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紅,王 芳
(重慶市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護理部,重慶 405400)
住院患者的護理工作,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日常護理工作內容,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主要針對患者的住院生活、飲食、用藥、治療等,對患者的治療有輔助與幫助作用,能夠幫助患者減少由于治療不良反應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不依從情況。隨著臨床上對傳統(tǒng)護理工作的認知不斷加深,使得護理工作的針對性也隨之增加。多數(shù)患者能夠在針對性護理下改善護理效果,提高護理工作對患者治療效果的改善[1]。分層次管理法是管理工作中較為常見的管理措施,能夠指導護理工作,改善護理效果。本文對所選患者與護理人員開展分層次管理法,觀察傳統(tǒng)護理管理工作對護理工作質量的改善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我院2019年1~12月122例住院患者,隨機分試驗組、對照組,61例/組。試驗組男34例,女27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57.31±21.69)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1±3.69)年。對照組男33例,女28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56.31±12.69)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5.23±2.77)年。同時選擇12名護理人員,男2名,女10名,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8.47±9.53)歲,工作時間2~17年,平均工作時間(12.44±4.56)年,患者均在我院自愿接受實驗,護理人員均自愿參與實驗,排除護理人員存在離崗、脫崗情況。兩組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試驗組開展分層次管理法,對照組傳統(tǒng)護理管理措施。包括分組管理、技能培訓、分層評價。
分組管理: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工作閱歷、不同工作技能的護理人員開展分組管理,利用老帶新、團隊協(xié)作等方式進行管理,由先進帶動后進,幫助護理人員促進護理質量。
技能培訓:對不同類型護理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包括理論知識指導,護理技能培養(yǎng)等,并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定培,促進培訓效果改善。
分層評價:對不同培訓結果、不同工作效能的護理人員進行分層評價,分層評價與績效掛鉤,并促進護理人員提高工作熱情。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臨床滿意度,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總數(shù)*100%。并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病區(qū)管理、專業(yè)技能、理論技能評分進行對比研究。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6.72%,臨床滿意度1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3.61%,臨床滿意度80.32%,兩組護理服務、病區(qū)管理、專業(yè)技能、理論技能評分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服務、病區(qū)管理、專業(yè)技能、理論技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服務、病區(qū)管理、專業(yè)技能、理論技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服務 病區(qū)管理 專業(yè)技能 理論技能 總分試驗組 61 23.17±1.03 22.04±2.15 23.15±1.25 22.16±2.37 90.52±6.80對照組 61 18.11±2.07 16.24±2.11 18.64±2.12 17.64±2.16 70.63±8.46 t-15.3264 16.3264 17.6523 15.2341 16.3267 P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住院患者的護理工作難度,隨著人們在就診、住院過程中的需求提高而不斷增加,住院患者的護理工作任務也隨之逐步加重,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且隨著我國人民對護理工作的工作質量要求增加,使得臨床出現(xiàn)護理相關投訴也隨之出現(xiàn)增長趨勢,上述問題都影響醫(yī)療機構的日常工作活動,并對護患關系也有較大的影響。
護理管理工作是幫助臨床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理效果,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措施。護理管理工作的關鍵在于,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內容進行有效管理。分層次管理法的核心,是將護理工作根據(jù)工作內容、工作時效性等方面進行分層,增加管理工作的層次性,促進患者護理體驗提高的同時,減少日常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技能、理論知識缺失導致的工作問題。分層護理還能夠幫助護理人員減少工作失誤,確保護理人員的工作范疇,減少工作分配不均勻產(chǎn)生的重復勞動,并從分層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有效評價,促進護理工作的合理開展,增強護理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視與熱情。
本文對所選患者與護理人員開展分層次管理法,觀察到護理管理工作質量顯著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與工作熱情顯著提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