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和
一、學語言不能投機取巧
學語言,要下苦功夫,投機取巧沒用。所以,不要相信什么三天記住三千個單詞,五天就可以口語過關,那都是不可能的。學英語,只要是勤奮,肯下功夫,能長期堅持,多在實踐中使用,又有興趣,就肯定可以學好。這和人聰明不聰明沒什么關系。所謂笨,都是由懶惰造成的。只要肯學,就能逐步過渡到愛學和會學,并最終成功。當你非常喜歡英語,沒事就想聽聽看看說說英語的時候,你離掌握英語就不遠了。
前段時間,由于新冠肺炎的蔓延,很多同學被困在了家里。沒有了老師的監(jiān)督,沒有了同學間的互動和繁重的作業(yè),正是鍛煉自學的好機會。能抓住機會,就能成功。要做到:自己有愿望,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自己規(guī)劃路線圖,自己克服各類困難??繌娭撇湃ヅW習的學生沒有前途。只有會自學的人才能永葆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才能,攀登高峰。
學英語不要急于求成,因為學生每天還有很多其他學科要學,作業(yè)負擔又很重,沒有大塊的時間速成英語。不過,每天抽點時間學英語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學英語好像在跑馬拉松,是緩慢進展的過程。要有耐心,要堅持,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最后總能成功。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假如每天能閱讀兩篇英語短文,一年下來就是七百多篇,三年下來就是兩千多篇,你絕對可以把英語學得很好。
二、先練聽說,再練讀寫
學英語,尤其是想學到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起始年齡越小越好。三歲,九歲,十五歲,是確定語音語調的最佳年齡。小時候學的語音,十八歲以后就很難改了。因此,小學、初中的學生要抓住這個黃金時段,多做語音模仿練習。年齡大的,學英語則可以在讀寫方面有大的改進,但在口語方面,提高的難度太大了。
初學英語,應該先練聽說。年齡小,語音模仿能力強。年齡小,口語也容易練出來。我們知道,學粵語最好去廣東,學藏語最好去拉薩。同理,學英語,最好的條件是周邊全是說英語的人。濃厚的英語氛圍會激發(fā)學英語的熱情,也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增強語感。有條件的,最好多接觸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如果去不了國外,那就盡量在家里、教室里增加英語氛圍。所以,當你想向英語老師提問時,請盡量試著用英語來問。課上有機會就要搶先回答老師的問題,分組討論時要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旅游時遇到老外要主動跟他們打招呼,如果有可能還要和他們多聊幾句。墻上海報,門上標語,多用英語。平時有機會就放英語歌曲、短文朗誦音頻。
聽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能力,讀寫則是語言使用的高級能力。到一定階段就要加上閱讀和寫作,否則英語難以達到較高水平。當你讀到一則英語新聞,請努力理解它的意思,不會的地方查查詞典,這是在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當你要在日記中記下自己生活的感受時,試著用英語來寫,哪怕是句子不太地道,詞匯不夠豐富,那也是使用英語的寶貴機會。經常使用英語,記憶就準確,對語言的規(guī)律體驗就深刻,與人交際的能力就能不斷改進,還能大大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
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無論聽說讀寫,都會不斷出現(xiàn)錯誤,總怕出錯就沒法學英語了。有說的機會時要敢于說,說的不準確,甚至是胡說也沒什么。說的多了,錯誤就會越來越少。寫作也一樣,首要的條件是動筆。動筆就會容易出錯,但是,堅持寫,最終就能寫出準確的英文句子。
三、模仿為主,思考為輔,堅持背誦和閱讀好的素材
閱讀是獲取更精確、更復雜、更深刻信息的手段,是中國人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閱讀能力是語言使用的高級能力,是各類英語考試所考查的重點內容。練習閱讀,首先要注意閱讀量。閱讀是一種感覺,它不是別人給講會的,而是自己在實踐中悟出來的??梢哉f,沒有量,就沒有感覺。閱讀量 + 詞匯量 = 英語考試前途無量。中學生閱讀,要精泛結合。精讀課文時,要搞懂每一個詞,弄明白每一句子的結構,很多課文至少要讀夠五遍。但是,僅有精讀遠遠不夠,泛讀的量應該是精讀的十倍。泛讀注意要讀較容易的故事書,讀的時候不查字典,不做題,不求每句話都看懂,把大概故事弄明白就行。每學期讀上幾本課外讀物,好處甚多。精讀得方法,泛讀得能力。
地道的英語閱讀材料,生動的情景與故事,這一切,互聯(lián)網(wǎng)都給我們提供了。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的要求,網(wǎng)絡都可以滿足。這是上一代人想都不敢想的有利條件。當然,具體聽什么,讀什么,如何練口語等,還要聽聽老師的建議。不是所有英語教學軟件都適合某一個年級的學生。許多原版教材并不適合義務教育的中國學生使用。
無論學中文或英文,背誦都必不可少。背得越多,說得越好,寫得越地道。不少老師讓學生背誦《新概念英語》(第二冊),效果不錯。此書共96篇小短文,內容有趣,語言簡潔地道,很適合中學生記憶、模仿學習。課本上的小對話和短文,都是語言的精品。能選入教材,就是好材料。背誦課文,不僅對能力提高有好處,還能直接幫助考試拿分。
我們學的是別人的語言,就要適應別人的語言習慣。中國人不能創(chuàng)造英語表達方式,只能用心模仿。英語語法可以適用大部分語言現(xiàn)象,但也有很多慣用法,俚語、俗語等要全憑在實踐中理解記憶。不要總去探討為什么,刨根問底有時候不是學英語的好方法。記憶模仿比深入思考有用得多。
四、單詞、語法與做題
學英語不記單詞不行。詞匯量反映了一個人的英語水平。但是,不要單純記單詞。每天照詞匯表背誦默寫,即使當時記住了,日后也容易遺忘,而且也不一定會使用。正確的辦法是在句子中認識單詞,在句子中理解單詞,在句子中使用單詞。要堅持音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文不離道。不斷地聽說讀寫是記單詞最好的辦法。
中國人學習英語還是應該掌握一些基礎語法規(guī)則。把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語法項目學懂會用,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我們在使用英語的時候,就能遵循基本的英語規(guī)則,避免中國式的英文和不地道的表達。由于非常缺乏使用英語的語言實踐環(huán)境,完全在使用中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當然,學語法要注意別走偏了路子,不要沉浸在對規(guī)則的過分鉆研和對細枝末節(jié)的探求中。目前書店賣的語法書太繁雜,不適合中學生使用。不要系統(tǒng)地鉆研語法書,而應把語法書當作詞典一樣的工具書,用時翻查即可。
我們關心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也要關心他們校內的考試成績??记岸嘧鲂┰囶}是有必要的??记拔逄最},提分沒問題。應試對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培養(yǎng)吃苦精神,很有好處。但也別做太多,讀寫能力上不去,怎么做題也難有大的作為。過分刷題,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學生厭倦。其實平時聽說讀寫的實踐,特別是閱讀是最好的備考資料,因為所有的英語考試都是以閱讀為主的。
五、知識越豐富,英語基礎越牢固
只學英語,其他知識過于貧乏,是學不好英語的。中學生應該在各門學科上打好基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外皆通,文理都行。文化知識,不一定都是從教科書上學的。身邊發(fā)生的各種事件都是學習的好材料、好機會。例如近期的新冠肺炎,從起因到檢驗到治療到防控有很多新知識需要我們了解研究。知識越多,英語提高的基礎就越牢固。
不同的人學習英語有不同的目標。有的因為職業(yè)的需要,會幾句簡單的口語就行了。大部分中學生對未來如何使用英語,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學好學校的教材,打好基礎,為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做好準備。學校的課程標準和教材,都是為中國大部分學生定制的,符合科學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要重視學校的教材,重視自己學校的老師。將上面的方法付諸實踐,你的英語學習就會提高一個層次。
(作者單位:北京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