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娜
語文課堂最應是靈動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種動態(tài)的、多樣的課堂教學。師生共同在課堂品味母語的優(yōu)美,體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師激情昂揚,學生精神飽滿,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沒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們的學習,這樣的課堂活潑又充滿 生機。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注重過程,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新課程理 念,在課前的預設中要考慮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到不斷的生成新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更具活力。
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及時捕捉教學生成資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構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教學關注課堂生成,有利于構 建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有利于對學生感悟、體驗的珍視和對學生智慧的保護,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就如 何使語文課堂具有生成性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認真?zhèn)湔n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條件
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不但備教參,還要努力擴充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還要對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師自己的理解。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對教材、教參的熟悉,可以說倒背如流,教學設計詳盡無比,具體到每一分鐘該做什么都已經(jīng)預設好,教學 內(nèi)容呈現(xiàn)順序和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課堂就是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這種剛性的教學設計影響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彈性生成。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對 課堂中的生成資源視而不見或不能及時處理,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組織學生進一步 深入學習與拓展生成。并且教師很容易在備課中忽視學科知識與學生經(jīng)驗的有機結合,忽視 學生的整體感受與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忽視了學生意義生成。在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備課中就應考慮到學生,要把學生當成重要生成性資源來對待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這也是有效實施生成性課堂的前提。學生所處環(huán)境不同,他們的理解就會大不一樣。例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如果教師對《紅樓夢》不熟悉,那就很難應對課堂的變化,很難促進問題的生成,也難以給學生帶來興趣,這種情況下課堂也就沒有了生機。有 時學生會問:林黛玉總是哭哭啼啼,賈寶玉為什么還要喜歡她?諸如此類的問題,有時候會讓我們的老師措手不及,不熟悉原著的,就只能回避,如果教師有了充分的準備,會引導學 生更深入的探討人物,把對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說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人物了解會更深入,或依據(jù)學生的問題來設計新的問題,讓學生在探討中提升對文章的理解,課堂的氣氛 就能活躍起來。
二、設計問題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礎
要想讓課堂成為一個生成性的課堂, 課堂就要成為一個問題連連的課堂, 成為一個研究 性的課堂。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我們的課堂要有變化,要活躍,教師們都努力向著這個方向 發(fā)展,要把一言堂改為多言堂,努力從演員向?qū)а蒉D(zhuǎn)變,變成導演也就盤活了課堂,在課堂
上盡量安排很多學生發(fā)言,但有時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師設計好的,只不過有了明確的分工,或是變換了各種方式讓學生活躍了起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其實骨子里還是死板的,沒有為課堂的意外預留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不單要有教師提前預設的 問題,還應有生成性的問題。隨著同學討論而生發(fā)的新問題,在課堂上,有時更有意義,能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李清照的《醉花陰》時,教師在分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講到瘦體現(xiàn)了詞人之情,尤用黃花比的好。有同學喊到用豆芽比怎么樣,針對學生的這一想法,教師就讓學生展開了討論,用豆芽和黃花的區(qū)別,在討論中學 生總結出幾點:(1)黃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頭上說一說。(2)黃花與詞意相合,詞人在前面就寫到了東籬把酒黃昏后,這里自然想到黃花。(3)黃花在古詩中就作為愁的意象。而豆芽只能說是瘦,寫不出愁來,黃花既能寫出瘦又能寫出愁,有詩歌的意境,有詩歌 的藝術之美。
三、民主平等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證
四、要讓語文課堂具有生成性, 教師民主平等的作風是必不可少的。 在課堂上教師要有一顆容忍之心,寬容之心。只有包容,才能接納他人,才會允許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也才能豐富我們。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會設計一些比較靈活的,而又具有很大爭議的問題,學 生回答時會見仁見智,但也有學生故意出丑,也有借題發(fā)揮說一些奇談怪論,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教師應如何來做呢?如果我們一棒子打死,很可能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今后他們不再愿意發(fā)言。很多時候他們是被課堂活躍的氣氛所感染,口無遮攔;有時也是他們的思維跳 躍性太大,又課文引發(fā)了這樣的聯(lián)想。教師有時也不妨把它看成是一種獨特的視角,教師也 可以借題發(fā)揮,甚至設置成相反的觀點讓學生爭論,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決了問題,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一生成資源。課堂上,我們要有一種民主平等的作風,包容學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學習背景和情感氛圍,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 識。
總之,要想使語文課堂具有生成性,教師在做好前面的幾個方面外,仍要探究更有效的 辦法, 讓我們的語文課更具新課程理念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