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要主動向生活開放,學會向生活要素材、要營養(yǎng),言之有物,有感而發(fā),要讓學生有話可寫,從“要我寫”轉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我要寫”“我想寫”“我會寫”。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的課題。小學生的語言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沒有語言組織的能力,作文經(jīng)常無話可寫。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呢?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 要重視語言、詞匯的積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笨梢娬Z言的積累在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對于學生寫作的語言、詞匯的積累是十分必要的。在實際教學中,遵循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年齡特征,合理的指導學生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多理解、多背誦,更要多摘抄、多記錄,著名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讀者》中就肯定了“把書里優(yōu)美、生動的詞句都摘記在一個小本子上”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F(xiàn)在小學各年級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積累運用,我們教師應該好好地把握這一點。學生在腦海中積累了豐富的好詞好句,寫起作文來才會得心應手。
二、 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提高認識
小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所見所聞是有限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因此觀察是認識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然而,由于小學生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觀察不細致,認識不深刻,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平時,如果我們很注意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要求學生善于思考,勤于積累,平時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jié)目,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每天利用晨會和午會時間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所見所聞”,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表達能力。
三、 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了大量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的優(yōu)秀作品,教學中能使學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好奇心極強的小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寫作欲望。此時,如能找出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話題,隨時讓他們寫出來,這樣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課間十分鐘》一課時,是學生初學觀察方法,在這之前,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鈴聲響后,師生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等,講完本課后,讓學生以《上課鈴聲響后》為題,進行作文訓練,結果學生文如泉涌,積極性極高,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nèi),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完成,且觀察仔細,內(nèi)容豐富,條理性強。
再如,訓練學生的外貌描寫。讓學生以《我的同學》為題,要求寫出本班的一位同學,不能出現(xiàn)姓名,而要通過外貌描寫,讓學生猜出他寫的是誰。大家猜對了,證明寫成功了,猜不對,說明你寫時,沒有抓住特征。那節(jié)課,學生興致高漲,每個人都仔細觀察了自己的寫作目標,琢磨著怎樣才能讓大家看看他的作文,就知寫的是誰,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教給學生寫作要抓住特征,抓住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樣,教師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情景,找出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 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產(chǎn)生于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課堂情境中的學習。布魯納也認為:教學論必須探明喚起學習積極性的最佳經(jīng)驗與情境。的確,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diào)動大腦皮層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造。
在教學中,我常借助實物、模型、圖片、影視等直觀材料為學生營造一個具體的寫作情境,例如在一次學些親情的作文訓練中,我們首先一起觀看了一則感人至深的公益廣告:小男孩看到媽媽為奶奶洗腳,幼小的心靈升騰起對母親深切的愛。好多同學看到小男孩端著熱氣騰騰的洗腳水蹣跚而行的鏡頭時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再啟發(fā)同學們聯(lián)想到爺爺、奶奶、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無私的奉獻、給予,又怎能再無動于衷?學生情感的閘門打開了,作文獲得了理所當然的成功。
五、 作文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作文教學必須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和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了解學生生活,從兒童生活去研究作文教法,加強學生作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作文課堂變成一個有著鮮活生命的活動場所,實現(xiàn)從關注作文到關注兒童的轉變。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
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這應該是貫穿小學作文教學始終的主線。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閱讀,多練筆。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拓寬學生生活的領域,引導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的世界,從“我”的生活走向“社會”群體的生活,從作文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傊寣W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生活世界,充滿想象和幻想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及紛繁復雜的人生。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繪童心、露童趣、敘童樂,就能寫出實在的事物,豐富的想象;就能說真話實話,抒真實情感。
六、 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后,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fā)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該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指導學生從點滴抓起,重視作文的評改,多給學生自己發(fā)展的空間,相信學生一定會從“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簡介:
王玉香,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辛莊管區(qū)安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