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雷雨》的“弒父”主題

    2020-09-26 13:31:43高承新
    戲劇之家 2020年24期
    關鍵詞:精神分析雷雨革命

    【摘 要】《雷雨》包含著一個“弒父”的主題,發(fā)掘《雷雨》“弒父”的主題,不但要從精神分析層面上,還要從社會政治層面上入手。在精神分析層面,“弒父”的精神沖動不僅體現(xiàn)在周萍身上,還為周沖和魯大海所共有。在社會政治層面,弒父的“主題”則暗合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革命”的主題。

    【關鍵詞】《雷雨》;弒父;革命;精神分析

    中圖分類號:J82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4-0004-04

    關于《雷雨》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這種多重主題的現(xiàn)象,有人甚至用“復調”來形容它。曹禺也曾對該劇主題做出過回應。這種闡釋上無法窮盡的可能性恰恰印證了這部劇的杰出與經典。

    基于此,筆者試圖揭示出《雷雨》其實還包含著一個“弒父”的主題。在以往人們的認識里,“弒父”只是作為一個產生在周萍身上的精神沖動來論述,也即作為劇中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來論述。其實,如果對文本進行細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弒父”的精神沖動不只產生在周萍身上,還產生在周沖與魯大海等人身上。也就是說,“弒父”的精神沖動貫穿全劇。此外,《雷雨》的“弒父”主題還暗合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革命”的主題,而這也正是這部劇常演不衰,為廣大受眾所喜愛的另一深層次原因。因此,發(fā)掘《雷雨》“弒父”的主題,不但要從精神分析層面上,還要從社會政治層面上入手。

    一、精神分析層面的“弒父”

    (一)周萍的“弒父”

    “弒父”,是人類一種原始的基本罪惡。[1]在《雷雨》中,周萍的“弒父”沖動是顯在的。周萍由于幼兒期就被父母拋棄,“戀母仇父”這一“俄狄浦斯情結”在其人格發(fā)展過程中被無限期延伸,失去雙親的愛,會使幼兒產生對雙親的恨。但他以為親生母親已死,恨的感情只能投射到活著的父親身上。由于過早地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母愛,周萍潛意識里的“俄狄浦斯情結”始終無法排解,對“母親”的愛戀由于“母親”的不在而懸置,對父親的“仇恨”卻因為父親的在場而真實地顯現(xiàn)。因此,從南方老家來到周公館的周萍,雖然已經二十五歲,在生理上已經是一個成人,但心理上卻仍然還是一個未長大的孩子。對于這種生理上已然成人,心理上卻仍幼稚的情形,弗洛伊德引用狄德羅《拉摩的侄兒》中的一段話進行過精準的描述:“如果讓這個小野人任意成長,保留他的全部愚昧,并在一個搖籃中的嬰兒的幼小意識中添上一個三十歲男人的強烈情欲,他就會勒死他的父親而和他母親睡在一起?!盵2]弗洛伊德曾兩次引用過這段話。因此,可以說,三年前,二十五歲的周萍正是這樣一個在搖籃中的嬰兒的幼小意識中添上了三十歲男人的強烈情欲的小野人。當這樣一個小野人闖入周公館與早已在情愛上等死的絕望的卻仍葆有旺盛生命力的蘩漪朝夕相處,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正是由于蘩漪這一年輕的后母的存在,周萍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結”才得以部分的排解,“俄狄浦斯情結”排解后,因為“閹割焦慮”的存在,男孩開始與母親保持距離,并逐漸認同父親,通過自居作用建構起“自我典范”(超我),通過“自我典范”的建立,自我控制了“俄狄浦斯情結”(本我),同時還使自我掌握了對本我的統(tǒng)治權。所以與蘩漪發(fā)生關系后的周萍對父親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由先前的“愿他死,就是犯了滅倫的罪也干”到“如果你以為你不是父親的妻子,我自己還承認我是我父親的兒子”。所以,在周萍這里,他是通過與后母亂倫這樣一種激烈的方式完成了對父親的“復仇”,也即“弒父”。“弒父”后的罪感卻又使得他尋求與父親的和解,并與父親自居。

    (二)魯大海的“弒父”

    一般的讀者只注意到周萍身上的“弒父”沖動,而忽略了魯大海身上同樣具有“弒父”沖動,而且這一沖動甚至要比周萍來得更強烈。周萍只是“仇父”,然而正如弗洛伊德所說:“一個男孩與他父親的關系……是一個‘矛盾的關系。除了試圖把他的父親作為對手除掉的仇恨以外,對于他的一定程度的溫情也是習慣性地存在的。”[3]弗洛伊德認為,仇是很容易轉變成愛的。劇中的周萍在與后母亂倫之后,對父親的態(tài)度的確發(fā)生了轉變,恢復了對父親的一定程度的溫情。然而,對于魯大海來說,卻是“無父”。養(yǎng)父魯貴也好,生父周樸園也罷,在魯大海這里都不存在,是一個“空無”。魯大海就像“只認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人。因此,“無父”即“弒父”,并且不存在任何心理負擔。在劇中,不知情(指不知周樸園為其生父)的魯大海要找周家報仇,卻被知情(指知周樸園為其生父,周萍為其胞兄)的母親魯侍萍拼死攔住,并要魯大海許諾永遠也不準傷害他們,不準向他們尋仇,否則就要死在他面前。面對母親前所未有的嚴厲語氣,魯大海只好答應。然而在筆者所撰的一篇論文中,筆者拋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那就是,魯大海盡管口頭上允諾了母親,但最終還是突破了禁令,曲折地完成了對父親的復仇,即成功“弒父”?!皬s父”的兇器就是那把手槍。這把手槍在劇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道具。這把手槍是周樸園派警察鎮(zhèn)壓礦工罷工時掉落的,被魯大?!皳臁敝?。魯侍萍不讓魯大海向周家尋仇,將其沒收,并準備第二天交給警察,卻被半夜去周家找四鳳的魯大?!斑€”給了周萍,因為“這是你們礦上的東西”。知道了真相(指知四鳳為其同母異父的妹妹)的周萍最后正是用這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短暫卻痛苦的一生。在拙文《對〈雷雨〉劇中人物過失的精神分析》中,筆者認為這把手槍被魯大?!罢`撿”,又被魯大海“誤還”給周萍,這一“撿”一“還”當中大有玄機,其背后的玄機乃是通過“撿”、“還”手槍滿足魯大海潛意識里被壓抑的“弒父”沖動。[4]“誤撿”、“誤還”屬于弗洛伊德在其過失心理學中分析的第三種過失,即誤放、誤取及失落物件等。但是“和其他過失一樣,誤取物件,或動作錯誤,也常被用來滿足一種應當禁止的愿望?!盵5]母親不讓魯大海向父兄尋仇,這就是那種應當禁止的愿望。但是魯大海終究還是通過把槍“誤還”給周萍的方式(這把槍本來應該還給警察)滿足了這種被禁止的愿望,促成了周萍的自殺。至于最后為什么死的不是周樸園,而是周萍,筆者認為還是要回到周萍身上,通過與后母蘩漪亂倫這一激烈的方式排解了“俄狄浦斯情結”的周萍,開始認同父親,以父親自居,父子精神同體。況且,在中國自古就有“長兄如父”的說法。而且,在劇中,父子(指周樸園與魯大海)沖突時,周萍就曾“代父訓子”,“重重地打他(指魯大海)兩個嘴巴”并罵“你這種混賬東西!”因此,對于魯大海來說,殺死了哥哥就等于殺死了父親。

    (三)周沖的“弒父”

    如果說,周萍和魯大海的“弒父”沖動是顯在的話,那么周沖的“弒父”沖動則是隱在的,與兩個哥哥相比,周沖的“弒父”形式要溫和得多。在對待父親的態(tài)度上,與周萍“仇父”的精神沖動表現(xiàn)迥異的是周沖的“戀父”沖動。要理解周沖的“戀父”沖動,首先要解開周沖追求四鳳,即周沖對四鳳的愛戀之謎。那么,周沖為什么要追求四鳳?為什么要愛四鳳?筆者認為,周沖并不是真的“愛”四鳳,周沖不過是愛著另一個自己!

    把周沖的形象與四鳳的形象一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相似之處:都健康活潑、都明亮干凈、都愛笑,一個是“眼睛欣喜地閃動”(周沖),一個是“水靈靈的眼睛能夠很靈敏地轉動”(四鳳),就連“愛冒汗”這樣一個生理特征也都為兩人所共有。

    那么四鳳在周沖眼里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在周沖的眼里,四鳳“心地單純,懂得活著的快樂,知道同情,明白勞動有意義,聰明有感情”。但是如果我們把上述修飾性的詞語套在周沖的身上,我們會驚人地發(fā)現(xiàn),這些評價同樣恰如其分,毫無違和之感!

    因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周沖“愛”上了一個和自己相同的人!弗洛伊德用一個專門術語“自戀”來指稱這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也被叫做“那喀索斯情結”。[6]從“力比多”的角度來說,也就是他將本來應該投注于自我的對象客體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嚴重的會出現(xiàn)“影戀”(即以自己的影像為戀愛對象)現(xiàn)象,輕些的則常常選擇“與本人相像的人”作為愛的對象。

    那么我們要問周沖為什么會形成“自戀”型人格?要追溯周沖的“自戀”型人格,還是要回到曾經影響甚至左右了周萍命運的“俄狄浦斯情結”上。具體到周沖身上,幼兒期的他本來應該與父親自居,將對象精力貫注到母親身上,從而展開與父親的競爭,直到這一競爭被壓抑。但是由于父親與母親關系的糟糕,使得這一競爭虛有其實,徒有其表。于是他開始與母親自居,去爭奪父親的愛。但是他又發(fā)現(xiàn)母親顯然也不愛父親,因此這一爭奪與前述競爭一樣未能得到充分展開和實現(xiàn)。也即說,無論是灌注到父親方向的“力比多”還是灌注到母親方向的“力比多”均因為對象的“徒有其表”而被懸置,這樣一來,他將本來應該投注于自我的對象客體的“力比多”撤回來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皩ο罅Ρ榷唷辈坏靡艳D化為“自戀力比多”。[7]

    周沖愛四鳳,除了四鳳像自己這一點外,其實還隱含著與父親和好的潛意識動機(即重新獲得父愛)。分析周樸園與周沖以及周樸園與周萍的父子關系,不難得知,后者之間要較前者之間更為緊張對立,至少從周萍這個角度講是這樣。還沒有部分排解“俄狄浦斯情結”之前的周萍對父親是仇視的,用蘩漪的話說,就是“你(指周萍)說你恨你的父親,你說過,你愿他死,就是犯了滅倫的罪也干”。周沖對父親則溫和得多。談及父親,周沖只有一次在四鳳面前用了“討厭”一詞,周沖還預備把自己喜歡四鳳一事告訴父親并且想讓父親允許他把教育費分給四鳳一半。母親說:“你父親一句話就把你所有的夢打破了”,周沖的反應卻是“我不相信”。這說明周沖對父親還存在著幻想,也就是母親蘩漪所說的“夢”。那么周沖對父親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幻想或“夢”呢?憑什么他那么自信父親不會反對他資助四鳳上學一事呢?前面我們分析了周樸園和蘩漪夫妻關系非常糟糕,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周樸園不愛妻子蘩漪,蘩漪也不愛丈夫周樸園,以至于直接影響到周沖幼兒時期的人格發(fā)展。周樸園不愛蘩漪,那么他愛誰呢?在劇中我們看到他對侍萍的念念不忘,我們知道不管他內心變得如何堅硬,對于侍萍他是歉疚的,不能否認他心中最柔軟的一塊留給了侍萍。因而在他心中,蘩漪毫無位置可言。年幼的周沖應該是感覺到了這一點的??墒俏覀兛吹?,在劇中周沖并沒有因為母親在家中的地位而對父親有任何怨言,這正是與母親自居去爭奪父親的愛的對父親充滿柔情的兒子的正常反應。可是兒子意識到與自己爭奪父親的愛的對象并不是自己的生身母親,而是另有其人,于是兒子就選擇與父親那個真正的愛的對象(侍萍)自居。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出,侍萍并不在眼前,在眼前的只有四鳳。而四鳳是最像母親侍萍的,這一點就是周樸園也覺察到了。第二幕,周樸園和魯侍萍相認后,提到四鳳,周樸園說:“怪不得四鳳這樣像你?!币粋€這樣像侍萍的四鳳就在周樸園眼前、周圍轉悠,周樸園的心里能做到波瀾不驚嗎?周樸園精神上就沒有出現(xiàn)過片刻的恍惚?雖然周樸園表現(xiàn)得相當克制,但還是有地方暴露出了他隱秘的內心活動。比如,在第二幕,周魯二人在周家相認時,一開始,周樸園沒有認出侍萍來,問她“你不知道這間房子底下人不準隨便進來么?”可是四鳳也是底下人,卻并不在其中,四鳳是可以隨便進來的,四鳳在周家一個重要的工作除了侍候兩個少爺外就是侍候周樸園,周樸園的衣服就是四鳳幫他收拾翻撿的,而四鳳也對周樸園念舊的習慣非常清楚且順從。要知道這項工作在周樸園年輕時就是由四鳳的母親侍萍做的,所以侍萍才會那么清楚地知道周樸園那種紡綢襯衣一共有五件,并且還有一件燒破了,后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梢娭軜銏@對四鳳是喜歡的。這也正是為什么無論是周萍也好,周沖也罷,都不憚于要把自己喜歡四鳳一事告訴給父親的原因。因為他們兩個都知道:父親是喜歡四鳳、滿意四鳳的。如果要把四鳳和母親侍萍作比較,四鳳唯一不如母親之處就是母親是念過書的,而四鳳則很可能沒念過書,母親是識字的,而四鳳則可能不識字或識字不多。要是四鳳念過書、識得字,那豈不是活脫脫又一個年輕時候的侍萍。也許周樸園看著四鳳時曾經不經意這么想過。這也許就是周沖這么自信、這么有把握父親會同意他分一半教育費給四鳳上學的潛意識吧。所以周沖選擇愛四鳳,讓四鳳上學,其背后的心理真實意圖其實是與父親真正所愛的對象(即侍萍)自居,侍萍缺席了,便與侍萍的替代者(四鳳)自居,自居的目的其實是爭奪父親的愛,而這也恰恰反映了周沖幼年時無愛(父愛與母愛)的殘酷現(xiàn)實。

    然而周樸園對一切人的冷酷無情令周沖“重新獲得父愛”的幻夢破碎,對父親的愛便轉變成對父親的恨,不過這種恨是以對父親本人以及父親所代表的那個世界、那個社會的徹底否定的方式來體現(xiàn)的。在第三幕,魯貴家里,周沖去看望已經被周家辭退的四鳳曾這樣表述:“我恨這不平等的社會,我恨只講強權的人,我討厭我的父親,我們都是被壓迫的人……現(xiàn)在的世界是不該存在的”,并且幻想出一個“我們”的世界來代替“父親”的世界。因此,周沖“弒父”的精神沖動盡管是隱在的,“弒父”的方式盡管是溫和的,卻也是決絕的。

    (四)不乏溫情的兄弟關系

    分析過劇中的父子關系、父子沖突之后,不妨再看看其中的兄弟關系。與緊張對立的父子關系形成對照的是不乏溫情的兄弟關系。比如周沖與周萍,周沖對這位同父異母的哥哥充滿了同情和關心,并為母親與哥哥的感情不像原來那么好而憂心。周萍則因為與蘩漪的關系內心對弟弟周沖充滿歉疚。周萍與魯大海雖然也曾劍拔弩張,周萍甚至還曾“代父訓子”,打了一母同胞的弟弟兩個嘴巴,但最終他們還是和解了,周萍甚至把從未對人言的與后母蘩漪的亂倫關系都對兄弟魯大海和盤托出。周沖與魯大海的關系則較周萍與魯大海這對親兄弟更和諧,周沖試圖理解魯大海并想與他做朋友,魯大海也認為他算是他家唯一一個明白人。要不是階級的鴻溝橫在兩人面前,他們的手是可以緊握到一起的。這不由得讓我們想到弗洛伊德關于遠古時代背井離鄉(xiāng)的兄弟們團結起來,合力剪除原父的猜想。

    二、社會政治層面的“弒父”

    (一)父之形象

    《雷雨》受到當時普羅大眾的歡迎,除了其在潛意識層面上迎合了人們“審父”與“弒父”的精神沖動之外,還暗合了當時最大的社會政治需求——“革命”。二十世紀上半葉是一個革命的時代,革命,革誰之命?當然是以子之名革父之命。

    先來看劇中父之形象:周樸園與魯貴。周樸園在劇中的身份既是封建主義之父又是資本主義之父,對兒子們冷漠、無情,實為極權之父、威壓之父。周樸園對周萍悲劇的一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他對侍萍的始亂終棄,造成了周萍無愛的童年。失去了母愛的周萍,接著又失去了父愛(由于父親要迎娶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他被寄養(yǎng)在別處),直到二十五歲才回到父親身邊。二十五歲已然不小了,連周沖都奇怪:“他到現(xiàn)在為什么還不結婚呢?”連周沖都意識到的問題,周樸園卻不曾上過心,可見周樸園對兒子的冷漠,周樸園要的只是兒子的聽話,要的只是兒子的行為不讓任何外人說他們一點閑話,對兒子的感情、對兒子的成長卻并不真正關心。他真正關心的是他自己的感受。對周沖,周樸園也表現(xiàn)得冷酷無情,特別是在逼蘩漪喝藥這一幕,絲毫不顧周沖的哀求,讓本來還對父親抱有一絲幻夢的周沖徹底夢碎,父子之間形同陌路。對魯大海這位被他拋棄的兒子,周樸園也是不顧血脈親情,完全沒有愧悔之心,知曉與自己作對的竟是多年未知生死的兒子這一事實所產生的真實憤怒讓他對兒子幾乎趕盡殺絕,欲置之死地而方休。

    在劇中還有一位父親,那就是魯貴。魯貴的特征,筆者歸結為:有父之名無父之實。他的具體表現(xiàn)是:欺騙、盤剝、吸兒女血以自肥。對四鳳,魯貴扮演的是一個吸血鬼的形象。四鳳的悲劇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的。魯貴促成四鳳的人生悲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處:一處是魯貴公然違背了侍萍的意愿和叮囑——不讓魯貴把四鳳送到一個闊公館,叫人家使喚;還有一處是魯貴通過把四鳳送進周公館,讓四鳳耳濡目染了闊人們的奢侈生活,用四鳳的哥哥魯大海的話說就是“這兩年已經把她的眼睛看迷了”。魯貴把自己那一套吃、喝、嫖、賭以及見錢忘命(四鳳語)、及時行樂(魯貴最愛唱“花開花謝年年有,人過了青春不再來”的小調)的生活哲學灌輸給了女兒四鳳,而這是最致命的。魯貴為了錢,甚至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在劇中,魯貴作為大少爺與太太亂倫的唯一知情人和見證者,竟然放任自己唯一的女兒與大少爺相好,這真是利令智昏,無恥至極。并且利用女兒不想此事為人所知的心理,要挾女兒出錢替自己還賭債,氣得女兒罵他“您是父親么?父親有跟女兒這樣說話的么?”對魯大海,魯貴這個養(yǎng)父也不合格,克扣魯大海寄給母親的錢不說,還張口閉口罵養(yǎng)子“王八蛋生的”、“雜種”。對于父親這個名號,魯貴是不夠格的,用魯大海的話說就是“你死就死了,你算什么東西!”

    我們看到無論是封建主義之父還是資本主義之父,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上,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上一代都對年輕一代造成了全面的壓制。父親們成了年輕一代奔向新生活的最大障礙,以子之名革父之命不但成為年輕一代繼續(xù)成長而避免被摧殘的理由,而且為年輕一代“革命”制造了“合理化”和“道義化”的理由?!案锩背闪藘鹤觽兓钕氯サ奈ㄒ煌緩脚c方式。

    (二)子之形象

    然而革命就意味著血腥和暴力,就意味著要有犧牲。在這場社會政治革命中,周萍和周沖都悲壯地失敗了,唯有魯大海最有可能成功。何以見得呢?

    分析過劇中父之形象,我們再來看劇中子之形象?!独子辍分凶又蜗笥兄芷肌⒅軟_、魯大海。先看周萍,周萍可以說是封建主義的逆子,對父親既恨又怕,也是精神上最像父親的,殺死了父親也就等于殺死了自己,殺父娶母進行得最徹底卻也是最失敗的。結局是被封建主義之父扼殺。再看周沖,周沖是資本主義的弱子,完全被父親的陰影所籠罩,心存理想卻行動無力,結局是被資本主義之父葬送。最后再看魯大海,魯大海不一樣,魯大海是新時代之子,是無父的一代(魯大海到最后都不知周樸園為其生父,魯貴則不配為其父,哪怕是養(yǎng)父),所以最無精神負擔,最具革命精神,“弒父”成功,結局最光明,是走向新生活的一個。

    (三)母親的角色

    革命從來不是個人的行為,它是集團與集團之間的血拼,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對抗。有革命的力量,就有反革命的力量。在革命的力量與反革命的力量中間還存在著同情革命的力量。在以子之名革父之命這場革命中,母親的立場、母親的角色事關重大,耐人尋味。因此有必要分析“弒父”這一革命行動中母親的作用,因為這將決定著革命是否能夠取得成功。

    在希臘神話里,先后幾任眾神之王都是通過推翻自己的父親的統(tǒng)治來實現(xiàn)自己的稱王之夢的。比如宙斯推翻自己的父親克洛諾斯,克洛諾斯推翻父親烏拉諾斯。在子弒父的這場戰(zhàn)爭中,兒子無一例外地獲得了母親的幫助,比如宙斯的母親瑞亞,克洛諾斯的母親蓋亞都曾幫助自己的兒子。甚至可以說,沒有母親的幫助,兒子根本不可能戰(zhàn)勝父親。因此,母親在子弒父行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子的保護傘和后援,沒有母親的力量,單憑子一人不可能弒父成功。

    先看周萍,周萍的境況相當于無母,侍萍雖是生母,卻因為被父親拋棄,無法指導他的成長;而蘩漪了,名義上是周萍的后母實質上卻是他的情人,是精神上“弒父”所借助的工具,卻也是自我毀滅的導火索。沒有母親的幫助,失敗早已注定。

    再看周沖,蘩漪雖是生母卻母親不像母親,所以也是“無母”,沒有母親的奧援,失敗也是可以想見的。

    最后看魯大海,母親侍萍不但生養(yǎng)了他也教養(yǎng)了他,是他健康成長的力量。魯大海就像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宙斯,一出生就被父親所敵視并被放逐,最后為母親所拯救,不但“弒父”成功,而且比起他那兩個“兄弟”,他的前景、他的結局光明自不待言。

    三、結論

    《雷雨》的“弒父”主題不僅體現(xiàn)為周萍、周沖以及魯大海身上的某種精神現(xiàn)象,而且暗合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的“革命”主題。因此,《雷雨》自誕生以來就為廣大受眾所喜愛、所接受。

    參考文獻:

    [1](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圖騰與塔布[M].常宏等,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320.

    [2](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綱要[M].劉福堂等,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62.

    [3](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論藝術與文學[M].常宏等,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320.

    [4]高承新.對〈雷雨〉劇中人物過失的精神分析[M].戲劇之家,2018,18.

    [5](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高覺敷,譯.商務印書館,1984:62.

    [6](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愛與文明[M].滕守堯,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84:329.

    [7](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M].車文博,主編.九州出版社,2014:149.

    猜你喜歡
    精神分析雷雨革命
    雷雨天
    幼兒畫刊(2020年8期)2020-09-15 07:09:16
    雷雨
    小讀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3:42
    雷雨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學解讀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電影的幻象與欲望的辯證關系查鳴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02:07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雷雨
    瘋狂背后的生命真實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33:10
    龙胜| 读书| 九龙县| 揭东县| 乐陵市| 大同县| 保山市| 济阳县| 辽阳县| 泰州市| 前郭尔| 遵义县| 邛崃市| 蒙阴县| 新晃| 阳泉市| 乌拉特后旗| 华坪县| 潜山县| 铜山县| 射阳县| 乌拉特前旗| 扎鲁特旗| 融水| 安仁县| 淳安县| 吴桥县| 思南县| 高安市| 军事| 灵山县| 永昌县| 合川市| 余姚市| 金溪县| 温泉县| 汤阴县| 彭水| 青河县| 玉田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