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牧 裴富華 訾慶龍
(1.山東科技大學(xué)地球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590;2.淄博礦業(yè)集團(tuán)有限責(zé)任公司岱莊煤礦,山東 濟(jì)寧 272075)
岱莊煤礦主要含煤地層為山西組和太原組,平均總厚度為259.99 m。共含煤28 層,煤層平均總厚13.71 m,含煤系數(shù)5.27%。山西組平均厚度75.57 m,含煤4 層(2、3上1、3上、3下煤層),可采煤層3 層(3上1、3上、3下煤層),可采煤層平均總厚度4.49 m,含煤系數(shù)5.94%。太原組平均厚度184.42 m,含煤24 層(4、5、6、7、8上、8下、9、10上、10中、10下、11、12上、12中、12下、14、15上、15下、16、17、18上、18中、18下、19、20 煤層),可采煤層4 層(6、15上、16、17 煤層),可采煤層平均總厚度3.48 m,含煤系數(shù)1.89%。山西組含煤地層沉積特點(diǎn)是含煤層數(shù)少,厚度大。太原組含煤地層沉積特點(diǎn)是煤層層數(shù)多,厚度小,標(biāo)志明顯,易于對比。
(1)3上1煤層
圖1 3上1 煤層賦存及可采范圍圖
3上1煤層位于山西組的中部(圖1),上距石盒子群底界51.57~97.93 m,平均74.81 m,下距3上煤層0.0~23.13 m,平均4.06 m。穿過3上1煤層的鉆孔為90 個,其中可采點(diǎn)17 個、不可采點(diǎn)32 個、沖刷點(diǎn)25 個、沉缺點(diǎn)15、斷薄點(diǎn)1 個。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厚度0.27(19-3 孔)~1.74 m(17-11孔),平均厚度0.62 m。在可采范圍內(nèi),煤層厚度0.70(75 孔)~1.74 m(17-11 孔),平均厚度0.96 m。
(2)3上煤層
圖2 3上煤層賦存及可采范圍圖
3上煤層位于山西組中下部,是該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層(圖2),下距3下煤層0.70~42.13 m,平均21.19 m。穿過3上煤層的鉆孔為256 個,其中可采點(diǎn)177 個、不可采點(diǎn)14 個、沖刷點(diǎn)29 個、沉缺點(diǎn)23、斷薄點(diǎn)12 個、剝蝕點(diǎn)1 個。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厚度0.20(51 孔)~4.33 m(21-13 孔),平均厚度2.28 m。在可采范圍內(nèi),煤層厚度0.74(12-13孔)~4.33 m(21-13 孔),平均厚度2.43 m。
(3)3下煤層
3下煤層位于山西組的下部(圖3),下距6 煤 層18.22~84.15 m,平 均35.49 m;下 距 山 西組底界8.00~43.57 m,平均25.79 m;下距三灰24.28~102.67 m,平均59.41 m。從平面上看,煤層主要賦存于井田的北部、東南部及西南部,見圖3。穿過3下煤層的鉆孔為256 個,其中可采點(diǎn)89 個、不可采點(diǎn)30 個、沖刷點(diǎn)106 個、沉缺點(diǎn)19、斷薄點(diǎn)12 個。
圖3 3下煤層賦存及可采范圍圖
(4)6 煤層
6 煤層位于太原組的上部,上距山西組底界10.22~40.58 m, 平 均 距 離23.15 m; 下 距 三灰6.06~17.60 m, 平 均9.85 m; 下 距15上煤 層30.14~123.69 m,平均72.73 m。穿過6 煤層的鉆孔為237 個,其中可采點(diǎn)61 個、不可采點(diǎn)162 個、沉缺點(diǎn)1、斷薄點(diǎn)13個。在煤層賦存范圍,煤層厚度0.20(12-13 孔)~0.92 m(81 孔),平均厚度0.62 m。
(5)15上煤層
圖4 15上煤層賦存及可采范圍圖
15上煤層位于太原組的中下部(圖4),上距八灰0.63~10.84 m,平均7.12 m;下距16上煤層24.76~44.58 m,平均35.50 m。穿過15 上煤層的鉆孔為184 個,其中可采點(diǎn)34 個、不可采點(diǎn)130 個、沖刷點(diǎn)3 個、沉缺點(diǎn)4、斷薄點(diǎn)13 個。在煤層賦存范圍,煤層厚度0.30(A18-11 孔)~1.21 m(A20-17孔),平均厚度0.63 m。
(6)16 煤層
16 煤層位于太原組的中下部,是該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層(圖5),下距17 煤層0.71~12. 92 m,平均5.88 m。穿過16 煤層的鉆孔為184 個,其中可采點(diǎn)169 個、斷薄點(diǎn)15 個。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厚度0.75(18-25 孔)~2.15 m(X10-12 孔),平均厚度1.32 m。煤層結(jié)構(gòu)復(fù)雜,含2~4 層夾矸,巖性為炭質(zhì)砂巖、泥巖。煤層頂板為十下灰;底板以泥巖為主,次為細(xì)砂巖,偶見中砂巖。
(7)17 煤層
17 煤層位于太原組下部, 下距十三灰13.50~32.06 m,平均19.72 m;下距奧灰平均44.01 m。穿過17 煤層的鉆孔為178 個,其中可采點(diǎn)158 個、不可采點(diǎn)11 個、斷薄點(diǎn)9 個。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厚度0.30(9-1 孔)~1.52 m(39 孔),平均厚度0.91 m。在可采范圍內(nèi),煤層厚度0.70(A16-11 孔)~1.52 m(39 孔),平均厚度0.93 m。
圖5 16 煤層賦存及可采范圍圖
根據(jù)《煤礦地質(zhì)工作規(guī)定》要求,煤層穩(wěn)定性以煤層變化規(guī)律和可采性劃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結(jié)合的方法確定[1-2]。煤層穩(wěn)定性定量評定,薄煤層以煤層可采性指數(shù)Km為主,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輔;中厚及厚煤層以煤厚變異系數(shù)為主,可采性指數(shù)為輔[3]。參照指標(biāo)見表1。
表1 評價煤層穩(wěn)定性的主、輔指標(biāo)
(1)3上1煤層穩(wěn)定性
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平均煤厚0.62 m,一般不含夾石,僅個別點(diǎn)含1~2 層夾矸,為結(jié)構(gòu)簡單的氣煤。在可采范圍內(nèi),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36.2%,可采面積約為1.45 km2,占煤層賦存面積的17.1%。3上1煤層為不穩(wěn)定煤層。
(2)3上煤層穩(wěn)定性
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平均厚度2.28 m,含0~1 層夾矸,僅個別點(diǎn)含4 層夾矸,為結(jié)構(gòu)較簡單的氣煤。煤層主要賦存于第15 勘查線以西,煤層賦存面積約為42.92 km2,已開采面積占煤層賦存面積的53.1%。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可采性指數(shù)Km為0.93,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39.2%,為大部可采的較穩(wěn)定煤層。
(3)3下煤層穩(wěn)定性
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平均厚度1.59 m,一般含1 層夾矸,個別含3 層夾矸,為結(jié)構(gòu)較簡單的氣煤。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可采性指數(shù)Km為0.75,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63.21%,面積約為11.95 km2,占煤層賦存面積的59.8%。3下煤層為局部可采的不穩(wěn)定煤層。
(4)6 煤層穩(wěn)定性
在煤層賦存范圍,煤層平均厚度0.62 m,一般不含夾矸,為結(jié)構(gòu)簡單的氣煤。在可采范圍內(nèi),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35.9%??刹煞秶饕挥诰锏奈鞅辈?、西部,總面積約為10.52 km2,約占煤層賦存面積的16.2%。6 煤層為不穩(wěn)定煤層。
(5)15上煤層穩(wěn)定性
在煤層賦存范圍,煤層平均厚度0.62 m,偶含1 層夾矸,為結(jié)構(gòu)簡單的氣煤。在可采范圍內(nèi),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36.57%,可采范圍分別位于井田的東北部、西北部及南部,呈零星分布,面積約為6.74 km2,約占煤層賦存面積的11.4%。15上煤層為不穩(wěn)定煤層。
(6)16 煤層穩(wěn)定性
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平均厚度1.32 m,含2~4 層夾,為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氣肥煤、氣煤。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可采性指數(shù)Km為1.0,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24.42%,為全區(qū)可采的穩(wěn)定煤層。
(7)17 煤層穩(wěn)定性
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煤層平均厚度0.91 m,約1/3 的見煤點(diǎn)含1 層夾矸,為結(jié)構(gòu)簡單的氣肥煤、氣煤。在煤層賦存范圍內(nèi),可采性指數(shù)Km為0.93,煤厚變異系數(shù)γ為18.22%,為大部可采的較穩(wěn)定煤層。
綜上所述,該井田3上1、3下、6、15上煤層為局部可采的不穩(wěn)定煤層,3上、17 煤層為大部分可采的較穩(wěn)定煤層,16 煤層為全區(qū)可采的穩(wěn)定煤層。按照《煤礦地質(zhì)工作規(guī)定》有關(guān)分類標(biāo)準(zhǔn),礦井上組煤的煤層穩(wěn)定程度類型應(yīng)屬中等型,下組煤的煤層穩(wěn)定程度類型應(yīng)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