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濤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路都使用瀝青路面,尤其是高等級公路。而要想保證瀝青路面的質量,使其發(fā)揮出自身具有的各項優(yōu)勢與性能,就需要以做好瀝青路面的施工為前提,各公路工程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和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瀝青路面施工技術。
某公路工程遵循因地制宜和合理選材等原則,采用瀝青路面,所有瀝青路面均按15年年限進行設計,具體方案為:對于干燥和中濕段的機動車道,上面層采用AC-13C 混合料(改性瀝青),層厚為4cm;中面層采用AC-20C 混合料(改性瀝青),層厚為6cm;下面層采用AC-20C 混合料,層厚為6cm;不同面層之間采用瀝青設置粘層。對于巖石地基段的機動車道,上面層采用AC-13C 混合料(改性瀝青),層厚為4cm;中面層采用AC-20C 混合料(改性瀝青),層厚為6cm;下面層采用AC-20C 混合料,層厚為6cm。對于干燥和中濕段的非機動車道,上面層采用AC-13C 混合料,層厚為4cm;下面層采用AC-20C 混合料,層厚為6cm。對于巖石地基段的非機動車道,上面層采用AC-13C 混合料,層厚為4cm;下面層采用AC-20C 混合料,層厚為6cm。以上各結構層均采用瀝青下封層和透層油。現(xiàn)以該公路工程為例,對其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做如下分析闡述。
3.1.1 粗集料與細集料都應進行分類堆放,同時從不同料源中取得的集料也應將其分開堆放,并對不同料源對應的材料做好抽樣試驗,由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審批,批準后才可進場使用。
3.1.2 先確定混合料的目標配合比,然后確定生產配合比,最后對生產配合比進行驗證,通過試驗性拌和與攤鋪確定混合料的配合比能否達到要求,確認滿足要求后方可開始正式生產[1]。
3.1.3 不同規(guī)格的瀝青、集料及礦料都要按照設計提出的要求來配料。
3.1.4 瀝青加熱應使用導熱油進行,通過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55~165℃;同樣,礦料也應進行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60~175℃,通過對瀝青和礦料實際加熱溫度的適當調整,確保拌和完成后混合料的出廠溫度達到145~165℃,同時不能存在花白料與超溫料,若檢測發(fā)現(xiàn)混合料的溫度達到195℃以上,則應廢棄,不準在施工中繼續(xù)使用。另外,將混合料運輸?shù)浆F(xiàn)場后,其溫度應達到140~155℃。
3.1.5 在進行熱料篩分時,最大篩孔尺寸應滿足要求,防止產生超徑料。
3.1.6 混合料具體拌和時間以達到均勻且所有礦料都能被瀝青均勻裹覆為準,當采用間歇式拌和機進行拌和時,一般每鍋混合料拌和時間按30~50s 控制,同時注意干拌的時間應達到5s 以上[2]。
3.1.7 完成拌和后,混凝土應達到均勻一致,沒有花白料與結團和離析,若不滿足要求,應立即處理,不可用于施工。
3.1.8 出廠的混合料要根據(jù)相關試驗方法對每車混合料實際溫度進行測定。
3.1.9 若現(xiàn)場不能立即對到場的混合料進行攤鋪,則可將其放到貯料倉中進行短時間貯存。如果貯料倉中沒有保溫設備,則最長貯存時間要滿足攤鋪時的溫度;而當有保溫設備時,貯存時間也不能超過6h。
3.2.1 在為運料車進行裝料的過程中,每卸完一斗料都要對運料車進行一次挪動,這樣能有效防止離析,同時還應減小混合料下料高度。
3.2.2 如果混合料運輸時間超過0.5h 或運輸時氣溫在10℃以下,則要用篷布對運料車進行覆蓋[3]。
3.2.3 連續(xù)攤鋪時,運料車進場后停在攤鋪機之前10~30cm 的位置,注意不能與攤鋪機發(fā)生碰撞。卸料時,將運料車的檔位掛在空擋上,通過攤鋪機的推動一同前進。
3.2.4 對于已經發(fā)生離析、結團和硬化以及粘在車廂壁上的混合料,都應將其廢棄,不可在施工中使用。
3.2.5 除現(xiàn)場混合料可在白天全部攤鋪并碾壓完成或現(xiàn)場配備充足照明設施,白天無法碾壓到位的混凝土不允許一次性運輸?shù)浆F(xiàn)場,以免產生過多的廢料造成浪費。
3.3.1 混合料攤鋪開始前認真檢查下承層,尤其是要注意是否被污染,若不滿足要求應立即處理,否則不允許攤鋪混合料[4]。
3.3.2 在正常施工過程中,攤鋪時混合料的溫度應達到135~150℃。在攤鋪開始前,應對每車混合料做常規(guī)檢查,若發(fā)現(xiàn)花白料與超溫料,則不得在施工中使用。
3.3.3 混合料的攤鋪一般都采用攤鋪機進行,這樣有利于保證攤鋪的連續(xù)性。在施工現(xiàn)場應安排專人對運料車和攤鋪機進行指揮,將一車混合料卸完后,下一車應立即跟上。另外,攤鋪機應始終以均勻且恒定的速度運行。一般情況下,攤鋪機的數(shù)量要達到2 臺以上,且攤鋪時不可隨意改變運行速度,更不允許突然停車,以免對路面施工質量造成影響。同時,攤鋪室中的混合料應飽滿、充足。
3.3.4 攤鋪時,注意防止混合料在料斗兩側大量堆積,由于任何原因導致的溫度不滿足要求的混合料,都應及時廢除[5]。
3.3.5 對于外形不規(guī)則和厚度不均勻等無法使用攤鋪機進行施工的段落,在經過監(jiān)理工程師的批準后方可采用人工進行攤鋪。
3.3.6 降雨時或下承層表面存在積水以及氣溫在5℃以下時,均不可進行混合料攤鋪施工[6]。
3.3.7 混合料一旦遇水,堅決不允許再次使用,應立即廢棄,在雨季施工過程中應尤其注意。
3.3.8 中面層與上面層混合料攤鋪平整度均由浮動基準梁進行控制。
3.4.1 將混合料攤鋪到位并初步刮平以后,檢查攤鋪后的層面。當發(fā)現(xiàn)有不規(guī)則的地方時,應立即由人工處理,經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開始碾壓。
3.4.2 混合料碾壓應嚴格按照試驗段施工確定的各項參數(shù)進行,包括壓實機具類型、組合與壓實程序[7]。
3.4.3 混合料壓實共分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壓,在攤鋪完成并檢查合格后立即進行,一般使用靜態(tài)壓路機連續(xù)靜壓2 遍,此時混合料的溫度應達到130~145℃。碾壓過程中,壓路機的驅動輪應朝向前方攤鋪機,具體的碾壓路線和方向都不能突然發(fā)生變化,否則將導致攤鋪完成的混合料發(fā)生推移。在初壓完成后,對混合料的平整度與路拱進行檢查,在必要的情況下及時進行修整;第二階段為復壓,復壓緊跟初壓,一般由振動或輪胎壓路機實施,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先由振動壓路機連續(xù)碾壓3~4 遍,再由輪胎壓路機連續(xù)碾壓4~6 遍。復壓是使混合料形成壓實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現(xiàn)場人員必須認真和嚴格操作;第三階段為終壓,同樣與復壓緊跟,可用關閉振動裝置的振動壓路機實施,目的是消除混合料表面的輪跡,一般在終壓結束后,混合料的溫度不能低于70~80℃。
3.4.4 混合料初壓與振壓都要采用低速,否則可能導致熱料推移或開裂。初壓時,混合料溫度應達到130℃以上,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進行碾壓,對保證平整度與壓實度均有利。
3.4.5 碾壓的各項技術參數(shù)都應根據(jù)試驗段施工結果確定。
3.4.6 混合料碾壓過程中,壓路機不允許在中途停留或進行制動與轉向。
3.4.7 壓路機不能停留在實際溫度還在70℃以上的混合料表面,并且還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油料撒在混合料表面,給混合料造成污染,成型后產生質量缺陷。
3.4.8 壓實施工中,若接縫部位混合料實際溫度已經無法達到要求,則要用加熱器對其進行加熱,直到溫度滿足碾壓基本要求。
3.4.9 混合料攤鋪與碾壓時都要安排專人做好質量控制、檢測及缺陷的修復工作,及時檢查確定混合料的壓實度,若發(fā)現(xiàn)壓實度不足,則要在要求的溫度范圍內及時進行補壓;而對于碾壓到位的混合料,注意不可對其表皮進行修補,以免造成大面積破壞。
綜上所述,瀝青路面是現(xiàn)階段最常用的一種路面類型,其施工工藝已經達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目前,該公路工程各段落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的瀝青路面施工均已完成,且經檢查確認路面各項指標均能達到預期要求,說明以上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合理可行,可供其他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