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赟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已經是當下一線工作者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素質教育的施行中,小學音樂課程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認可,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行為和道德素養(yǎng)。
【關鍵字】德育培養(yǎng);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探究
對小學生開展的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音樂基礎知識和藝術素養(yǎng)的培育,更多的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情感載體,學生能夠在音樂文化和節(jié)奏旋律中找到情感的共鳴,進而提升綜合素養(yǎng)。每一首音樂作品背后都蘊藏著豐富的背景故事、文化情感、風俗習慣和地域文化差異,因此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積極的教學培育手段。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需求為基礎,最大限度滿足教學需要。
一、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價值
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不同,音樂課程的開展能夠引導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也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跳舞、唱歌、創(chuàng)編曲譜、做游戲等方式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由、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音樂素養(yǎng)的培育,提升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操。
小學音樂教材對在學生當中開展德育教育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不僅僅是進行基礎知識、樂理知識、節(jié)奏掌握的教授,還需要有一些活動的針對性設計,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調動學生的情感感受。這種教材和課程特點與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符合,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樂趣。小學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區(qū)別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感,在課程中更加注重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進行課程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天性得到釋放,加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能夠在音樂學習中富有更多的情感和思想認知,進而提升德育培育的效率。
二、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材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富含德育素材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德育素養(yǎng)與音樂教材進行有效的結合,挖掘教材課程中的德育知識,為音樂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既能掌握相關的音樂課程知識內容,也能使思想觀念、行為規(guī)范、道德情操得到一定的提升。只有將德育教育與課程內容中的德育素材相結合,才能使德育教育達到理想的效果和水平。
例如,在進行歌曲《我們美麗的祖國》教學中,就可以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我們美麗的祖國》是一首抒情、活潑的歌曲,這首歌曲充滿了兒童對祖國的熱愛,同時在歌詞中能夠表現出我們生長在新時代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和學習完這首歌舞之后,還可以組織學生欣賞歌曲《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歌曲中唱道:我家門前有條河,風景美麗像幅畫……教師可以將這兩首歌曲中所反映的主題和情感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欣賞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在課程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情感和所反映出的思想意識,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學生通過課程內容和歌曲中的情感認知,建立高尚的思想情操,為我國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人才奠定基礎。
三、利用教學平臺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加強對音樂文化的認知。音樂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的抒發(fā),它更是一個文化的載體,能夠帶領學生邁上更高的臺階,拓展更寬的視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依靠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向學生講解更多的德育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隨著現代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使音樂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和形象,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引導下也能夠提升學習積極性,加深對課程學習的印象。
例如,在進行《霍拉舞曲》的教學欣賞中,曲子原為羅馬尼亞民族器樂曲,后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和小提琴、小號、長笛等樂器的獨奏曲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關于霍拉舞的視頻,使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加強對外國音樂文化的認識,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然后教師可以將中國民族舞曲和外國舞曲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和欣賞其中的不同之處,通過分析其中的差異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德育認知和德育素養(yǎng)。
音樂是無國界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互聯網等方式向學生教授更豐富的音樂知識,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學生還能夠通過對外國音樂的了解,欣賞產生文化興趣,提升對音樂的包容觀念,這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格局觀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
四、在課堂中開展德育主題的音樂活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在音樂教學中通過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悟到音樂學習當中的德育教育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意識。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能夠提升學習積極性,以飽滿的熱情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開展一些相關的實踐活動,將德育教育有效地滲透進去。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優(yōu)化德育教育效果,使學生在內心產生一種音樂與德育教育的相互關聯感,從而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發(fā)揮出重要的推動作用。
例如,在進行《盼紅軍》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欣賞歌曲和學習演唱歌曲,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現在生活的不易,知道新中國的建設是許許多多的紅軍戰(zhàn)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通過欣賞和感悟來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除此之外,為了加強學生的認識和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紅歌我會唱”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唱最美的紅歌給黨聽,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除了舉辦紅歌會,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生通過參觀,對共產黨的建立、新中國的發(fā)展歷史有了進一步了解,接受深刻的黨史教育和心靈洗禮,激發(fā)了知黨、愛國的熱情,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音樂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樂理知識、唱歌和表演,而且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實踐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指引學生,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也會充滿激情和熱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主觀能動性。
五、教師以身作則樹立德育教育榜樣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對于事物的認知和思想還不成熟,大多數思想和認知更多來自周圍的人和事。在小學音樂節(jié)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認識事物、建立思想、了解德育的主要渠道就是課堂中的知識灌輸和人的影響。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的日常行為、思想認識、意識習慣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甚至會把教師當作自己的偶像,在日常生活中模仿教師。因此教師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和,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影響和引導表率作用,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為學生樹立一個德育榜樣。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用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來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內心思想形成情感的共鳴,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六、加強音樂課堂的師資力量
學校在進行小學音樂師資配備時,要保證師生的正常配比,如果學生的數量過多而教師的數量過少,那么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會加重,高壓的工作環(huán)境對于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德育滲透效果會產生不利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對道德認知有充分的了解,因此為了提升的教學效果,學校就要加強音樂課堂的師資力量,同時也要注重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能力。學??梢詾榻處熖峁└嗟呐嘤枡C會,讓小學音樂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提升、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音樂學科是一門藝術性較強的學科,既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藝術造詣,還需要他們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在教學中以飽滿的熱情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德育培養(yǎng)視角下開展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是一項漫長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德育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通過課程內容、教材基礎、教學平臺、實踐活動、樹立榜樣、加強師資力量等途徑建立一個高效的德育教育滲透的小學音樂課堂,為我國培養(yǎng)優(yōu)秀、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陳進福.德育視角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207,209.
[2]姚曉玲.基于德育視角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09):4.
[3]張穎莉,趙艷.德育視角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路徑選擇[J].林區(qū)教學,2018(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