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立
“推門聽課”顧名思義,就是學校領導、教研員或其他人員事先不打招呼而進入教室聽課的一種課堂管理方式。時下人們熱衷推崇“推門聽課”,不可否認,它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也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但現(xiàn)實中有些領導特別喜歡突襲式的“推門聽課”,認為這樣才能聽到原生態(tài)的課。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教師對此類聽課形式深惡痛絕。
其一,管理者沒有經(jīng)過上課教師之約而進入課堂,可以說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不尊重。這樣的管理,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規(guī)范學校的課堂教學,但是,很容易造成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不信任,形成隔閡,致使學校中人際關系的對立。這種檢查性聽課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會有被監(jiān)視之感,無益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一個長期在監(jiān)督下工作的教師,很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感,因而工作效率也是低下的。在推開一扇門時,也容易在學校領導和教師之間堵上一面墻,使教師的心門永遠關閉,讓檢查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學校管理者只有擺正自己聽課和評課時的心態(tài)、動機和角色任務,做到不以領導者、檢查者、批評者自居,而以課堂教學工作的共同研究者和相互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才能真正受到教師的歡迎。
其二,“推門聽課”不僅打斷了教師的講課思路,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會影響課堂教學的良好氣氛。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全身心投入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需要在愉悅的、寬松的環(huán)境中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教育潛能。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推門者”的闖入,像在一首交響樂中突如其來地夾雜了一個不和諧音符,阻礙了教師教學智慧的生成。面對推門而入的學校管理者,教師無論有多好的心理素質(zhì),都不可能心靜如水,更何況學校管理者本身就是為教學督查而來的。人在壓抑、緊張和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下,是難以上出一堂高水平的課的。由此可知,“推門聽課”了解到的,也不是課堂教學的原生態(tài)。
其三,持續(xù)的“推門聽課”會泯滅教師課堂教學的個性,還可能促成教師的雙重人格。教師尤其在意學校領導的評價,為了隨時迎接“推門聽課”,他們不得不去迎合學校領導的口味,揣摩領導喜歡哪些類型、教學風格的課;還有的教師,一有人“推門”聽課就“變招”,生怕領導說自己的課“沒有體現(xiàn)新課改的理念,沒有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加工,沒有自己的教學特色”,上出的課也并非原汁原味的常態(tài)課。這樣的課,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只是迎合了聽課者的口味。時間一久,教師的雙重人格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這對教師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無可厚非,課堂巡視是學校常見的教學管理方式,便于學校管理者了解教師日常的課堂教學情況,觀察學生真實的課堂教學行為習慣,及時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便于學校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水平,從而提升辦學品質(zhì)。然而,教師真正需要這樣的聽課巡視嗎?如何讓聽課巡視真正走進教師的內(nèi)心世界?聽課巡視以怎樣的方式出現(xiàn),才會實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這些問題,應該引起學校管理者的思考和關注,成為學校常規(guī)管理中的一道“必答題”。
在管理者的課堂巡視中,“推門聽課”是常見的方式,讓許多教師從心理上排斥。其實,它“推”掉了管理者的人格感召,“推”掉了管理者的教育自信,“推”掉了管理者的人文關懷。由此,筆者想起唐代詩人賈島曾因苦思“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而巧遇大詩人韓愈,傳出了“推敲”這一千古佳話。在新課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倡導下,怎能用一個“推”字了得?我們的教育管理者不妨也改“推”為“敲”,課前與教師預約,給教師以友情提示,真正敲開教師的心門。
在學校聽課調(diào)研活動中,對青年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愛。為此,要讓骨干教師深入他們的課堂,及時進行教學把脈。學校可以讓青年教師主動預約,邀請他們心中的名師安排時間來指導,幫助他們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疑難雜癥”。這樣的教學診斷課,能夠讓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此外,學校還可以讓骨干教師上示范課,給青年教師更多的專業(yè)引領,他們才會進入專業(yè)成長的快車道。青年教師對于自己難以把握的教學課題,可以向?qū)<尹c課,提前一周預約,讓骨干教師有精心備課的時間,才能夠形成精品課。學校骨干教師的“掛號門診”課,能夠解決更多青年教師的教學困惑,產(chǎn)生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樣,學校的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自愿進行師徒結對,彼此互相尊重,能夠敞開心扉進行課堂交流,才能形成一種和諧的聽課氛圍,從而不斷提升學校的教研文化品質(zhì)和學校管理內(nèi)涵,真正提高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
因此,我們不妨改“推門聽課”為“預約聽課”,就像體檢一樣,我們主動去醫(yī)院體檢和醫(yī)生跑到家里體檢的心理感受是迥然不同的?!邦A約聽課”讓學校的教學管理少了一些行政命令,多了一些對話與交流、引領與幫助。它是聽課方式的創(chuàng)新,更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聽課管理方式,不僅體現(xiàn)了對教師人格的尊重和信任,還體現(xiàn)了對教師成長的尊重,對教師生命發(fā)展的尊重。
讓“預約聽課”成為學校聽課的一張閃亮的名片,傳遞出學校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一份真情,必然會帶來學校聽課方式的一場革命。只有在彼此的尊重中共同學習,在相互的欣賞中一起進步,才會讓聽課成為一場浪漫的約會。當聽課成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真正成為大家一起進行教學研究的契約,才會讓學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發(fā)展的軌道。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南校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