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波
許多家長都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向別人學習。然而,常常事與愿違,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還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打擊孩子的自信,破壞親子關系。
過多的比較會讓孩子感到不被認可和重視,從而變得壓抑和不自信。那么,如何正確使用比較來激勵孩子呢?
大多數(shù)家長以為,比較就是簡單的對比,其實不是。比較可以分為兩種: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橫向比較是拿孩子和別人比,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是一種破壞性的激勵方式。剛開始的時候,橫向比較可能會讓孩子奮發(fā)圖強,但長期如此,孩子會開始懷疑自己。如果家長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拿他們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比較,時間久了,孩子的意志就會被摧毀,不再相信自己,變得自卑和壓抑,甚至產(chǎn)生妒恨的情緒,影響人際關系,不好的人際關系又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所以,家長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橫向比較。
縱向比較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是一種正面的激勵。比如孩子上次考了60分,這次考了70分,就過去而言,孩子是進步的,他超過了昨天的自己,就值得贊揚。追求完美不是超越別人,而是不斷地超越自己。父母對孩子的認同,會讓孩子更開心,更有動力。這樣,既幫助孩子建立了自信,也激發(fā)了孩子前進的動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說,每個兒童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表現(xiàn)的形式不一樣?;羧A德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個人生來就擁有語言、數(shù)學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交往和自我認知7個方面的智能。這7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人可能有些技能很突出,而另外一些人的這些技能就比較弱。所以,我們要用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每一個孩子,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自己擅長的部分。
另外,我們應該比較過程而不是結果。例如,小美的媽媽帶著小美去鄰居家,看到鄰居家的女兒源源鋼琴彈得很好。如果小美媽媽說:“看,源源的鋼琴彈得多好。你呢?”這樣會傷害小美的自尊心。小美媽媽應該這樣說:“源源的鋼琴彈得這么好,學了幾年了?每天練多長時間?彈得真好聽?!痹丛磱寢屨f:“源源學了兩年了,每天練兩個小時。”這時候,小美媽媽可以跟小美說:“如果你也是每天練兩個小時,堅持練兩年,我相信,你也可以彈這么好?!?/p>
這種比較是把別人的努力和進步的過程呈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一個人如何超越自我的過程,給孩子傳遞正面信息。
所以,比較不是拿結果來做比較,而是把努力的過程呈現(xiàn)出來。通過正確的比較,引導孩子積極向上,激發(fā)其內在動力。這樣,孩子在看到別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時候,就不會再心生嫉妒,而是思考這個問題:別人是如何做到的?孩子有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感覺自己又找到了一個新的學習對象,有了再一次進步的可能。當孩子抱著好奇心去探索對方成功的秘訣,并把這些秘訣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時,孩子內心的力量才會越來越強,越來越自信。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教育局教研培訓中心)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