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些年我國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與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使得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呈現逐漸惡化狀態(tài)。各地也都先后頒布一系列政策性措施,重點治理和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并充分利用各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研究主要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展開探討,以期能夠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提供有用借鑒。
關鍵詞:生活污水;農村;處理技術
Abstract:With the rapid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s rural area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gradually deteriorated.Various regions have also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policy measures,focusing on governanc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and making full use of various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ith certain results.This study mainly discusses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Key words:Domestic sewage;Rural areas;Treatment technology
農村人口比較多、經濟實力薄弱,而且投入到農村的公共財政資源短缺,導致農村生活環(huán)境較差。以往的農村生活污水會經河道、水渠等,以天然水體自凈的方式實現過濾處理,但在社會迅猛發(fā)展的現階段,農村生活污水成分復雜,天然河道、水渠等已無法對生活污水進行無公害化處理。若不選擇有效處理方式,則會嚴重影響到農村居民的生活[1]。近些年全國各地依照實際情況,研發(fā)出一系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問題。本研究主要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展開探討,以期能夠為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提供有用借鑒。
1 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概況
所謂農村生活污水,就是農民生產生活中所排放的污水,包括洗浴、廁所、餐廚以及洗衣等污水。農村生活污水特點主要有:(1)大多不含有毒有害物質與重金屬,含有一定量的磷與氮,具有較好的可生化性,且水質水量隨時間有較大的變化;(2)農村人口居住相對分散,且大多未設排水管網,具有較大的集中處理污水難度;(3)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比城市居民少,尤其是經濟欠發(fā)達農村地區(qū)。
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現階段,農村在處理污水時還是以直接排放為主,甚至用污水灌溉農田,由此就會影響到地表水與土壤環(huán)境質量。因此,探尋有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對改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2.1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
所謂人工濕地,就是依照自然濕地模擬的一種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是類似沼澤地、人工制造的一種地面,通過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物理以及化學協(xié)同作用有效凈化農村生活污水。根據水流方式,可將其具體分為垂直流濕地、地表流濕地以及潛流濕地。研究發(fā)現,較低進水濃度下,人工濕地可去除85%~95%的生化耗氧量和超過80%的生化需氧量。對于居住集中、地勢平坦的中小農村,大多會選擇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將厭氧沼氣池創(chuàng)建在人口集中的農村,以管網的方式處理生活污水,在沼氣池中對農作物秸稈實施厭氧處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會通過厭氧發(fā)酵形成沼氣,污水發(fā)酵之后會過濾掉多數有機物,以降低沼氣池分解負荷,沼氣池所形成的沼氣被用于家用能源,而沼氣渣與沼氣液可被用于飼料。人工濕地和厭氧沼氣結合,不僅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了有效處理,而且也有助于實現生活污水資源化[2]。但是,在實際運行中,表流人工濕地存在的問題包括:處理效率低、出水效果不穩(wěn)定、占地面積大、冬季處理效果比較差,而且植物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而采用鋁、鈣及鐵含量較大、透水性較好以及空隙率較高的基質,同時種植多重水生植物,實現濕地單位面積負荷的有效提升。
2.2 土地滲濾處理技術
農村生活污水最原始處理方式就是土地滲濾處理,即充分利用農村土壤微生物降解能力、吸收能力和植物吸收能力,實現凈化污水的目的。土地滲濾處理技術有快速滲濾技術、慢速滲濾技術以及地表漫流技術的劃分:(1)快速滲濾技術。該技術就是基于重力作用,使污水迅速滲透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分解截留在土壤中的懸浮有機物,以實現污水凈化??焖贊B濾技術是低耗、高效的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在砂質土、砂土等滲透性良好的土壤中較為適用[3]。(2)慢速滲濾技術。該技術就是土壤表面污水在投配至流經系統(tǒng)過程中,利用土壤微生物作物凈化生活污水的一種處理技術。該技術在蒸發(fā)量小、滲水性良好的農村地區(qū)較為適用。(3)地表漫流技術。該技術是通過低壓噴灑或者表面布水等方式投配生活污水至土地滲透性小與牧草坡度較低的坡面,確保在沿地表漫流期間污水能夠被植物攝取蒸發(fā),以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該技術在具有較低滲透性的黏土地區(qū)較為適用。
2.3 蚯蚓生態(tài)濾池污水處理技術
土壤中的蚯蚓有吞噬有機質的能力,和其他分解者共同發(fā)揮作用降解有機質,有助于有機物分解轉化與土壤透水性、透氣性的提升。蚯蚓生態(tài)濾池就是基于蚯蚓生態(tài)功能,與水體微生物相結合,利用物理吸附、過濾以及好氧分解等,對生活污水營養(yǎng)物與有機物進行分解,實現含氮物質硝化的一種處理技術。
蚯蚓生態(tài)濾池污水處理技術在100~300家集中型農村較為適用,該技術就是用強化溝代替農村排污管或者溝渠,出水進生態(tài)濾池,其中濾池由排水裝置、生態(tài)濾床以及布水裝置共同組成,其中生態(tài)濾床從上到下分別為土壤層、沙子、小石頭、大石頭,生態(tài)濾床可以是蚓糞層,此為蚯蚓主要活動場所,可在土壤上種植植物。通過蚯蚓生物濾池對污泥與污水進行同步處理,此為現階段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一種生態(tài)處理技術,對農村經濟發(fā)展具有推動作用[4]。
2.4 氧化塘污水處理技術
通過對自然池塘進行優(yōu)化改進形成氧化塘,氧化塘結構簡單、基建費用比較低,而且便于后期維護,人工建設費平均在200元,不含設備運行費用。
然而,氧化塘有著較大的占地面積。通過氧化塘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具有較高的溫度要求,因此北方冬季應用氧化塘污水處理技術時費用較高。農村生活污水在進入氧化塘之前,需要先在沉淀池或者化糞池中做有效處理,將污水內部懸浮物質去除,氧化塘在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有效處理之后,可在環(huán)境綠化與農田灌溉中加以應用。該技術具有較高的環(huán)境要求,也就是說,經濟條件允許的農村可在適用氧化塘處理技術之前,加自控A2/O、A/O處理工藝[5]。此外,我國北部地區(qū)也適用于該技術,但主要在經濟欠發(fā)達與水資源匱乏區(qū)域應用,同時也適用于溝渠地形或自然池塘的農村。
2.5 好氧生物接觸處理技術
該技術是通過特定水流速度接觸有微生物附著的填料,填料和污水接觸期間,利用好氧微生物本身所具有的新陳代謝作用,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以實現污水凈化的目的。好氧生物接觸處理技術的容積負荷比較高,而且無須污泥回流,具有較好的氨氮與有機物去除效果和較差的磷處理能力,與活性污泥法相比,好氧生物接觸處理技術具有較低的動力消耗與污泥量,而且對水量、水質驟變適應能力比較強。好氧生物接觸處理技術運行管理設備較少,結構簡單,在聯(lián)村、單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中較為適用。
3 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自身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了一定影響,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qū)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尋求行之有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與技術迫在眉睫。但當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還缺乏完善性,只能依照實際情況選擇可行性強、最為經濟的污水處理技術。全國各地也都根據實際情況,先后頒布一系列政策性措施,重點治理和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并充分利用各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根據各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因地制宜,提出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通過優(yōu)化組合實現了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
參考文獻
[1]李先寧,呂錫武,孔海南,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示范工程研究[J].中國水利,2018(17):30-33.
[2]張悅,段華平,孫愛伶,等.江蘇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模式及其氮磷處理效果研究[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3,32(1):172-178.
[3]張后虎,祝棟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太湖流域示范工程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11:15-16.
[4]曹亦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應用現狀及處理效果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yè),2016(14):199.
[5]周正偉,吳軍,夏金雨,等.我國南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發(fā)現狀[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7(03):77-82.
收稿日期:2020-06-11
作者簡介:鄧冰(1983-),男,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