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一、整本書閱讀的宗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納入學習任務群,并在2019年秋季起使用的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中設立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學習模塊。整本書閱讀應是指向學生終生發(fā)展的事業(yè),所以整本書閱讀的宗旨應是:為了學生的一生而閱讀。
為此,整本書閱讀可按目的、要求、預期效果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熏陶浸潤式自由閱讀,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學會篩選著作和做讀書筆記,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能有自己的感悟,寫成有思考的讀后感。這一階段的閱讀對書目不做統(tǒng)一要求,鼓勵學生文史哲泛讀,以經典著作為主,可略微涉獵有影響的流行作品,不讓學生把讀書當任務,讓學生學會讀書,愛上讀書。第二階段是任務驅動式深度閱讀,目的是依托專題教學,選定共讀書目,自選研究角度,打通課堂內外,開展較有深度的學習,形成交流爭鳴,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專題研究能力。
二、立足學生本位的整本書閱讀實踐
1. 熏陶浸潤式自由閱讀
自由閱讀的時間一般放在高一階段,因為高一起始年級學生課業(yè)負擔相對較輕,可塑性強,對未來的文理分科和職業(yè)規(guī)劃還沒有明確的方向。閱讀恰好可以促進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為提升其學習能力、思維發(fā)展和審美創(chuàng)造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一階段的閱讀,對學生來說重點是培養(yǎng)興趣,形成習慣,學會方法,對老師來說則重在興趣引導和學法指導。閱讀的起始階段,教師需要對閱讀的目的與意義以及具體要求做出說明,并對學生的閱讀書籍類型進行審核。每周開設一節(jié)專門的閱讀課,建議師生共讀,書目不限,關鍵是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老師的閱讀行為對學生的閱讀自覺也起著榜樣作用。
為了督促閱讀,增進交流,還可以設置“開卷三分鐘”課前演講主題活動。語文課前用三分鐘時間推薦一本經典書籍,介紹作者和內容,說說推薦理由。這種語文活動既能促進讀書、分享交流、彼此激勵,又是對讀書效果的檢驗。每個學生為了準備課前演講,都需要回顧梳理所讀書籍,總結閱讀感受,這是思維能力的一次提升,同時又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演講要求脫稿,可輔助課件或板書,與聽眾互動,必要時還需回答老師或其他同學的疑問?!伴_卷三分鐘”課前演講活動是讀、寫、說、聽等語文能力的綜合鍛煉,是基于整本書閱讀又超越整本書閱讀的語文活動。
光讀不行,還得寫。學生學期末上交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將閱讀感受沉淀深化,轉變?yōu)樽约旱乃伎?。讀書筆記要求采用評點式,每一段摘抄后附一段點評或感想,點評要針對內容和藝術手法而談,感想要結合自己的生活或閱讀體驗,點評與感想務求實與細,避免空洞、籠統(tǒng),人云亦云。評點式讀書筆記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這種閱讀不是淺嘗輒止的感受性閱讀,而是品讀細思式的思悟性閱讀,思想在不知不覺間走向深刻。讀后感重在“感”,應就書中具體某一點闡發(fā),如評價人物性格特點,鑒賞寫作手法,賞析段落??傊?,必須切口小、感悟細。寫讀后感是在做讀書筆記的基礎上對學生要求的進一步提高,為下一階段任務驅動式深度閱讀的開展打下扎實基礎。
除了學期內的閱讀課外,假期的閱讀也必不可少。教師可以根據(jù)假期所處的階段布置自由閱讀任務或配合教學指定書目。讀書內容應和學期內保持同等水準。
2. 任務驅動式深度閱讀
有些經典名著需要通過共讀去深入研究討論,老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學習任務,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完成對整本書的“啃讀”“深讀”。這種任務驅動式深度閱讀常常依托著教學任務共同完成,是對某一個專題教學的資料整合和深度挖掘。
在人教版選修教材《先秦諸子選讀》的學習中,為了更好地進行《〈論語〉選讀》的專題教學,筆者開展了《論語》的整本書任務驅動式深度閱讀,具體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分類閱讀,學習奠基
首先,通讀文本并分類。教師給出分類指導,共八組,分別是:孔子談“仁”的篇章;孔子談“禮”的篇章;孔子談“孝悌”的篇章;孔子談學習的篇章;孔子談教育的篇章;孔子談修身的篇章;孔子與弟子的故事;《論語》中的成語。
分類的好處,一來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針對性閱讀,避免無任務要求帶來讀書的盲目性;二來像《論語》這樣內涵深厚的經典作品,分類閱讀便于學生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內涵;三則可以使學生按照各自的閱讀興趣組成讀書小組,進行相對集中的主題閱讀,啃讀、深讀,這樣會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升。
與此同時,課上印發(fā)《史記·孔子世家》,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或自讀,或小組合作,通讀梳理全篇。每人列表整理孔子的生平事跡,畫出孔子周游列國圖(或表)。目的是通過梳理使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經歷,便于后期學習時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情感內涵。播放電影《孔子》,鼓勵學生撰寫側重人物性格形象分析的影評。目的是使學生形象地了解孔子及其主要弟子一生的追求,由讀轉寫,深化思考。推薦閱讀李零的《喪家狗——我讀〈論語〉》、錢穆的《論語新解》及李澤厚的《論語今讀》。以上都是通讀學習,是后續(xù)學習的奠基,這些自主閱讀和學習奠基非常必要,可以幫助學生尋找閱讀興趣點(閱讀之前的調查顯示,學生普遍對《論語》缺乏興趣)。
(2)精讀精講,以點帶面
通讀只是基礎,經典篇目還需要精讀精講。筆者設計的精讀精講篇目采用小專題式,分為“孔子與世人”和“孔子的政治理想”兩個方面。
“孔子與世人”專題一主要選擇了隱居之人對孔子的態(tài)度的章節(jié),“孔子與世人”專題二選擇了普通人對孔子的行為的章節(jié),這兩個小專題的學習使學生深刻理解孔子不被世人理解的處境卻又“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翱鬃拥恼卫硐搿睂n}一選擇“季氏將伐顓臾”篇目,理解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孔子的政治理想”專題二選擇“沂水春風”篇目,展示了孔子“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幾組小專題互有聯(lián)系,彼此補充,比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處境。精講篇的學習是對自主學習的推進,使問題走向深研。
(3)合作研究,成果展示
全班同學以四人為單位,共分為十六個閱讀小組,每個小組根據(jù)組員興趣就之前的閱讀分類任選一個研究任務。具體的研究步驟分為四步。
第一步:找。找出與研究選題有關的章節(jié),對重點章節(jié)和疑惑處做好記錄,寫下閱讀和研究的感受。
第二步:查。利用工具書翻譯字詞,把反復出現(xiàn)的字詞和名句整理成知識卡片;查找與選題有關的網(wǎng)絡或紙質資料,幫助研究走向深入。
第三步:結。就選題總結孔子的相關思想,形成研究結論,結論要求觀點明確簡練,論據(jù)充實具體。
第四步:聯(lián)。聯(lián)系現(xiàn)實問題和生活現(xiàn)象,進一步思考孔子思想對當代生活的啟示;也可聯(lián)系自身經歷,表達自己對孔子思想的感悟和理解。要求觀點具有啟發(fā)性,所舉事例鮮活、生動、典型,具有現(xiàn)實性。
成果交流按照選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展示的程序包括:成果演講、板書核心觀點、聽眾提問、組員答辯、讀書筆記交流、板報展覽。這樣做可以全方位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讀書研究的積極性,做到眼到(認真閱讀)、手到(勤做筆記)、口到(討論發(fā)言)、心到(思考答辯)。最后板報展示的既有讀書筆記,又有小論文,還有思維導圖和孔子周游列國圖,圖文并茂,豐富多彩,多維度的展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每個學生的特長。
三、兩種閱讀方式的關系
從教師的角色來說,熏陶浸潤式自由閱讀考驗教師的決心和耐心,任務驅動式深度閱讀考驗教師名著研讀能力、學情分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前者,學生的自主性很大,老師的角色是一個引領者,把學生引領至一片廣博的海洋,讓他們體驗到閱讀的安寧與充實。后者,老師的選擇很重要,既要配合教學,又要使學生產生興趣,還要研究出深度,所以布置什么樣的學習任務很關鍵。豐富的閱讀內容能為學生打下良好的人文底蘊,海量的閱讀也讓他們學會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做到細讀與略讀相結合,而這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
從學生的閱讀效果來說,學生更喜歡熏陶浸潤式自由閱讀,這樣的閱讀從興趣出發(fā),沒有心理和課業(yè)負擔,學生讀起來要輕松自在許多。帶著任務讀書雖有一定強迫性,但有了之前自由閱讀的興趣基礎,學生就更容易接受;又因為學生自由選擇研究課題,以小組為單位,任務式閱讀又有了一定的配合性與挑戰(zhàn)性,所以閱讀成果往往很豐富。這兩者是鋪墊與升華的關系,沒有前者的潤澤,后者會很突兀,學生的思維未必跟得上,也容易帶有抵觸情緒,效果未必好;沒有后者的提升,前者會較膚淺,團隊的思想碰撞能帶來更多啟發(fā)和收獲。
就筆者多年推動落實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經驗和對學生的后期觀察來看,整本書閱讀要想落在實處,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必須立足學生的發(fā)展本位,從培養(yǎng)長久興趣和終生習慣出發(fā),老師以決心、恒心、耐心、真心去幫助學生,整本書閱讀方能產生長久效力。事實上,筆者的多名學生就通過整本書閱讀的這兩種途徑而在緊張的學習中閱讀了大量書籍,從而找到了自己的職業(yè)興趣點,立志成為文學工作者,這真是意外的收獲。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