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缺少運動是現(xiàn)代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由于缺少運動,加以飲食過量,肥胖已成泛濫之勢。胖些本無所謂,“環(huán)肥燕瘦”各有所好,無需別人置喙。不過現(xiàn)代科學研究卻發(fā)現(xiàn)肥胖于健康殊為不利,不僅過于肥胖之人行動不便、心肺功能下降,而且肥胖能引發(fā)糖尿病、高血壓、脂代謝紊亂,又繼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病,甚至與一些癌癥如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等亦有關系,而這些都是嚴重危及人們生命健康的嚴重疾病。如此看來肥胖一事,已非個人喜好與否、而是屬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了。
預防肥胖、減輕肥胖之法,不外控制飲食與增加運動兩項,亦即“管住嘴、邁開腿”之謂??刂骑嬍匙匀皇种匾刂频闹攸c是控制脂肪與糖類飲食的攝入,不過肥胖之人亦需有足夠的營養(yǎng)攝入以維持生命之需,所以欲預防、減輕肥胖,飲食之控制、其實“空間有限”,運動乃是關鍵所在,通過運動消耗掉體內多余的能量,不使之轉化為脂肪在體內積存,甚至可以迫使體內脂肪分解,化為能量以供體力活動之需而達減肥之目的。
說起運動,我國民眾並不陌生,這些年來在各種競技體育的國際賽事中,除足球之外,我國體育健兒累創(chuàng)佳績,足令國人揚眉吐氣。不過在民眾的健身運動中卻有些問題: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只在部分老人中堅持,年輕人似乎對這種動作緩慢、需要凝神聚氣的運動興趣不大。近年來自鄰國印度、亦需凝神聚氣的瑜伽,倒也引起部分青年人的興趣,不過能堅持鍛煉少,而且亦只是小眾的活動。馬拉松賽跑在中青年中頗有人氣,但終究平時堅持鍛煉者少,臨場“重在參與”者多。游泳需有一定設備條件,公共泳池衛(wèi)生堪憂、亦讓人裹足。打乒乓球需有對手、打籃球更需隊友,這些過去為青年人熱愛之運動如今獨立難為。所以要推薦一種適合多數人員,簡便易行之健身運動似亦不易。
近年在健康教育中常提到的一句話是:“走路是最好的運動”。除了嬰兒與癱瘓的人外,路,人人會走,若非臥床不起,路也人人在走。那么“閑庭信步”也是運動么?也就有益健康了么?似乎並未有明確的說法。事實上,“量”與“效”的統(tǒng)一,是科學的基本原則,沒有量便沒有效。用于強身健體的走路也應該達到一定的量,方才有效。
“健走”是一種用于鍛煉身體的、以“走路”為形式的運動,此種運動數十年前即已有之,不知何故,近許多年來較少提及。健走,是一種介乎散步與競走之間的運動形式。其要領有三:姿勢、速度與時間。健走之姿勢是要求行走時昂首、雙目前視,挺胸、收腹,自然地前后揮動雙手,邁開大步,以足跟先行著地,而后腳掌、再掂起足尖離地而行。速度的要求應人而異,通常對健康的中青年而言、應為每分鐘90~120 步,對老年人、體力衰弱者、初涉此項運動者可為每分鐘70~90 步,而對以減肥為目的者則最好達到每分鐘120~140步,運動的強度大致是達到:感到呼吸急促,但尚能說話的水平。至于健走持續(xù)的時間,認為每次至少應在30 分鐘以上,對實在工作繁忙只能排出零星時間者,則每次健走活動至少也應持續(xù)10 分鐘以上,並每日至少3 次。若以運動量計,專家們認為每日步行應有8000~13000 步,其中屬于“健走”形式者至少應有5000~8000 步。若能持之以恒,必收強身健體之效。
健走運動加速了呼吸、心跳,經常鍛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進各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身體各組織的新陳代謝;由于運動了肌肉,更多消耗了能量,有利于減肥亦有利于增加骨密度、促進骨骼的健康;健走還能增加人體活動的協(xié)調性,使人心情愉悅。
健走在速度、運動量的要求方面可有較大的幅度,技術要領亦不難掌握,因此適合男女老幼各式人群,甚至包括病情穩(wěn)定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當然此類人員參加健走運動應先征求經治醫(yī)師的意見。
參加健走運動雖無需過多裝備,但一雙軟硬適中、大小合腳的鞋至為重要,衣服宜透氣、輕便。若作較長時間的健走,宜備一便攜式水壺以便適時補充些水分。有一種棒狀物,稱為“健走杖”者,健走時兩手各執(zhí)一棒,用作助力之用,據稱宜老人或過于肥胖之人,不過既為鍛煉身體、又何惜費力?若非膝關節(jié)不便者,恐未必有此需要。
健走運動之時間以上午十時后或下午四時后為好,霧霾天氣時不宜。健走之地點宜選郊外或綠化地帶,車輛甚多之道路兩側不宜。
作健走運動之前不宜空腹亦不宜飽餐,事先最好做點準備運動,如原地跳動、拉伸肌肉等,健走后亦宜作些恢復運動,如舉臂、抬腿、緩行之類,不宜立即坐臥。
獨自一人自然也可作健走之鍛煉,但如能呼朋喚友結伴同行,則能更增興趣,亦有益友人健康,豈不兩利。
健走適合多種人群,簡便易行,健身效果確實。為推廣此項運動,2017年之4月11 日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等七單位在云南騰沖市發(fā)布《科學健走·騰沖宣言》號召各地民眾關注此項活動,積極參與,亦建議各地市政部門多建設諸如“健康步道”之類的設施,以利此項運動的開展。
“邁——開——腿”,換雙鞋、喝杯水,讓我們健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