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更為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然而,由于多種因素影響,目前的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教學資源、教學理念等相對落后的農(nóng)村學校,此現(xiàn)象已經(jīng)嚴重影響英語教學效率,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課堂沉默不利于教學的開展,也妨礙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理解。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該如何改善課堂氛圍,減少沉默的“看客”。面對此種現(xiàn)象,本文主要從教師的角度切入,探究其原因,力圖打破英語課堂沉默,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利用每一次機會,在課堂上鍛煉自己,提升英語水平。
一、農(nóng)村中學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狀
在我國廣大的農(nóng)村地區(qū),雖然英語課程在小學已列入課表,可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卻往往被忽視,可以說,從初中開始,很多農(nóng)村學生才真正接觸英語。初中作為英語學習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此時課堂氛圍一般比較活躍,進入高中,由于學習難度加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等因素,英語課堂的沉默現(xiàn)象日益凸顯,并且隨著時間推移,課堂沉默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
課堂沉默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比如不主動舉手、不配合、不回應、不說話、發(fā)呆走神、回避老師等。不同學生,不同情境,表現(xiàn)出的沉默現(xiàn)象也不相同。一般來說,課程難度越大,知識內(nèi)容越生疏,學生沉默程度越高;學生性格越內(nèi)向,上課越易沉默;成績較差者,更傾向于沉默,當然也存在,知道而不愿主動參與的同學。總體上,與城市學生相比,同階段的農(nóng)村中學學生英語課堂表現(xiàn)更為沉默。
二、課堂沉默的原因
英語課堂沉默的形成,不是單一的、片面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原因有:農(nóng)村學生基礎較薄弱,難以表達自我;學習動機較弱;害怕“丟面子”;個性內(nèi)向、膽子小;青春期個體與認知的沖突等。從家庭因素考慮:農(nóng)村學生家長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不能給予孩子相應的輔導;父母多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居多,學生學習習慣不夠好;家長對學生的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等等。本文主要從教師角度出發(fā),分析英語課堂沉默原因:
(1)教師的教學方法。農(nóng)村學校年輕教師流動性比較大,教師老齡化比較嚴重,這使得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整體比較陳舊。在課堂上,教師仍然是課堂的權(quán)威主導者,還有很多數(shù)英語教師仍然采用“填鴨”的教學模式,主要集中在語法和詞匯,嚴重忽視了英語口語,這種舊的教學模式是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很少采用游戲教學、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等方法來活躍課堂,師生互動很少,學生沒有機會主動展示自我,沒有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對語部分老教師,教室里雖然配置了多媒體設備,使用的幾率幾乎為零。
(2)教師的提問策略。教師的提問策略對學生的參與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一個太難的問題,如提問基礎弱的學生們,這將挫傷他們的熱情;或者問題太簡單,學生甚至不屑回答。除了題目的難度水平,教師的提問技巧也很關鍵,如教師的語言提示,眼神或手勢等。
(3)教師的課堂反饋。教師的反饋方式與學生的心理期待相關聯(lián),學生希望在自己回答錯誤時受到鼓勵,回答在正確時得到表揚而,然而,課堂上教師的反饋方式過于單一,達不到學生的期待。最初回答的學生會因為得不到積極評價而對回答問題失去興趣,或者因為自己沒有機會改正最初的錯誤而懼怕在不確定答案的情況下回答問題,進而逃避課堂參與,甚至有的同學會產(chǎn)生緊張和焦慮,形成心理障礙。
(4)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生喜歡博學、幽默、精力充沛的教師,不喜歡刻板、生硬、照本宣科的教師。部分教師認為自己是課堂的權(quán)威,不容置疑,不愿意與學生交流溝通,師生關系比較緊張。因此,有時候即使學生有一些想法,他們也沒有機會或不敢表達自己。
三、課堂沉默策略
(1)認真?zhèn)湔n,精心做好教學設計。教師們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備課不充分,對教學內(nèi)容不熟悉,那么這堂課注定失敗。因此,教學設計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認知需求。首先,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適中。如果難度過高,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能參與的學生自然少了;或者難度過低,沒有挑戰(zhàn)性,難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其次,教學手段的多元化?,F(xiàn)在,國家推行均衡教育,基本上農(nóng)村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在英語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圖片、音樂、動畫、游戲等手段,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種英語學習的情境。
(2)適當?shù)靥釂柡头答伈呗?,?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大量的輸入、輸出。教師在英語課上應該盡可能地全英語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鼓勵學生開口說。因此,課堂指令要清晰簡明,便于學生理解。提問策略適當,用簡單的語言作引導。采用多變化的評價反饋語言,豐富學生語言儲備。
(3)有效溝通,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改變課堂的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師應該從權(quán)威角色轉(zhuǎn)變?yōu)檎n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策略的指導者、學習活動的促進者。
在課堂上,給予更多學生機會表達自我,而不是為了方便,每次都選擇那幾個人,比如,引導害羞的同學回答問題。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不能只通過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而需要去挖掘不同學生的潛質(zhì),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
(4)提升自我,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作為教師,除了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具有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能自如地應對課堂上發(fā)生的各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能以優(yōu)雅、自然、親切的教態(tài),生動、幽默、形象的語言,科學、有趣的教學藝術,機動、靈活的教育智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個人魅力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好感和感情,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課堂沉默。
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建立以任務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學生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合作的教學模式。因此,打破英語課堂的沉默現(xiàn)象是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之一,教師要認識到課堂沉默的嚴重性, 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力爭讓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