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曦
摘要:小提琴是現(xiàn)代管弦樂團中弓弦樂器的代表之一,往往能在樂曲演奏中成為最為重要的部分,其優(yōu)雅的外觀、獨特的音色、豐富的表現(xiàn)力都深受人們喜愛。小提琴演奏和教學藝術直到今天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各個時期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都對小提琴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教學
一、巴洛克時期的小提琴演奏技術
1600年開始小提琴的作用逐漸被作曲家們重視,這個時期人們開始探索小提琴的演奏技術,合理的弓法規(guī)律、運弓、裝飾音、超過第一把位的指法等。初期發(fā)展階段的特點是擴大音域和裝飾音的廣泛運用,當時的演奏技術基本效仿意大利的演奏方法。這個時期技術特點是更為豐富多樣的弓法,裝飾音進一步的發(fā)展,以及更高把位的使用,雙音、和弦的使用,演奏慢板旋律時揉弦的廣泛采用等。
二、古典主義時期的小提琴教學及理論研究
18世紀三本最重要的小提琴教科書是:(1)杰米尼亞尼的《小提琴演奏藝術》、(2)萊奧波德·莫扎特的《小提琴教程》、(3)、法國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小阿俾的《小提琴演奏原則》這三本教科書代表著18世紀三個主要演奏流派。
杰米尼亞尼的《小提琴演奏藝術》代表了意大利小提琴藝術的傳統(tǒng),莫扎特的《小提琴教程》堪稱當時最有系統(tǒng)、最全面的教科書,對持琴、指法、各種弓法等技術問題做出了科學的解釋,小阿俾的《小提琴演奏原則》代表了法國小提琴藝術的傳統(tǒng)與進步,是最早研究左手腕部翻轉、半把位、現(xiàn)代持琴姿勢、雙音技術、延續(xù)音、裝飾音、變音和琶音、握弓法、運弓技術的教科書。
克萊采爾的《42首小提琴練習曲》在小提琴教學文獻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它涉及演奏技術面廣,每一首練習曲的目的都很明確,集中和深入地解決一個特定的演奏技術問題,堪稱基礎練習的百科全書,又是考驗學生能否繼續(xù)向高級階段發(fā)展的試金石,這本教材在編排上是以技術的不同類型為劃分的依據(jù),因此需要現(xiàn)在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在順序上加以調整。
羅德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既是練習純凈音準的極好練習,同時也是練習美好發(fā)音的珍貴材料,他用24個不同調性、復雜的左手技術和一些必要的典型弓法,把演奏技術和藝術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浪漫主義時期的小提琴教學與理論研究
19世紀有許多小提琴教師編寫了教材和論著,貝里奧、頓特、施拉迪克、舍夫契克等都有代表著各自學派小提琴教育、演奏和理論研究成果的一整套體系性教材。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至今仍是檢驗一個小提琴家演奏技藝的尺度;馬扎斯的《75首練習曲》,一般用作練習克萊采爾和羅德練習曲之前或同步的教材,第1-30課是“特殊練習曲”,第31-57課是“華麗練習曲”,第58-75課是“藝術家的練習曲”,這些練習曲的特點是將基本訓練與音色美和旋律感結合起來。
19世紀后期人們按照以下所列教材配合樂曲和音階學習小提琴:初級:沃爾法特《小提琴練習曲60首》、開塞《36首小提琴練習曲》、馬扎斯《75首練習曲》第一冊“特殊練習曲”、頓特的作品37;中級:克萊采爾《42首練習曲》、馬扎斯《75首練習曲》第二冊“華麗練習曲”;高級:羅德《24首隨想曲》、頓特的作品35《24首練習曲與隨想曲》、維尼亞夫斯基的《現(xiàn)代教程》和《為兩把小提琴的隨想曲》、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19世紀80年代起,小提琴教學史出現(xiàn)的新的里程碑,即舍夫契克的一系列小提琴練習曲:《小提琴技術教程》、《小提琴弓法教程》、《初級半音體系教程》、《音階與換把練習》、《雙音練習》、《小提琴基礎練習教程》和《小提琴旋律演奏教程》等。這些練習曲較前不同的是純技術性的,舍夫契克詳盡的分析了小提琴演奏的各種技巧,然后系統(tǒng)地編起來,進行機械式的練習,是一個革命性的嘗試。
四、20世紀的小提琴教學與理論研究
20世紀初期,奧爾作為最有影響的教師之一,不僅在于善于辨認學生的才能與素質,而且在于著眼于自然,因材施教,保持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盡量開拓其潛在的能力。20世紀后期,日本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創(chuàng)立的“鈴木教學法”分為三個部分:聽,鍛煉對音樂的敏感;定調,讓音調能夠發(fā)展;演奏,使技巧和藝術得到發(fā)展。與卡爾弗萊什不同,允許學生在發(fā)展藝術潛力的同時發(fā)展技巧能力。
五、當今小提琴演奏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學習小提琴。其演奏的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盡管前人總結的學習方法與經(jīng)驗有很多,但并不適用于每一位學琴者,依然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與教授。
學習小提琴不只是力求精確的音準,還要掌握好左手、右手相關技巧,如發(fā)音、揉音、換弓、換把、換弦等一系列技術要領,但最終目的是能夠運用這件樂器表現(xiàn)內心的音樂情感,達到一定的演奏境界。首先,教師在訓練學生音準時,要讓學生對音程的概念有精確的把握,讓學生每天花定量的時間耐心地練習他們的音準,幫助學生調整音準問題。其次,演奏時的速度與節(jié)奏對音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小提琴教師要對入門者采取嚴格的訓練,打下扎實的基本功。這是小提琴演奏過程中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的節(jié)奏和速度意識,使他們運用多種感官,利用耳朵去分辨音樂的質感。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提琴教學時,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以及學習過程中不同的發(fā)展程度選擇不同的適合的曲目進行教學,同時也要讓學生理解基礎的演奏訓練是極其重要的。教師除了要對曲目有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此時的學習能力,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