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平 張程赪
焦慮障礙是常見的精神系統(tǒng)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恐怖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以及強迫障礙等,患者患病后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對實際生活中的各類問題過于擔憂,莫名出現(xiàn)短暫性的焦慮、焦慮煩躁以及過分警覺等[1]??挂钟羲幬镏委熓墙箲]障礙患者治療中常用的治療方式,但是長時間的抗抑郁藥物應用效果會逐漸下降,抗藥性會逐漸增強,故而需要結合其他治療方式,提升治療效果[2]。為此,本院引入了生物反饋治療,將其與單獨抗抑郁藥物治療聯(lián)合應用,并圍繞治療效果展開對比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焦慮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1∶22;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35.6±8.5)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2.4±1.2)年。研究組男女比例20∶23;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34.9±8.4)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1±2.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焦慮障礙的診斷要求;患者均無先天性精神系統(tǒng)異常情況且無家族精神病史;患者均無抗抑郁藥物或者食物過敏情況;患者均無惡性腫瘤、心臟、肝、腎、呼吸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以及皮膚系統(tǒng)疾病;患者均能夠按要求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存在過敏情況未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患者患有家族精神病史;其他原因導致患者無法正常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單純抗抑郁藥物治療,治療用藥選用鹽酸帕羅西汀片(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06),20 mg/次,1次/d。研究組患者實施抗抑郁藥物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抗抑郁藥物用藥及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生物反饋治療包含皮溫反饋訓練、心律反饋訓練、呼吸反饋訓練和肌電反饋訓練,訓練時間保持在30~40 min/次,訓練1次/d,各項訓練之間均需配合放松訓練,連續(xù)治療10次為1個療程,患者均進行3~4個療程的訓練,第2個療程每間隔1 d訓練1次,第3個療程每間隔3 d訓練1次。在訓練過程中重視患者的自身感受,通過生物信息的方式對患者自身不易察覺的感受進行展示,通過儀表盤中的信號變化掌握患者的感受,以便于患者掌握患者的心理感受,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評分、HAMA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分別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情緒評分情況以及生活自理能力[3,4],①使用SAS、HAMA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情緒程度進行評定,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②使用Barthel指數(shù)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定,0~20分則判定為極嚴重功能障礙;25~45分則判定為嚴重功能障礙;50~70分則判定為中度功能障礙;75~95分則判定為輕度功能障礙;100分則判定為生活完全自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評分以及HAM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AS評分以及HAMA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SAS評分(28.6±1.5)分以及HAMA評分(5.4±2.2)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5.4±2.3)、(9.4±2.1)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評分以及HAMA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評分以及HAMA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80.4±13.5)分高于對照組的(69.3±15.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焦慮障礙隨著相關治療的逐漸開展,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也越來越多,生物反饋療法是其治療中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案,該治療方案是由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的,在軀體障礙和心理障礙性疾病的治療中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但是對于精神障礙以及精神癥狀的控制應用研究相對較少[5,6]。生物反饋技術在焦慮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應用主要通過對患者心理變化過程的了解,以便于更加明確的掌握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進展。焦慮障礙患者的主要臨床神經癥狀為情緒焦慮,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可分為慢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兩種,大部分患者均伴有胸悶、頭暈、口干、呼吸困難、尿急、尿頻、運動性不安以及震顫等[7,8]。有關調查統(tǒng)計顯示,我國焦慮障礙患者疾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與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工作壓力等均有一定的關系,且焦慮障礙患者的年齡在不斷降低。有關研究部門對其治療研究的重視程度在逐年上升。帕羅西汀是焦慮障礙患者治療中較為常用的抗抑郁藥物類型,雖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抗抑郁藥物作用速度比較慢,且隨著治療時間的不斷延長,抗抑郁藥物作用效果也會逐漸降低[9]。且有關研究指出,患者的肌肉緊張情況與患者自身的生理警覺水平有關,如患者處于應激狀態(tài)之下,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肌肉緊張、警覺性增高以及心跳加快等,需要盡快幫助患者進行肌肉緊張緩解,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生物反饋療法與常規(guī)抗抑郁藥物治療相比效果以及安全性均更高,且不會產生各類副作用,同時能夠幫助患者了解到自身的治療情況,主動配合完成各項治療干預,提升根治效果,降低復發(fā)率??挂钟羲幬镏委熉?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作用顯著,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能夠降低患者呼吸困難、胸悶、運動性不安、心悸以及出汗等情況的發(fā)生率,提升療效[10]。
本次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SAS評分以及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焦慮障礙患者實施單純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生物反饋治療對患者焦慮情緒的緩解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抗抑郁藥物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各項功能異常情況,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抗抑郁藥物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應用于焦慮障礙患者治療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升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全方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