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克林斯·布魯克斯 羅伯特·潘·沃倫
當夜色籠罩著外邊的世界,穴居人空閑下來圍火坐定時,小說便誕生了。他因為恐懼而顫抖或者因為勝利而躊躇滿志,于是用語言重現(xiàn)了狩獵的過程;他詳細敘說了部落的歷史;他講述了英雄及機靈的人們的事跡;他說到一些令人驚奇的事物;他竭力虛構幻想,用神話來解釋世界與命運;他在改編為故事的幻想中大大夸贊了自己。在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世界,穴居人爐邊故事中的組成部分有許多都已經(jīng)成為我們推論和研究的學科了——例如,歷史學、文學、物理學、神學以及心理學。我們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小說里有許多原始的沖動在發(fā)揮作用。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是抽象地在發(fā)揮作用——像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在心理學或哲學課本中那樣——而是在人們現(xiàn)實生活的形象中發(fā)揮作用,像在小說或戲劇中那樣。正如我們富于想象力地進入小說境界時那樣,小說使我們擴大了經(jīng)驗,并使我們對于自我可能遭遇的情況增加了知識。小說是進行中的生活的生動體現(xiàn)——它是生活的一種富有想象力的演出,而作為演出,它是我們自我生活的一種擴展。
我們最好提醒自己,小說追溯到史前史,它體現(xiàn)了我們的某些最為深切的需要與利益,這是很恰當?shù)摹2贿^,還要提醒自己,小說經(jīng)過多少年代,已經(jīng)成為一種綜合的藝術,正如西斯廷教堂中米開朗琪羅的壁畫不同于史前洞穴中的動物繪畫那樣,它已不同于爐邊故事,這也是很恰當?shù)摹?/p>
我們必須記住,隨著世道的改變,小說也改變了,每一時代產(chǎn)生出自己的那種小說。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記住,雖然在我們的技術世界中,改變一般總被認為意味著進步,藝術世界中的改變(而小說基本上是一門藝術)則未必意味著進步;誰也不會認為最近的一部暢銷書就一定比荷馬的或莎士比亞的作品好。更為常見的是,我們預料到起伏不定,往往還有衰退。
(摘自《小說鑒賞》,四川人民出版社)
克林斯·布魯克斯(1906—1994),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新批評派代表人物之一,形式主義批評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代表作有《現(xiàn)代詩歌與傳統(tǒng)》等,與沃倫合著《詩歌鑒賞》和《小說鑒賞》。羅伯特·潘·沃倫(1905—1989),美國著名詩人、小說家和評論家,新批評派代表人物之一。其長篇小說《國王的人馬》和詩集《許諾》均獲得普利策獎,此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多種獎項,1986年成為美國第一位桂冠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