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
關鍵詞:新形勢;大學生;法治教育
實行法治國家,這是我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要集中辦的大事,這項重要的國策需要我們全體人民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當代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素質教育的人才,在國家法治化過程中,大學生要發(fā)揮時代先鋒的作用,對法治建設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國在法治化建設過程中,提出的是全面建立法治化國家,這就要全全方位、立體的對實現(xiàn)國家的法治化,而不只是某一方面。在古時,治理國家過程中,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通過法律對社會民眾進行治理,但是古代的法律講究的是刑不上大夫,法律只是維護封建君主統(tǒng)治的工具,君主的意志凌駕于國家的法律之上,君主可以對法律進行隨意的更改,君主的意志可以與法律相?!,F(xiàn)代化法治國家的建設是要法律面前實現(xiàn)人人平等,任何人沒有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任何人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大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大學生對于法治理念的接受直接影響到我國法治化的進程,要將大學生的法治理念培養(yǎng)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看待。
我國現(xiàn)在雖然綜合國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但是我們應當認清中國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作為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依然虎視眈眈,對中國的各種事務都想插手干預。高校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在國際斗爭中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大學生正處于熱血青年時期,對各種事物的分辨能力并不是特別清晰,容易受到國外反華勢力的干預和影響。經過國家安全局的調查,有相當數(shù)量的大學生都受到過國外間諜的策反,其中有少數(shù)大學生被金錢和其他各種誘惑所吸引,干起了為國外反華勢力竊取情報的勾當,嚴重危害了我國的國家安全利益。造成大學生走上這個錯誤道路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學生的法治觀念薄弱,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到相應的法律。因此,應當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
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需要。我國在實施法治化建設過程中,要強調道德的重要性,法律和道德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是兩項重要的手段,法律是進行社會治理的最低線,道德是不具有強制性,是人們對公序良俗的遵守,是要依靠人們內心的理念進行制約。在中國政法大學校慶上,習近平同志明確的指出,中國實行法治化道路上,要堅持德治和法治相結合,政法大學學生是未來承擔中國法治化進程的重要力量,要做到德法兼?zhèn)?、德法兼修,在學習法律過程中,要將道德理念引入,提高學生的全面的素質。高校是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的場所,在實行法治化過程中,高校為法治化建設提供大量的人才。但是,在香港地區(qū),由于早先受到英國殖民主義的影響,在香港的部分高校中對于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極少數(shù)高校對大學生傳輸不正確的法治教育理念,這導致學生在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過程中受到影響。在香港占中事件中,部分不明真相的民眾受到國外和國內反華勢力的教唆,對香港進行大肆的破壞,對香港政府機關、車站、地鐵、商場等場所進行打砸搶一系列的犯罪活動,甚至部分大學生在街上公然焚燒國旗,這種行為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正常示威游行的范圍,這是赤裸裸的暴力犯罪行為。香港市民的這種行為無論是在世界上哪個國家都是應該受到法律懲罰的,中國政府抱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對香港的暴力打砸搶事件一直采取柔性處理的方式,這使得港獨分子的氣焰越加囂張。在這些港獨分子中,存在著不少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接受的法治觀念教育不正確,部分教材都是受到英國殖民主義的影響,對法律意識淡薄,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犯罪,還有的大學生是為了參與暴力示威活動是為了從港獨分子中賺取高昂的犯罪費用。在香港事件中,我們應當認清這樣一個現(xiàn)實,香港的法治教育和愛國教育已經處于混亂的境地,香港再也不是過去的和平穩(wěn)定的香港,在部分亂港人士的鼓動下,學生對法治已經失去了真正的認識。香港的年輕人一代,尤其是祖國回歸后的這一代人學習的都是港獨歪曲的歷史,我國應當對這種現(xiàn)象加以制止,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加入愛國教育,這樣才能實現(xiàn)大學樹德育人的最終理念。
堅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我國實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理念,是我們黨和我們國家所要共同遵守的法治理念。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法治理念牢牢記在心中,以便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為社會主義的法治化做出自己的貢獻。法律的權威性并不是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推動,而是要百姓在內心真正的信仰和真誠信賴,如果法律不值得人民群眾信賴和信仰,那么這個法律就在社會中推行不下去,即使國家通過強制力也不能使法律得到真正的貫徹執(zhí)行。高校在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過程中,要將法治信仰作為大學生學習法律的目標,要自覺維護法律的尊嚴,要從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切實做到對法律的遵守。
完善的社會主義法治知識。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當代大學生的法治教育要提高其法治知識,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法治知識的教學,當代大學生的法治知識普遍比較薄弱。在我國傳統(tǒng)高校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率和升學率,學校在專業(yè)知識的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在法治教育方面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部分學校雖然開設了法律課程,實際教育過程中,只是單純的念書本上的知識,學起來比較枯燥無味,學生有的甚至為了逃避枯燥無味的法律課程采取曠課的方式。在今后的高校工作中,學校教師需要拓寬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的法治教育跟不上時代的的發(fā)展,這將會對整個國家的發(fā)展都產生不利的影響。
培養(yǎng)嚴謹?shù)姆ㄖ嗡季S。大學生是未來祖國的希望,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思維是法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封建社會的法律歸根結底是以統(tǒng)治者的意志為主,不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當代社會的法治建設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的,大學生應當培養(yǎng)嚴謹?shù)姆ㄖ嗡季S,為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法律并不同于其他的知識,法律必須講究的是嚴謹,一項不嚴謹?shù)姆蓪股鐣幱诨煺摬豢暗木车?,人們對觸犯法律的后果沒有了可以信賴的后果,那么人們就會嘗試去犯罪,去挑戰(zhàn)違反法律的懲罰。比如,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沒有形成嚴謹?shù)姆ㄖ嗡季S,那么人們對于法院審判的結果就會持懷疑的態(tài)度,當這種懷疑蔓延以后就會產生對法律的不信任。在高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培養(yǎng)嚴謹?shù)姆ㄖ嗡季S,這將會對當代的大學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現(xiàn)在的大學生普遍存在散漫、自由的態(tài)度。
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提升法治教育實效。多元化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時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并不能引起學生對法律的足夠重視,學生會認為理論教學的法律會離自己很遠。第一,在教學中結合法律實際進行教學。學??梢耘e辦法律類型的辯論比賽,比如,國內著名法學高校參加的天倫杯辯論賽,可以說是國內高校法律類型最高等級的辯論賽,在這種比賽中對學生的法律影響相當大。第二,重視社會法治環(huán)境對大學生法治觀念的教育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加大法治宣傳教育,為學生法治觀教育構建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在高校中,可以通過多種的形式對學生開展法律宣傳,比如,通過舉辦講座的形式,可以邀請律師、法官、檢察官、法學家進行講座,并且將這種講座形式作為一種學校的固定品牌。第三,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制作相應的課件,這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學??梢越M織學生去法院旁聽公開審判,讓學生對案件的流程有進一步的認識,也讓學生對觸犯法律有清晰的了解。學校通過開展多元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法治有一個新的認識,可以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法治教育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這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一項工作,每年的刑事犯罪案件中有相當比例是在校大學生造成的,部分大學生又把自己是學生當做犯罪不受懲罰的護身符,這種理念是極其錯誤的。中國現(xiàn)有的高校體系中,除了一些政法類專業(yè)院校和綜合實力較強的院校,大部分高校在開設法學公共課程中,都沒有配備專業(yè)的法學教師授課,很多老師都是思政課教師,很少受到過專業(yè)的法學知識培訓,也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讓這些老師講授法律就如同沒有上過足球場的教練教別人踢球一樣,這樣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第一,要求高校在法學教師的配備上應當進一步強化,堅持專兼結合,落實國家相關制度的要求,配齊與學生數(shù)量相匹配的高校法治教育專任師資隊伍。可以從專業(yè)的政法院校引進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也可以從當?shù)氐姆ㄔ骸z察院建立合作關系,邀請他們來學校定期舉行講座,也可以邀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從律師工作方面進行法律知識的講解。第二,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綜合水平的提高,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班,在培訓班上對教師相關法律知識進行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水平,改變過去在課堂上教師經常是照本宣科,對于學生提問的問題回答不出來。
堅持法治與德育相結合。法治和德治之間是密切相連的,如同鳥之雙翼,兩者缺一不可。在古代奴隸社會時期,當時的人口相對比較少,生活的距離相對比較近,一個國家的人口可能也就是幾十萬,多的上百萬,所以當時的部分國家提倡以德治國。法律的制定也要需要考慮社會的實際情況,需要根據(jù)社會的一些風土人情進行全面的考量。大學生要做到德法兼?zhèn)洹⒌路嫘?,在學習法律過程中,要將道德理念引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大學生在學習法律過程中,要認識到法律是人們需要遵守的最低的底線,一旦越過法律之后,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道德對于人們的要求相對比較高,有些事情雖然不違反法律,但是可能違反道德的制約。我們當代大學生在學好法律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法治教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我國高校在對大學生講授法律知識時,要結合相關的愛國知識,這樣可以更加增強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例如,高校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傳授法律知識時,可以將中國歷史上發(fā)生的相關知識講解給學生。教師在傳統(tǒng)的法律教學工作中,只是單純的對法律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可能不會產生任何興趣,有的甚至會逃課。如果在教學中,可以將愛國教育和法治教育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同仇敵愾的情緒,這及時對法治教育的宣傳,也是對愛國教育的宣傳。我國高校應當結合根據(jù)當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大學生開設相應的法治教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愛國主義教育,這樣即可以實現(xiàn)法治的教育,也可以實現(xiàn)愛國精神的教育。
大學生就如同九點鐘的太陽,就如同剛剛綻放的花朵,大學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祖國未來的發(fā)展建設需要依靠廣大的大學生參與。中國正在向著法治化的方向發(fā)展,法治化的進程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大學生作為社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他們的法律意識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因此,在未來的高校教育過程中,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避免由于學校工作的不到位,導致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較低。我國的未來法治化路程還很長,需要廣大的大學生發(fā)揮先鋒的作用,引領我國法治化建設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89.
[2]崔泰然.論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中的法治觀培育[J]人民論壇,2015(29):59-61.
[3]李旭炎.立德樹人實踐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12.
[4]王希.加強青年大學生法治觀教育的思考——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維度[J]高校后勤研究,2018(01):64-66.
[5]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0.
[6]汪桂欣,王正.試論大學生法治觀教育[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03):160-161.
[7]董禮芬.著力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J]黨建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