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審
一
有一位年輕教師講了他的困惑。
他說,剛剛參加工作那年,他感覺成長得很快。雖然站在講臺上時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憑著自己的一股子鉆勁,再加上及時向周圍的老教師請教,很多問題就得以化解。那時候,他感覺自己簡直就是一天一個樣,往往是今天還面對學生磕磕巴巴說不出來話,明天就可以有板有眼地上完一節(jié)課。幾天下來,就可以和學生在課堂上談笑風生。課堂順了,一切都順——課越上越有感覺,班級管理越來越順手,很快就適應了教育工作。
他說,那時候,他幾乎可以聽到自己“拔節(jié)”的聲音。半年適應,一年成型,兩年后就參加了縣級的優(yōu)質(zhì)課評選,還獲得了一等獎。領(lǐng)導也很欣賞他,幾乎每個學期都會安排他講校級公開課,而且每次公開課都會得到同事的贊許。他感覺,自己已經(jīng)度過了生澀期,在學校里算是徹底站穩(wěn)了腳跟,并大有“前途不可限量”的發(fā)展趨勢。于是,他沒有了最初的那份緊張,也不再會為每一節(jié)課的設計而糾結(jié),生活開始變得輕松而愜意。
在他的意識里,上課已經(jīng)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管理學生也像吃飯睡覺一般應付自如。日子過得舒服了,時間也就過得快了很多,一晃兒的功夫,他已經(jīng)畢業(yè)八年了。也就在這時,學校又安排他上公開課,學校的一位已經(jīng)走上管理崗位的老教師聽了他的課。評課的時候,大家自然又是一通夸,各種各樣的好,各種各樣的了不起。而在私底下,那位老教師問他:“我怎么感覺,你的課與你工作兩三年時的水平差不多呢?至少沒有看出有什么特別的長進?!?/p>
這一番話讓他警醒。他認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竟然發(fā)現(xiàn)那位老教師說得很準確。確實,他對學生問題的處理一直沿用的都是些老套路,課堂教學的設計也并沒有什么改觀。似乎,他的成長停滯在了工作的前三年。令他困惑的是,同樣是在努力工作,為什么后來的五年就聽不到自己“拔節(jié)”的聲音了呢?
二
這應該是一個關(guān)于教師成長的普遍性問題:在新入職的前幾年,教師的成長往往迅速且可見,但隨之而來的通常是成長的停滯或放緩。原因何在?我們或許可以從一些生活的常識中獲得答案。
在我很小的時候,冬天起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時候的天氣尤其冷,農(nóng)村的家庭又沒有取暖設備。用了一夜才焐熱的被窩與被窩之外冰冷的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幸福差,所以每個早晨我都是在父母的呵斥或者利誘之下才慢騰騰地爬出被窩。但也有例外,記得那是一個比平時都要冷許多的早晨,父親突然說要帶我去他的一位朋友家。他的那位朋友家里有很多小人書,是我很喜歡讀的那種。因為春天時曾經(jīng)去過一次,從那時起我就天天盼著再去讀那些令人神往的故事。所以,當聽到父親說要去朋友家時,我一溜煙兒就穿好了衣服。就連平時需要放在爐子上烤半天還嫌涼的棉襖和棉褲,彼時彼刻也沒有了一點兒涼意。你看,僅僅是為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年幼的孩子都可以學會克服和忽略。
我讀初中的時候,終于擁有了一間自己的小房子,雖然僅是一間面積很小的偏房?;艘粋€周末的時間,我才把屬于自己的東西都搬到了房間里。收拾床鋪,修理已經(jīng)有點破敗的書桌,裝好了掛衣服的掛鉤。環(huán)視一周,發(fā)現(xiàn)自己積攢下來的那些書還堆在墻角處,有點大煞風景的感覺。于是,在另一個周末,我用家里做家具剩下的木板自制了一個簡陋的書架,然后把那些書按照開本大小整整齊齊碼在書架上。再用一個周末,買了些字畫、桌布等小飾品,把小房間裝飾得令自己極度滿意。當終于可以坐下來精心欣賞自己的“小家”時,我暗自發(fā)誓,從此以后一定要這間房子每天都保持現(xiàn)在的樣子——干凈、整齊、溫馨、有序。最開始的時候,我真的做到了每天收拾房間,每看一本書都會放回原位。慢慢地,當對房間里的一切都熟悉如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時,那份自律和堅持便一點點地坍塌。
這兩件小事告訴我們,讓一個人持續(xù)地保持一種生活狀態(tài)需要兩個關(guān)鍵因素:一是希望,這是一切生成都需要的動力;二是繼續(xù)希望,也就是不要企圖永遠享受某一種狀態(tài),要學會去尋找讓希望更具活力的希望。
三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位年輕教師。他前幾年的飛速成長是因為新鮮的教師職業(yè)帶給他以希望,激勵著他不斷地獲得相當?shù)募寄芤在呄蜃约旱南M蔀橐粋€合格、稱職的教師。而他后來的成長中斷,則是因為他自認已經(jīng)成為熟手教師,足以在教師崗位上站住腳,因此開始不自覺地陷入熟悉的生活狀態(tài),而沒有及時讓自己繼續(xù)進入到下一個希望。
事實上,當一個教師開始適應了自己的崗位,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通常很少會有人能夠重新啟動下一個希望。其實,這也是人性的一個弱點,喜歡安于現(xiàn)狀,習慣于自我滿足,一旦生活可以過得去,就不愿意再去努力和奔波。當然,這也就是絕大多數(shù)教師不能站在巨大成功之巔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種成長——刻意成長。所謂刻意,是指針對目標的故意行為,是專門去做的目的性行為。也就是說,當新教師的激情與熱情耗盡之后,教師應該刻意為自己擬定一個新的目標和希望,然后刻意朝著這個希望去努力。以此類推,一個希望接著一個希望,一段努力接著一段努力。
如此來看,刻意的本質(zhì),也許就是一種自我的逼迫。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