
課本中的文章有些寫得或含蓄,或簡練,或意猶未盡,給學生的思維拓展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學習這樣的文章時,我會經(jīng)常利用這些“空白”,讓學生把文章寫得含蓄的地方擴展、延伸出來;把寫得簡練的地方描寫具體;把寫得意猶未盡的地方進行續(xù)寫。這些“空白”可能是人物的某個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描寫,也可能是文章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甚至可能是一個標點符號。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課文《筍芽兒》的第六自然段這樣寫道:“筍芽兒終于鉆出地面來了。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的世界??!桃花笑紅了臉,柳枝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這里的省略號是內(nèi)容的省略,省略了春天其他美麗的景色。教學中,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筍芽兒,你還會看到些什么景色?”對于孩子們來說,春天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季節(jié)了,平時積累的有關春天的詞語、詩句也有不少,所以他們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
學生1:小魚兒在歡快地拍打著岸邊剛探出腦袋的小草弟弟。
學生2:風姑娘輕輕撫摸著迎春花那嫩黃的花瓣,把春的訊息帶給人們。
其實,把學生們講的這些整理在一起,不就是一首描寫春天的優(yōu)美小詩、一篇描寫春天的習作嗎?教完課文后,我結(jié)合習作《我愛你——》指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描寫季節(jié)的作文。
三、提煉寫作手法,陶冶自身情趣
記得有一次參加我市教研活動,授課老師說過,在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一課中,很多教師關注到了課后要求根據(jù)“無拘無束”的范例寫詞語。于是,在課堂上很多教師只重視讓學生積累“無X無X”的詞語,而忽略了追問學生“作者為什么要在文中用‘無拘無束這個詞語”。坐在臺下的教師一下子都愣住了。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只讓學生關注作者寫了什么,卻忽視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其實,細細想來,這就是對寫作手法的一種提煉,我們自己在閱讀教學中都忽視了,也難怪學生們在寫作時愁眉苦臉,一籌莫展了。有了這樣一層思考后,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十分關注文本,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幫助他們提煉課文里的寫作方法,并在段、篇的寫作訓練中加以運用和鞏固。
總之,在我看來,閱讀是寫作的一個平臺,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只有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有效搭建“平臺”,為學生多做提煉、多做總結(jié),才能讓學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與寫作世界更加豐富,養(yǎng)成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盡情體驗的好習慣,激勵學生去積累寫作素材,去感悟人生五味,去尋找閱讀、寫作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