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
一個較高水準合唱作品的舞臺呈現(xiàn)基于一個合唱團長期、系統(tǒng)的日常訓練,而高效的排練無疑是指揮老師與合唱隊員的共同追求。指揮老師在訓練開始之前所進行的細致的案頭工作固然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前提,但其在訓練過程中所采用的策略與技巧更是合唱訓練能否高效的直接影響因素。通過對國內外合唱團體訓練現(xiàn)狀的分析,就如何在排練過程中提高效率進行探究,并給出幾點建議。
一、指揮老師少說多做
指揮老師在排練過程中針對某個細節(jié)做耐合甚至冗長的解釋和要求,這在合唱排練過程中屢見不鮮。殊不知,這做法在客觀上會產生幾方面的消極作用:首先,講話時間過長必然導致演唱時間的縮短,而指揮老師對于藝術水準的要求歸根到底需要依靠合唱隊員的演唱來完成;其次,講話時間過長將導致合唱隊員注意力分散,在隨后的演唱過程中難以集中精力;再次,將過多的精力消耗在聆聽、理解指揮的話語上,會使合唱隊員產生疲勞、倦怠的感覺,繼而在演唱過程中難以將身心狀態(tài)調整到理想狀態(tài),導致排練效率低下,效果難盡如人意。那么,如何在寶貴的訓練時間中用最簡練的語言達到最佳效果呢?現(xiàn)提幾點如下建議:
(一)對is面方位指示清晰,避免誤會
指揮老師在排練過程中常會示意合唱團暫停演唱并作出指導,當演唱繼續(xù)時,指揮老師應清晰地說明起始小節(jié),并精確到某拍。例如,“第1頁,第2行,第3小節(jié),正拍”,在指示順序方面形成固有模式,令指揮老師和合唱隊員在“定位”問題上達成默契,從而避免訓練時間的浪費。在合唱訓練實踐中,導致“定位不清”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
1.將歌詞內容作為定位坐標。例如,在排練《熱帶的地方》這首歌時,如果指揮說“有一個遙遠遙遠的地方,開始”,合唱隊員(尤其在排練初期,尚不熟悉歌詞的情況下)就不得不花時間在譜面上搜尋這句歌詞的方位;而如果同樣一句歌詞在譜面上的不同位置多次出現(xiàn),將會造成更大的誤會,嚴重影響排練進程。
2.指揮語速過快。如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指揮老師語速過快,即使按照上文所建議的模式進行指示,也將造成合唱隊員理解過程中的偏差或誤會。指揮家、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Mark Gibson在提示起始方位時會將語速放慢到正常情況下的1/2;不僅如此,他通常還含以同樣的語速將其重復兩到三遍。這一做法看似占用了較多時間,實則降低了因起始方位不清導致需“重復說明”的幾率,保證了排練過程的順暢、有序進行。
(二)運用詞匯“密碼,,代替長篇說教
這一方法適用于訓練過程中的聲音及藝術處理階段。合唱作品的完美呈現(xiàn)基于正確的聲音狀態(tài)以及細膩的情感表現(xiàn),指揮老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合唱隊員領會二者的內涵并運用必要的演唱技術將之傳達給聽眾,語言講解過程在這.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因此,指揮老師語言的精練準確、形象生動便顯得尤為重要。在訓練實踐中,常用的形象化同匯包括“聞花”“扣哈欠”等。然而,這些詞匯多出現(xiàn)于講解的過程中,換言之,指揮習慣于運用完整的句子而非簡單的詞匯。例如,指揮老師常銳“吸氣的時候要像聞花.樣”,而不是只說出關鍵詞“聞花”。當類似語句貫穿排練過程始終,便會造成實際演唱時間的大量流失,最終影響排練效率。
當然,指揮老師在第一次講解時必須運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要求,否則會令合唱隊員摸不著頭腦。隨著排練過程的深入,指揮老師與合唱隊員之間達成默契,會形成特定的交流“密碼”。在這種情況下,指揮老師只需說出某個詞匯,合唱隊員便能理解其代表的真正含義并對自己的演唱狀態(tài)作出相應的調整,此舉必然使排練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二、合理安排訓練流程
(一)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一過程遵循由“粗放”到“集中”的原則,分階段提升演唱藝術水準。在橫向層面建議由面到點,首先進行譜面通讀,對于音樂素養(yǎng)較高的團體,這一過程通常用兩到三遍即可完成;隨后加入歌詞演唱,同樣利用兩到三遍將歌詞基本掌握(特指中文作品);在以上兩步順利完成的基礎上,指揮對于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包括音準、節(jié)奏、咬字等方面)精確指出并加以改進。需要強調的是,指揮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應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即充分了解合唱隊員的自我糾正能力,分清“錯誤,,與“失誤”,相信團員對于某些一次性的“失誤”是能夠自行意識到并自覺改進的。因此,指揮老師不必對這一部分疏漏花費不必要的時間進行指正;而對于多次出現(xiàn)的錯誤,則須由指揮老師及時指出,以免將錯誤鞏固,影響作品完成質量。
(二)保特新鮮感及興奮度
這是保證合唱隊員注意力始終高度集中的關鍵。具體實施策略可分為熱身練聲階段及作品排練階段。具體說明:
1.熱身練聲階段
這.階段實際包含兩部分內容:熱身、練聲,高質量的熱身練聲活動是高效排練的重要前提。常見的熱身活動包括身體舒展運動、合唱隊員間相互按摩敲打背部等。白三匕述常規(guī)活動的基礎上,指揮老師可根據(jù)所帶合唱團的專業(yè)素養(yǎng)水準進行.系列“熱身拓展訓練”,幫助團員在短時間內迅速集中注意力,進入排練狀態(tài)。例如,指揮老師可帶領合唱隊員進行多種形式的擊掌練習,包括擊掌接龍(合唱隊員圍成一圈站立,輪流單次擊掌,根據(jù)指揮老師的提示合作完成不同的節(jié)奏型)、擊掌默數(shù)(合唱隊員根據(jù)指揮老師設定的速度及拍數(shù)交替擊掌不嘿數(shù),如:擊掌四拍,默數(shù)四拍,循環(huán)往復)等;又如,指揮老師與合唱隊員之間可進行拷貝卡農練習(指揮老師以四拍為單位變換肢體動作,如,踏步、擊掌、打響指等,合唱隊員延遲四拍進行模仿,形成“卡農”模式);再如,指揮老師隨機彈奏或播放不同拍子及音樂風格的片段,要求合唱隊員或根據(jù)音樂節(jié)拍變換行走方向,或根據(jù)音樂風格自創(chuàng)肢體動作?!盁嵘硗卣褂柧殹庇兄诤铣爢T在短時間內完成身心狀態(tài)的同步調整,為隨后進行的聲音訓練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2.作品排練階段
合唱隊員在作品排練階段始終保持專注力及興奮度是高效合唱訓練的特征和前提,這一目標須通過指揮老口幣對所引日乍品演唱順序、訓練用時的合理把握來實現(xiàn)。日常實踐中,以時長60分鐘的排練為例,建議涉及曲目量為2-3首,即除去熱身練聲階段所需15-20分鐘,每首作品訓練時間可控制在15分鐘左右;如果需排練的曲目少于2-3首,則建議進行交替訓練。也就是說,即使合唱團的演唱水準尚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也需避免在同作品或同細節(jié)處停留過長時間。這.結論的得出基于對國外合唱藝術發(fā)達國家日常訓練方法的長期書籍研究以及本人自身作為合唱指揮或合唱隊員在與本市內外各層次合唱團學習交流過程中積累的大量實踐經驗。這一原則與市內鎮(zhèn)街臺唱團普遍采用的、花費較長時間對首作品進行精雕細琢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而遵循此原則可顯著提高合唱訓練效率。其原因在于這一做法與記憶力訓練法中的“交替記憶法”原理相契合,即通過對不同識記材料的交替記憶,避免因同制料對腦神經的長時間刺激所導致的“保護勝抑制”狀態(tài)(通常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下降)的出現(xiàn)。
綜上,高效的合唱訓練依靠指揮老師與合唱隊員的共同努力、相互激發(fā),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定的訓練時間內達到最佳訓練效果。指揮老師作為合唱排練活動的組織者需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應用靈活多變的訓練手段,引導排練過程的流暢、高效進行;合唱隊員則需具備主人翁意識,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訓練中。高效的合唱訓練在技術上保證了作品的完成質量,更重要的是,合唱團成員在訓練過程中能夠始終擁有愉悅的體驗,感受合唱藝術的無限魅力,這無疑對于合唱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