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昕 陳錦敏 陳艷
摘要: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如何提升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問題進行研究。對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析,結合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理論,以班杜拉等心理學家提出的交互決定論學說、“自我效能感”等概念,人本學派心理學提出的學說,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學者馬斯洛的理論為根據,提出教師應采取的基本原則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少數民族預科生 自我效能感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6-0038-03
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重點強調:“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是黨和國家加快培養(yǎng)少數民族地區(qū)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是高等學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認真做好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對促進民族地區(qū)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增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具有重要意義?!盵1]為了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要求,很多大學已經開辦少數民族預科班,以提升少數民族預科生的適應能力與學習成績。
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少數民族預科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低下,學習成績不理想。教師如果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少數民族預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其自信心、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成績就會提高。因此,本文針對如何提升少數民族預科生的自我效能感這一基本問題進行相關研究。本文通過分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自我效能感理論,提出了提高預科生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基本原則以及教師應采取的基本原則和教學策略。
一、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一)國內研究
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成果,國內對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教育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對預科班教學的整體研究,也并未結合社會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學說內容,解決預科班教師面臨學生自我效能感降低的狀況時所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更鮮有針對如何提高預科班學生自我效能感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
包頭師范學院學生處的劉運合在2019年發(fā)表的論文《民族預科班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自尊與學習怠倦關系》中,研究了民族預科班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自尊與學習怠倦三者之間的關系。[2]他發(fā)現(xiàn),城市學生的自尊水平遠高于農村學生,在學習倦怠方面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和城鄉(xiāng)差異,自我效能感、自尊與學習倦怠呈負相關。他得出了以下結論:民族預科班的學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可以預測他們的學習倦怠,教師可以通過提高他們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來增強其自尊水平,降低學習怠倦水平。
大連民族大學的李貞在2019年發(fā)表的論文《少數民族預科生英語學習障礙分析及對策》中,對高校民族預科生英語學習障礙進行了研究;她提出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減少其學習阻力,最終提高其學習成績。[3]
南昌工學院的艾細珍在2019年發(fā)表的論文《新疆籍少數民族預科生英語學習狀況與對策》中,分析了新疆生在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從科學配置教材、完善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了提高新疆籍預科生英語水平的對策,為相關教師提供理論性的參考,確保英語課堂的實效性。[4]
中央民族大學的石心博士在2013年發(fā)表的論文《多元文化視域下內地新疆高中預科班語文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以北京市潞河中學為例》中,研究了潞河中學教師的備課內容,針對實踐性知識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5]
陜西師范大學的哈麗丹碩士在2013年發(fā)表的論文《少數民族預科教育課程設置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中,基于陜西師范大學的預科班教育,深入研究了預科教育課程設置的某些問題并提出了建議。[6]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的徐曉煒在2018年發(fā)表的論文《試論高校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特性與管理策略》中,研究了少數民族預科班的學生群體,分析了其特性,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7]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民族教育處的韋蘭明在2017年發(fā)表的論文《關于民族預科教育的再思考》中,分析了如何進行預科班的教學,提出了四個具體的教學原則。[8]
總之,我國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礎,但關于預科班的教師如何解決少數民族預科生由于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自我效能感降低的這一主題的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將以少數民族預科班教師如何解決預科班學生由于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自我效能感降低的這一問題為切入點,結合客觀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為預科班教師的教學提供方法和指南。
(二)國外研究
開辦少數民族預科班,是中共中央基于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客觀情況所提出的。因此,國外缺少類似政策,也極少有針對本問題的研究。雖然國外也有類似預科班的政策,但某些國家的教育體制以及學習基礎、學生水平和中國有一定差異。因此,本項目的研究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現(xiàn)實意義。研究少數民族預科班教師如何解決預科班學生由于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自我效能感降低的這一問題,對促進預科班的教學順利開展極有必要。
(三)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學習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進行研究,了解新疆生學習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學習基礎較為薄弱造成學習吃力
在新疆地區(qū),教師一般都是新疆人,初高中學校的教師漢語水平一般不高,預科班學生的漢語基礎弱,從而使預科班學生對書本中深奧內容和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因此,預科班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吃力。其次,由于我校是外語外貿大學,全英教學較多,難度加大。預科班學生來自民族地區(qū),學生聽不懂教師講課,對自己不自信,自我效能感降低。
2.學生知識結構不均衡,成績差距大
首先,少數民族預科生由于錄取分數大多比漢族學生低,并且高中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在學生知識結構上體現(xiàn)出不均衡的情況。其次,某些預科班學生漢語水平相對較低,教師重復講解后對某些概念和知識點依舊難以理解,因此預科班學生知識結構不均衡。再者,預科班學生來自不同的省份,地區(qū)的教學水平有一定差異。在大城市如烏魯木齊等,學生接受的教學水平較高,因此入學考試的成績相對較好;在偏遠地區(qū)如喀什等地,師資力量相對較弱,教學水平相對落后,入學成績相對較差。因而在預科班內部,不同地區(qū)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較大。教師如何找到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間的平衡點,合理設計課堂內容,讓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都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并學到東西,是教學設計的難點。
根據人本學派的理論,人的自我實現(xiàn)、尊嚴、價值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重要地位,實現(xiàn)潛能的過程是由于對本性的自我實現(xiàn)導致的。此外,他們還認為,潛能作為一種性質,可以認為它與本能十分相似。因此,預科班教師應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潛能,不能唯分數論;應采取多樣化的考試形式,如課堂展示、課堂發(fā)言、辯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和考試,幫助有潛能的學生全面展現(xiàn)自己,從而使每名學生都找到展現(xiàn)自己獨特才能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提高,實現(xiàn)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的目的。
10.面對學生求助應態(tài)度真誠
羅杰斯認為,對于人本主義的治療而言,同理心、真誠一致和無條件的正向關懷這三個成分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預科班教師應該對學生采取真誠的態(tài)度,對提問要積極回答,應展現(xiàn)出強烈同理心,給予其安慰與勸導。如果教師展現(xiàn)出事不關己的冷淡態(tài)度,會導致學生對于向外部尋求幫助的意愿降低,學習狀態(tài)變差,最終造成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降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EB/OL].(2005-06-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9/moe_751/200506/t20050603_77872.html.
[2]劉運合.民族預科班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自尊與學習怠倦關系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36(3):65-67.
[3]李貞.少數民族預科生英語學習障礙分析及對策[J].才智,2019(8):58-59.
[4]艾細珍.新疆籍少數民族預科生英語學習狀況與對策[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6):131-132.
[5]石心.多元文化視域下內地新疆高中預科班語文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3.
[6]哈麗丹.少數民族預科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7]徐曉煒.試論高校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的特性與管理策略[J].科技資訊,2018,16(32):185+187.
[8]韋蘭明.關于民族預科教育的再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5(1):62-66.
責任編輯:趙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