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彥 ,趙存,王興蕾,張亞斌,茍玲,裴菊紅,田金徽,豆欣蔓,2b
1.蘭州大學護理學院,甘肅蘭州市 730010;2.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a.肝病科;b.護理部,甘肅蘭州市 730030;3.蘭州大學循證醫(yī)學中心,甘肅蘭州市730000
腦卒中是吞咽困難的主要原因[1],約22%~65%腦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難[2]。誤吸是吞咽困難的嚴重后果之一。當吞咽困難患者進食時,不能充分將液體保持在口腔中,導致液體進入咽部,誘發(fā)誤吸,進一步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1]。約40%~50%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出現(xiàn)誤吸[4],1/3 誤吸患者患有肺炎[4]。吸入性肺炎是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和死亡率增高的獨立危險因素[5]。早期對誤吸進行篩查有助于開展早期干預,預防誤吸和肺炎發(fā)生,減少住院時間和醫(yī)療費用[6]。
電視透視吞咽功能檢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或纖維內(nèi)窺鏡吞咽評估(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等儀器篩查是確定患者誤吸的黃金標準,但VFSS中的輻射暴露、FEES 操作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設備的專用性仍限制其廣泛使用[7]。因此,需要床旁篩查工具識別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吞咽狀態(tài)和誤吸風險。
檢 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從建庫至2018 年12 月公開發(fā)表的中、英文文獻,同時追溯納入研究的參考文獻。檢索采取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并根據(jù)不同的數(shù)據(jù)庫進行相應調(diào)整。
英文檢索詞:stroke、cerebrovascular accident、brain vascular accident、apoplexy、diagnosis、screen、assessment、screening test、validity、reliability、sensi?tivity、specificity等。
中文檢索詞:卒中、中風、腦血管意外、腦干梗死、腦梗死、腦出血、腦缺血、篩查、診斷、誤吸等。
納入標準:①關于腦卒中患者誤吸的診斷性試驗;②研究對象年齡≥18歲,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8]或其他等效標準,經(jīng)CT 或MRI 確診;③研究工具為可供醫(yī)務人員床旁使用的誤吸篩查工具;④中、英文文獻。排除標準:①重復發(fā)表;②數(shù)據(jù)異?;驍?shù)據(jù)缺失,聯(lián)系作者未回應。
2 名研究人員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若對文獻納入存在異議,則咨詢第3名研究人員,由其決定是否納入。
資料提取內(nèi)容主要包括:①作者、發(fā)表年份;②樣本量、卒中類型;③篩查時間;④篩查工具和參考工具;⑤研究來源國家;⑥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zhì)量信息。
根據(jù)提取的資料內(nèi)容,綜合分析篩查工具的形式、內(nèi)容及測量學特性,比較各研究工具的差異和優(yōu)缺點并進行總結(jié)。
初檢得到相關文獻921 篇,其中中文426 篇,英文495 篇;通過參考文獻補充文獻11 篇。采用End?note 軟件去除重復文獻225 篇,通過閱讀題目和摘要去除文獻620篇,全文閱讀后,最終納入24篇[9?32]。
納入文獻中,涉及10種誤吸篩查工具:飲食評估工 具 (10?item Eating Assessment Tool,EAT?10)、Gussing 吞咽功能評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Pulse Oximetry,PO)、標準吞咽功能評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飲水試驗(Water Swallowing Test,WST)、疑似卒中患者快速篩查誤吸試驗(Rapid Aspiration Screening for Suspected Stroke,RAS)、Any Two試驗、兩步吞咽激發(fā)試驗(2?step Swallowing Prov?ocation Test,SPT)、急性卒中吞咽篩查試驗(Acute Stroke Dysphagia Screen,ASDS)和臨床誤吸篩查量表(Clinical Predictive Scale of Aspiration,CPSA)。
10 種誤吸評估工具中,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是WST,但是各研究中飲水量不同(3~90 ml)。敏感性最高的評估工具是GUSS,為100%;敏感性最低的為PO,脈搏血氧飽和度下降≥2%的敏感性僅為10%。
納入研究的具體基本特征見表1。篩查工具的內(nèi)容形式及評分標準見表2。
古代打官司不準代理,有身份的官員、士大夫、婦女可以由家人代為訴訟,訴訟雙方當事人必須親自到庭。也不準“教唆詞訟”,不準教別人如何打官司。為人起草訴狀是可以的,但是不得加減情節(jié)和訴訟請求。
表1 納入研究的具體基本特征
續(xù)表
EAT?10 于2008 年由吞咽困難多學科專家團隊開發(fā),包括消化、耳鼻喉、言語語言和營養(yǎng)學多科專家[33]。EAT?10具有快速管理、簡單計算和易于使用的特點,內(nèi)部一致性和重復測量信度良好,以及基于標準的效度[35]。EAT?10 在世界各地均得到應用,有漢語、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巴西語、日語和土耳其語版本,并得到驗證[34?39]。
GUSS是Trapl等[13]于2007年研制,已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得到驗證,最近被推薦常規(guī)用于懷疑有誤吸風險的腦卒中患者[39]。GUSS 重要的優(yōu)勢之一是它使用多種食物狀態(tài)進行測試,從布丁開始,然后是水,最后是面包,從而將誤吸風險降至最低。此外,GUSS 還能夠提供飲食建議,這是其他誤吸篩查試驗所沒有的[41?42]。
PO 是一種常用的非侵入性評估方法,用于測量外周毛細血管血氧飽和度[43?44]。在患者飲水期間和飲水后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若血氧飽和度降低≥2%或≥5%則認為存在誤吸的風險。其原理是誤吸可能引起支氣管收縮或氣道阻塞,導致通氣?灌注不匹配,進而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45]。
SSA是由Ellul等[46]于1993年提出,其有效性在臨床中已經(jīng)得到驗證。SSA 先檢查患者意識狀態(tài)、頭部和軀干部控制,以及口咽部功能,檢查后行WST。SSA 不僅能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誤吸風險,也提高了誤吸篩查試驗的安全性。
表2 篩查工具的內(nèi)容形式及評分標準
WST是世界各地醫(yī)院最常用的誤吸篩查試驗,但各研究采用的飲水量不同[27]。許多WST 以茶匙水開始,然后進入30 ml、50 ml 甚至3 Oz (約90 ml)水。WST 主要通過以下幾點識別誤吸:無法完成吞咽測試,出現(xiàn)咳嗽、窒息或聲音變化等氣道反應。WST診斷的準確性與水量、是否連續(xù)啜飲有關。Brodsky等[47]研究顯示,大量連續(xù)啜飲有較好的敏感性,而小量和大量的單啜飲有良好的特異性。Chen 等[48]發(fā)現(xiàn),增加水量可提高敏感性,但降低特異性。
RAS由Daniels等[28]于2016年研制,包括6項非吞咽相關篩查項目和5 項吞咽相關篩查項目(表2)。RAS是一種有效的護士管理工具,用于評估疑似卒中患者的誤吸風險。
Any Two試驗由Daniels等[49]于1997年提出,包括6 項檢查(表2)。Any Two 試驗能較好篩查出沉默型誤吸患者,這可能與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有關。孫偉平等[29]的研究顯示,Any Two 試驗在卒中后誤吸篩查中的敏感性為92.5%。
ASDS 由Edmiaston 等[41]于2010 年首次提出?;谘C,ASDS將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是否有構(gòu)音障礙、WST 三者結(jié)合,是適于護士使用的簡便誤吸篩查工具,平均篩查時間2 min,有良好的評價者間信度和重測信度,篩查急性腦卒中患者誤吸風險有較高敏感性。
CPSA 包括6 個條目:非條件反射、軟腭反射、自愿吞咽、發(fā)音、咽反射和聲門閉合情況,在篩查誤吸風險中有較高特異性,敏感性較低。與WST 結(jié)合可以提高敏感性[25]。
誤吸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與營養(yǎng)不良和肺炎顯著相關。全球腦卒中指南建議早期識別和管理腦卒中患者的誤吸,減少其嚴重并發(fā)癥。最初的床旁誤吸篩查仍然是臨床實踐的基石。本研究通過系統(tǒng)檢索,對10種腦卒中床旁誤吸篩查工具進行系統(tǒng)整理與分析。
將誤吸風險評估納入急性腦卒中的常規(guī)管理,對患者的臨床干預和結(jié)局有重要意義。理想的誤吸篩查工具應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能準確評估誤吸風險。誤吸篩查工具的敏感性是優(yōu)先考慮因素,因為低估誤吸風險可能會產(chǎn)生嚴重后果;另一方面,高估誤吸風險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護理成本,從而降低篩查價值。本文納入的篩查工具大部分有良好的敏感性、特異性和安全性,且易于實施。PO 用于篩查誤吸風險的潛在價值對醫(yī)務人員很有吸引力,因為其操作簡單、快速且無創(chuàng),易于篩查。但PO 篩查的有效性存在爭議。Zaidi等[51]報道,吞咽過程中氧飽和度下降是急性腦卒中患者誤吸的潛在標志;而其他研究質(zhì)疑使用脈搏血氧儀篩查誤吸的有效性[52]。一項系統(tǒng)綜述表明,目前證據(jù)不支持使用脈搏血氧儀篩查誤吸[53]。雖然不能明確PO 篩查誤吸的作用,但它有助于對患者體內(nèi)平衡進行判斷。由于參考工具異質(zhì)性的影響,本研究無法對納入篩查工具的測量效能進行比較,目前國內(nèi)外尚無對腦卒中誤吸篩查工具的網(wǎng)狀Meta 分析。朱亞芳等[54]的Meta分析表明,SSA 對腦卒中患者誤吸篩查的準確性優(yōu)于WST。
納入的10 種誤吸篩查工具中,EAT?10、PO、SSA、WST 不局限于腦卒中患者,可廣泛應用于普通老年人或其他疾病患者,GUSS、RAS、Any Two 試驗、SPT、ASDS、CPSA 均為針對腦卒中患者的特異性篩查工具。
篩查工具的條目主要包括非吞咽項目和吞咽項目。非吞咽項目包括醫(yī)學史,如肺炎的存在、心理狀態(tài)評估、言語評估,以及口腔運動類項目,如單側(cè)下頜無力、舌部肌肉強度、咽反射、分泌物管理和主動咳嗽等。大多數(shù)篩查工具包括WST,但水的體積范圍很寬泛,飲水的次數(shù)也不同。研究表明[55],沉默型誤吸為體積依賴性,床旁使用小劑量水,難以引出患者明顯的特征行為,如反射性咳嗽,假陰性率高。同時,還需要平衡評估效能和吞咽安全性。有研究表明[56],整體檢測模型中預測誤吸的最佳因素是連續(xù)飲用90 ml 水和構(gòu)音障礙;但腦卒中急性期患者意識不清時,連續(xù)飲用90 ml水的安全性值得懷疑[57]。
誤吸篩查對減少腦卒中患者的不良結(jié)局,降低因吸入性肺炎導致的再次住院,優(yōu)化恢復期患者的營養(yǎng)管理至關重要。由于儀器篩查對環(huán)境和技術的高要求,床旁篩查工具十分重要。雖然關于腦卒中患者誤吸的篩查工具很多,但目前尚無一致證據(jù)支持的工具。在臨床實踐中,醫(yī)務人員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病情、年齡、吞咽相關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篩查工具;同時應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篩查能力,確保篩查準確性;制定標準化篩查流程,使篩查方案更加科學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