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盈 孫玉寧 張麗萍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耽誤學生的學習進度,網絡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啟。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社會盡責,根據學院統(tǒng)一安排,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按計劃開展了網絡授課。作為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網絡授課的教育模式和網絡教學平臺在該課程的開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新冠肺炎;網絡教學;數據庫技術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23-0047-03
Abstract: During the COVID-19 response, online teaching, a new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all kinds of schools for giving students lessons on schedule. The college responded actively and responsibly to the call of teaching online. Depending on the colleges unified arrangement, the online teaching of the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has been carried out as planned. As a core curriculum in computer science relevant majors, the course of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focuses on training students analy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this teaching plan,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 and its platform provided convenience.
Key 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line teaching;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1 背景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的各級各類學校都開啟了網絡教學。中國教育部下發(fā)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各培訓機構也按要求取消各類線下課程[1]。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網絡教學為學生們提供了足不出戶、在家也能接受教育的機會,既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發(fā)展,又可以避免耽誤學生們的學習進度。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應對疫情,本學期的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采用網絡授課方式。本文是筆者在授課過程中的一些感想以及遇到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
2 網絡教學在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中的應用
近些年隨著網絡覆蓋面的不斷增加,信息傳遞的不斷增強,每天產生的數據量都十分驚人,尤其是云計算技術的出現(xiàn)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數據信息量的不斷提升、數據種類的增多以及傳輸速度的加快,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隨著大數據在各行各業(yè)中的應用加深,數據越來越占主導地位,數據價值也逐步提升,隨之而來的數據管理和存儲問題也就變得尤為重要,這一系列問題都涉及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這樣的一門技術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大概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開始研究數據庫,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將近50多年,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數據庫技術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重要,成為我們軟件技術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不管是從事軟件開發(fā)的工作中還是在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教學中,數據庫技術與應用這門課的地位是比較高的。
MySQL作為目前最流行的開放源代碼的小型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由于其跨平臺、體積小、運行速度快而且總體成本低,被廣泛地應用在計算機領域中。雖然與其他的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相比,MySQL有一些不足之處,但這絲毫沒有減少它受歡迎的程度。為適應職業(yè)院校學生快速學習與使用數據庫,本課程以目前流行的MySQL數據庫為例,學習數據庫中的基本概念、結構化查詢語言SQL和表、存儲過程、觸發(fā)器、視圖、索引等數據庫對象的創(chuàng)建與應用。在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設置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綜合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特點,提高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為更好地開展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針對本學期該課程的網絡教學開展了調研活動。通過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非常喜歡”或“喜歡”網絡教學方式,沒有學生選擇“完全不喜歡”;對于網絡教學效果與線下課堂教學效果相比較,大部分學生認為“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少部分學生選擇“有一定差距”;對于網絡教學在今后的教學中是否有必要與線下教學并存,大部分學生認為“有必要”。
通過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對于網絡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比較認可,并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這主要源自網絡教學與線下教學比較有很多的優(yōu)勢。
1)采用線下課堂教學時,學習地點和時間相對固定,網絡教學則打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學生們使用Internet網絡和終端設備,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參與教學活動,并且相對于課堂教學,學生們可以更清晰地聽到教師的聲音和看見教師分享的屏幕,類似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實現(xiàn)“零時差”“零距離”教學,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課堂[2]。
2)數據庫技術與應用這門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關系數據庫設計與應用、關系數據庫語言SQL以及數據庫設計實踐等。授課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網絡教學在這些方面可以為師生提供一個專業(yè)交流與學習的場所和平臺。平臺課可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完整的、系統(tǒng)的跟蹤記錄,教師可以依據這些記錄對不同的學生提出個性化的學習建議,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3)目前,提供網絡教學的平臺層出不窮,但其功能大致相同,尤其是具有教學視頻的回放功能。該功能可滿足部分同學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再次學習或者強化訓練。這一點與線下教學相比較,優(yōu)勢較為明顯。線下教學時,當學生課上沒有完全掌握課堂內容,課后沒有詢問他人的情況下,對所學習的知識點得過且過,日積月累后對后續(xù)相關聯(lián)知識的掌握更加困難。網絡教學恰好可以很好地彌補線下教學的這個缺陷,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學習自主性[3]。
4)網絡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與教師的交流。由于網絡教學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以文字和語言為主,沒有了面對面的眼神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羞于張口的現(xiàn)象。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更能以平等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
雖然網絡教學存在以上優(yōu)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
1)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不可或缺的,是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它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分享彼此的見解,教師可以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也會啟發(fā)教師,從而使得教師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進一步更新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師生共同進步。雖然目前網絡教學平臺種類很多,但基本在師生互動方面都存在欠缺。教師不能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等方式直接地判斷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態(tài),探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得不到及時、有效反饋的情況下,教師就無法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2)網絡教學不利于教師開展對學生學習的監(jiān)管。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督。由于網絡授課過程中監(jiān)管力度降低,部分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不能專心致志的聽講,偶爾會出現(xiàn)開小差或者打游戲等現(xiàn)象。僅僅采用網絡授課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學業(yè)荒廢。
3)網絡教學不利于教師把握學生對知識的真實掌握情況。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操過程進行監(jiān)督,但是采用網絡授課方式時,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拷貝等方式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不主動思考的不良習慣,也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
3 針對網絡授課存在的缺陷,作者是數據庫設計與應用課程的授課過程中也采用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1)明確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課前利用網絡平臺發(fā)布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學習任務單,詳細闡述學習任務、細化學習目標,并且提供學院精品課等優(yōu)質課程資源,方便學生及時了解所學課程的內容并提前做好準備。另外,為了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授課過程中采用了網絡教學平臺和QQ群聊等多種互動方式[4]。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初次接觸數據庫技術的學生來講,普遍認為它是抽象的、難理解的。由于網絡教學中缺乏面對面的師生互動,所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討論區(qū),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闡述他們理解的數據庫以及數據庫在生活中有的應用,從而拉近學生與數據庫的距離,打破他們對改課程抽象、難理解的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
3)模塊化教學內容,分階段、分步驟制定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教學,有理論講解、案例分析、操作演示、模擬測試等不同的模塊[5]。課程前期,講解數據庫的使用、分類和安裝時,控制講解進度,細化知識點,讓初學者建立學好數據庫這門課程的信心,在此基礎上逐步調整教學進度。并且,在授課過程中穿插講解數據庫技術在計算機行業(yè)相關工作崗位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該課程的內驅力。
4)分層次布置任務。為彌補網絡教學對學生監(jiān)管的缺失,在教學過程完成后,以作業(yè)的形式考察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設置數據庫課程的作業(yè)時,要注重先“小作業(yè)”,也就是對每堂課講解的主要知識點分別考查。比如,寫成如何創(chuàng)建數據庫、如何創(chuàng)建數據表、如何向數據表中插入數據的語句。在學習到一個階段結束后,逐漸轉變?yōu)椤按笞鳂I(yè)”,即針對所學知識,以項目驅動,讓學生自主完成某個任務。比如,設計一個學生成績管理數據庫并且使用SQL語句實現(xiàn)。
5)搭建輔助平臺,形成學習合力。為了彌補網絡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欠缺,教師可以為同學們搭建輔助的平臺來為他們提供幫助,讓班級中的學生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學習成績。比如在課程初期組織所有同學制定自己的課程需求與供給清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隨時在供給清單中列出或者更新我可以幫助其他同學學習哪部分知識。根據自己的劣勢和需求在需求清單中列出我哪部分知識需要幫助。教師要在制定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以不同引導。
6)及時獲取教學反饋。為掌握學生對教學進度的接受程度和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保障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群聊、問卷、個別談話等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善教學方法。
雖然網絡教學存在弊端,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這種教學方式是最適合的一種教學方式。為了讓學生們調整好心態(tài),積極應對疫情,在數據庫的教學過程中還穿插講解了部分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根據IT行業(yè)的工作特點,講解職業(yè)道德和工匠精神。讓學生了解到職業(yè)道德對整個社會的重要性,了解到工匠精神不僅在于創(chuàng)造本身更在于創(chuàng)造與行動的結合,也是一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質。用職業(yè)道德和工匠精神激發(fā)學生想要運用所學知識為社會起到切實的、正向的作用的愿望。
經過接近一個學期的教學,網絡教學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陣地。通過調研顯示,目前大學生比較認可網絡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把網絡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形成兩種教學方式長期共同運行的新模式。
課程中講到了很多關于增強班級凝聚力的策略,這些都可以為我的班級管理工作給予很大指導。班集體中所有學生商談引導之后產生班級的共同愿景,這樣學生會為了實現(xiàn)這個愿景而賦予自己一個班級角色,從而增強他對班級的責任感;搭建集體與個人需求供給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網. “網絡課堂”開課“停學不停課、學習不延期”[EB/OL].(2020-02-03)[2020-03-20].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02-03/9077123.shtml.
[2] 白春香. 基于網絡直播平臺下思政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 法制博覽, 2020(18): 217-218.
[3] 趙華靈, 宋昶逸. 新冠肺炎疫情下網絡直播教學的利弊分析[J]. 決策探索, 2020(10): 63-64.
[4] 康莉莉, 李文娟. 網絡教學平臺滿意度調查研究——以內蒙古醫(yī)科大學為例[J]. 科技經濟導刊, 2020(2): 97-98.
[5] 何啟旻, 曹智勇.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資源建設的實踐探索[J].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4(3): 14-16, 20.
【通聯(lián)編輯: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