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9歲)、老年組(>59歲),分別有27例、57例、16例。比較三組的RDW水平、死亡率,并分析RDW在不同年齡段SP死亡預測中的價值。結(jié)果 老年組RDW水平高于中年組、青年組,且中年組RDW水平高于青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關"/>
劉增勇 林敏 鄧文
[摘要]目的 探討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在不同年齡段重癥胰腺炎(SP)死亡預測中的價值。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SP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分為青年組(18~34歲)、中年組(>34~59歲)、老年組(>59歲),分別有27例、57例、16例。比較三組的RDW水平、死亡率,并分析RDW在不同年齡段SP死亡預測中的價值。結(jié)果 老年組RDW水平高于中年組、青年組,且中年組RDW水平高于青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老年組、中年組死亡率高于青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繪制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RDW用于預測不同年齡段SP死亡的曲線下面積為0.720,有一定預測價值。結(jié)論 RDW對不同年齡段SP死亡具有一定預測價值,隨著患者年齡增加,RDW水平越高,患者預后越差,可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依據(jù)。
[關鍵詞]重癥胰腺炎;紅細胞分布寬度;死亡;預測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7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8(c)-005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in the prediction of death of severe pancreatitis (SP) at different ages. 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SP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27 cases of youth group (18-34 years old), 57 cases of middle-aged group (>34-59 years old) and 16 cases of elderly group (>59 years ol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The RDW levels and death rate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nd the value of RDW in the prediction of death of SP at different age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RDW level in elderl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iddle-aged group and youth group, and the RDW level in middle-ag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youth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death ra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The death rate in elderly group and middle-ag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youth group (P<0.05). The results of ROC curve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DW in predicting the death of SP at different ages was 0.720, which had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Conclusion RDW has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death of SP at different ages. As the patient′s age increases, the higher the RDW level, the wors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 which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Severe pancreatitis; Different ages;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Death; Predictive value
重癥胰腺炎(SP)是臨床較常見的急重癥,具有病情變化快、預后差等特點,臨床以上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為主要特點,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近年來,急性重癥胰腺炎(SAP)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我國目前急性胰腺炎患者總死亡率為3.8%~7.0%,其中SP病死率高達40%~70%[2]。因此,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早期預測并準確評估其病情嚴重程度,對臨床早期實施治療、降低患者死亡率有十分重要作用。以往臨床評估急性胰腺炎方式較多,包括Ranson、Imire評分預測系統(tǒng),但其操作繁瑣,在患者發(fā)病48 h后進行評估,無法早期預測病情嚴重程度,效果不佳[3]。紅細胞分布寬度(RDW)是常規(guī)血液檢查的一部分,可有效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是臨床用于鑒別診斷貧血的重要指標之一[4]。RDW與各種疾病風險及預后具有一定關系,可能對患者的危重程度有評估價值,但目前臨床對此類研究并不多見,本研究探討RDW在不同年齡段SP死亡預測中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SP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分為青年組(18~34歲)、中年組(>34~59歲)、老年組(>59歲),各有27例、57例、16例。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青年組中,男17例,女10例;體重50~62 kg,平均(54.12±4.16)kg;入院時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Ⅱ)評分8~20分,平均(11.10±2.56)分;臨床分期:急性反應期15例,全身感染期9例,殘余感染期3例。中年組中,男36例,女21例;體重51~63 kg,平均(54.26±4.09)kg;APACHEⅡ評分8~19分,平均(11.12±2.59)分;臨床分期:急性反應期32例,全身感染期19例,殘余感染期6例。老年組中,男10例,女6例;體重50~65 kg,平均(54.51±4.10)kg;APACHEⅡ評分9~19分,平均(11.25±2.46)分;臨床分期:急性反應期9例,全身感染期5例,殘余感染期2例。三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多學科診治共識意見》[5]中SP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影像學資料清晰;③無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④患者及家屬對治療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合并重要臟器病變或嚴重腎衰竭者;③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④入院前3個月存在任何大手術者;⑤中途轉(zhuǎn)院或家屬放棄治療者。
1.3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后12 h內(nèi)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將其混合均勻放置,在2 h內(nèi)進行檢查,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采用阻抗法測定患者RDW水平。比較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的RDW水平情況;并分析RDW在不同年齡段SP死亡預測中的價值。其中RDW正常水平為11.00%~16.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三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繪制ROC曲線,分析RDW預測患者院內(nèi)死亡的價值,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值,AUC值>0.9表示預測價值較高,0.71~0.90表示有一定預測價值,0.5~0.7表示預測價值較差,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三組RDW水平、死亡率的比較
老年組的RDW水平高于中年組、青年組,且中年組RDW水平高于青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老年組、中年組死亡率高于青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RDW用于預測不同年齡段SP死亡的價值
繪制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RDW用于預測不同年齡段SP死亡的曲線下面積為0.720(95%CI:0.613~0.828),最佳截斷值為14.526%,診斷敏感度為0.852,特異性為0.526(圖1),具有一定預測價值。
3討論
SP病情重且兇險,預后較差,死亡率超過40%,故早期評估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對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6-7]。近年來,有研究報道關于評估急性胰腺炎的預后指標,如急性生理功能和APACHEⅡ、Ranson評分預測系統(tǒng),具有一定預測價值,但其操作較繁瑣,臨床實踐困難[8-10]。目前臨床常用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腹部增強CT、腹部B超等對急性胰腺炎患者診斷,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腹部增強CT雖可在一定程度上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但其檢查時間長,具有放射風險,不利于早期診斷[11-12]。故尋求經(jīng)濟、快捷、客觀的預測指標評估SP預后成為臨床研究重點及難點。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老年組的RDW水平高于中年組、青年組,且中年組RDW水平高于青年組;三組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老年組、中年組死亡率高于青年組(P<0.05),提示隨著患者年齡增加,紅細胞分布寬度水平越高。繪制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RDW用于預測不同年齡段SP死亡的曲線下面積為0.720,具有一定預測價值,提示RDW可能是影響疾病進展及增加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重要因素之一,其對判斷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jié)果與王箴等[13]研究結(jié)論相似,但預測SP患者死亡風險的AUC值具有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所選取病例數(shù)量及納入研究對象標準不一致有關。對本研究結(jié)果分析如下,RDW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zhì)性參數(shù),常通過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系數(shù)表示,是反映紅細胞體積離散程度重要指標,也是臨床用于診斷貧血類型常用指標之一[14]。相關研究顯示,RDW不僅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具有重要診斷價值,其對危重癥疾病病情程度評估也有一定預測價值[15]。RDW是預測危重癥患者死亡風險強大指標,RDW水平越高,患者預后越差。RDW不僅可因無效造血升高,也會因紅細胞破壞升高,因RDW被證實為與某些炎癥因子有密切聯(lián)系,故其在炎癥反應、氧化應激、腎功能不全某些病理條件下,可能導致RDW水平升高[16]。研究顯示[16],氧化應激對紅細胞變形有一定影響,通過破壞核酸、脂質(zhì)等,進而影響紅細胞生存時間;氧化物對炎癥反應中部分細胞因子有一定促進作用,抑制紅細胞成熟,使RDW水平升高。而SP主要的病理特征為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因而患者體內(nèi)RDW水平較高,且隨著患者年齡增加,其免疫功能及抵抗炎癥因子能力較弱,預后越差,死亡風險越大,故RDW水平升高對臨床預測SP患者死亡風險有一定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RDW對不同年齡段SP死亡具有一定預測價值,隨患者年齡增加,RDW水平越高,患者預后越差,可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畢禮明,陳英蘭,陳亞峰,等.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相關AKI發(fā)病機制的認識[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9,40(7):539-543.
[2]朱宗文,李廣洲,王水平,等.老年中重癥和重癥急性胰腺炎死亡風險早期預測模型的建立及應用[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8,45(9):632-637.
[3]鄭云,張泓,王楠.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床邊指數(shù)、序貫性臟器衰竭評價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預測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6, 51(7):106-109.
[4]周夢琦,顧寧.紅細胞比容與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相關性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21(6):94-97.
[5]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胰腺病學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急性胰腺炎多學科診治共識意見[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11):1770-1775.
[6]方琦,陶京,常劍.重癥急性胰腺炎持續(xù)炎癥-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7):701-704.
[7]朱帥,黃耿文.WSES重癥急性胰腺炎管理指南(2019)解讀[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9,28(9):1048-1053.
[8]羅平平,龔唯,李潺,等.3種不同評分在急診危重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7,25(2):115-118.
[9]李曼,邢小康,郭豐.6種評分系統(tǒng)和4個實驗室檢查指標對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的評估作用[J].中華消化雜志,2018, 38(10):673-677.
[10]何文華,鄭西,祝蔭,等.基于大樣本數(shù)據(jù)庫比較APACHEⅡ、Ranson、BISAP和CTSI評分在早期預測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價值[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9, 19(3):172-176.
[11]宋正己,郭強.重視急性胰腺炎的鑒別診斷[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8,18(6):416-417.
[12]潘虹,劉鵬飛,沈衛(wèi)東,等.血清胰蛋白酶原-2和血細胞比容在急性胰腺炎病情評估中的作用[J].胃腸病學,2019,24(4):211-214.
[13]王箴,沈光貴,汪彤,等.紅細胞分布寬度及其動態(tài)變化在評估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預后中的價值[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6(10):1218-1221.
[14]劉慧晶,李若梅,李悅,等.紅細胞分布寬度與D-二聚體聯(lián)合檢測對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評估價值[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9,36(9):842-846.
[15]盧清龍,趙萍,馬增香,等.紅細胞分布寬度對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及預后判斷的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5,55(13):46-47.
[16]盧清龍,趙萍,李春艷,等.急性胰腺炎患者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病情的相關性[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4):512-513.
(收稿日期: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