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
摘要: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用口語或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聞。但低年級學生缺乏語言運用經(jīng)驗和語文積累素材,無法準確流暢的表達,容易對語文失去學習自信。因此,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師可以用看圖寫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興趣,啟發(fā)學生的語言思維,使學生能夠借助圖片流利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為學生奠定下良好的語文讀寫基礎。
關鍵詞:看圖寫話;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7-0095-01
看圖寫話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等,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和認知水平。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無法獨立看圖寫話,基于看圖寫話的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和理解圖片,鼓勵學生復述自己看到的信息,使學生在自由創(chuàng)作中掌握語言運用的方法,體會到語文讀寫教學的樂趣。
1.指導學生觀察,正確獲取信息
看圖寫話是指學生觀察圖片寫出其中的內(nèi)容,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讀寫基礎,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看到圖片才能說出信息。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豐富的、富有童趣的插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含義,鍛煉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但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缺乏觀察事物的習慣。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插圖中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將圖中事物連貫起來,突出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了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首先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與誰交談,談論了哪些事?第二幅圖又在與誰交談?第三幅圖鼓勵學生根據(jù)圖片猜測課文內(nèi)容,鍛煉學生獲得信息和創(chuàng)作語言的能力。然后帶領學生閱讀課文,查看自己的寫話與課文是否一致,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開展模仿教學,鍛煉創(chuàng)作能力
低年級小學生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在看圖寫話中開展模仿教學。在出示圖片和材料后還可以提供其他學生的寫話,使學生了解到看圖寫話的要求、標準和依據(jù),再出示類似的圖片和材料讓學生模仿,鼓勵學生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的寫話教學中,可以出示小明和他的玩具的圖片,一幅是小明新買的玩具,第二幅是小明與玩具玩耍的圖片,再為學生出示范圍,讓學生了解到在此次的看圖寫話中,可以寫小明是在哪買到玩具的、為什么要買這個玩具、是誰給小明買的玩具、小明與玩具一起做了哪些游戲等等,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寫話經(jīng)驗,使學生懂得觀察圖片中的細節(jié)。接著為學生出示小紅與小兔子的圖片,第一幅是小紅在櫥窗外看小兔子的圖片,第二幅是小紅將小兔子帶回家的圖片,第三幅是小紅給小兔子喂食的圖片,第四幅是小紅與小兔子玩耍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范文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開展看圖寫話,豐富自己寫話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模仿和創(chuàng)作能力。
3.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激發(fā)表達興趣
在學生接觸了看圖寫話后,不能再讓學生只說出圖片中的信息,而是要引發(fā)學生對圖片的聯(lián)想,激發(fā)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寫出圖片中沒有的信息,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看圖寫話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圖片中的故事,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的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四幅有關雷鋒故事的圖片,第一幅為媽媽抱著孩子在大雨中奔跑、第二幅是雷鋒為母子撐傘、第三幅是雷鋒晾曬衣服發(fā)現(xiàn)上面有破洞、第四幅是雷鋒在油燈下補衣服,這時大部分學生會將注意力放在圖片信息上,缺乏思考和想象的意識。因此,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圖一媽媽抱著孩子要去干什么?雷鋒叔叔是怎樣做的?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圖三中的雷鋒叔叔在干什么?衣服為什么都破了?等等,以此來拓展學生的寫話思維,激發(fā)出學生自主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興趣。
4.積累語言素材,提高寫作質(zhì)量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作和表達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語言邏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低年級學生識字量較少,無法閱讀長篇的文章,而繪本是一種用圖片和文字講故事的語文形式,繪本具有語言簡單、圖片生動的特點,開展繪本閱讀不僅能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能增強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例如在《一分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繪本《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先讓學生觀看插圖了解繪本故事,再結合插圖閱讀文字,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總之,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興趣、鍛煉學生語言基礎的時期,教師需要運用看圖寫話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話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鼓勵學生模仿范文,利用圖片留白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為學生積累語文寫話素材,使學生運用正確的方式看圖寫話,增強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貴峰.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探析[J].學周刊,2020(04):49.
[2] 楊慧.淺談低年級小學生語文看圖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J].內(nèi)蒙古教育,2019(3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