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姣,顏小花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血液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為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白細胞增多,正常血細胞減少,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貧血、出血、感染等一系列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積極尋找有效治療方法極為重要。傳統(tǒng)高三尖杉酯堿聯(lián)合阿糖胞苷方案(HA方案)已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中取得一定效果[1]。研究顯示,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共同作用促進血管生成,影響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tity,MVD),參與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發(fā)生、發(fā)展[2-3]。因此,抗血管生成是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重要方面。沙利度胺可抑制血管新生,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潛能。本研究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4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觀察沙利度胺聯(lián)合HA化療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4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案分為HA組和聯(lián)合組,每組23例。HA組男14例,女9例,年齡19~75歲,平均(39.16±4.49)歲;聯(lián)合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18~77歲,平均(37.84±4.27)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jīng)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選取標準
1.2.1納入標準 (1)經(jīng)骨髓流式細胞學、骨髓象、融合基因、染色體、免疫分型檢查等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2)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1)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2)合并免疫缺陷病、其他類型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其他惡性腫瘤等。
1.3 治療方法
1.3.1HA組 接受HA化療方案治療。第1~10天靜脈滴注高三尖杉酯堿(福建南少林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671),每次2 mg,每日1次;第1~10天靜脈滴注阿糖胞苷(輔仁藥業(yè)集團熙德隆腫瘤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232),每次100 mg,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每2個療程間隔10 d,共治療4個療程?;煹耐瑫r采用保肝、止吐、保護心肌、加強營養(yǎng)等常規(guī)支持治療及對癥處理,發(fā)熱者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
1.3.2聯(lián)合組 在HA化療方案基礎上聯(lián)合沙利度胺(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30)治療,HA化療方案同HA組,沙利度胺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持續(xù)用藥70 d。
1.4 療效評估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未緩解(no remission,NR)等3個等級。CR:患者貧血、感染等癥狀消失,骨髓中原始細胞含量<5%,外周血中無白血病細胞,中性粒細胞≥1.5×109L-1,血小板≥100×109L-1。PR:骨髓中原始細胞含量為5%~20%,外周血分類中無白血病細胞,中性粒細胞≥1.5×109L-1,血小板≥100×109L-1。NR:骨髓中原始細胞含量>20%。病情緩解率為CR例數(shù)與PR緩解例數(shù)之和占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
1.5 觀察指標(1)兩組療效。(2)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兩組治療前后BFGF、VEGF、VEGFR、MVD水平。檢測方法: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5 mL,使用肝素抗凝處理后,以2 000 r·min-1的轉(zhuǎn)速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留取上層血漿于-20 ℃保存待用,24 h內(nèi)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BFGF、VEGF、VEGFR水平,試劑盒購自北京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集骨髓活組織,采用免疫組化法制片,在LW300-48T生物顯微鏡(上海測微光電公司)低倍鏡下找出血管密度最高的3個不相連區(qū)域,切換到高倍鏡下觀察各區(qū)域被CD34單克隆抗體染色的血管數(shù),3個區(qū)域的平均值為MVD值。
2.1 療效聯(lián)合組 13例(56.52%)CR,7例(30.43%)PR,3例(13.04%)NR;HA組6例(26.09%)CR, 8例(34.78%)PR,9例(39.13%)NR。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86.96%(20/23)]高于HA組[60.87%(14/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59,P=0.044)。
2.2 BFGF、VEGF、VEGFR、MVD水平治療前聯(lián)合組BFGF、VEGF、VEGFR、MVD水平與HA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BFGF、VEGF、VEGFR、MVD水平均降低,聯(lián)合組BFGF、VEGF、VEGFR、MVD水平均低于H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FGF、VEGF、VEGFR、MVD水平比較
2.3 不良反應聯(lián)合組惡心嘔吐8例(34.78%),骨髓抑制4例(17.39%),便秘1例(4.35%),嗜睡2例(8.70%);HA組惡心嘔吐9例(39.13%),骨髓抑制5例(21.74%)。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5.22%(15/23)]與HA組[60.87%(14/2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93,P=0.760)。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微環(huán)境具有免疫抑制性,可抗細胞凋亡,疾病進展與血管新生密切相關,未及時治療會導致貧血加重,出血不止,威脅患者生命。急性髓系白血病病情進展快,臨床常用化療藥物殺死腫瘤細胞,進而控制臨床癥狀[4]。
沙利度胺是一種新生血管抑制劑,可抑制VEGF及其受體表達,減少骨髓微血管密度,抑制血管新生,還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進而控制白血病病情,聯(lián)合HA化療方案可增強抗白血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5-7]。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HA組,表明沙利度胺聯(lián)合HA化療方案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確切療效。VEGF是一種糖蛋白,可選擇性作用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膜上的Fit-1受體和KDR受體,促進血管生成,并為之提供營養(yǎng)輸入及代謝物排出,加速其生長,對白血病細胞有直接促進作用。BFGF屬于血管生成調(diào)控因子,可促進血管生成,在白血病細胞生長、浸潤、轉(zhuǎn)移中起重要作用。相關研究指出,白血病細胞能合成、分泌BFGF等調(diào)節(jié)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體內(nèi)VEGF、BFGF等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明顯升高[8-9]。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兩組BFGF、VEGF、VEGFR水平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BFGF、VEGF、VEGFR、MVD水平均低于HA組,提示沙利度胺聯(lián)合HA化療方案可通過抑制血管新生阻止病情進展,且治療后聯(lián)合組MVD降低更明顯,可能原因在于沙利度胺的作用機制在于通過抑制VEGF的表達減少骨髓微血管形成。此外,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HA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沙利度胺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沙利度胺聯(lián)合HA化療方案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療效確切,可有效抑制微血管生成,進而控制病情進展,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