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霞
(舞鋼市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河南 平頂山 525000)
復發(fā)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由母體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異常、染色體異常、血栓前狀態(tài)等導致,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大出血,威脅女性生命。阿司匹林是臨床治療復發(fā)性流產的常用藥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潑尼松能減輕免疫反應,避免胚胎移植過程中產生免疫排斥[1]?;诖?,本研究分析醋酸潑尼松片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D-二聚體(D-dimer,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舞鋼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8例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年齡23~34歲,平均(28.64±2.39)歲;自然流產次數2~6次,平均(3.92±0.58)次;流產周數7~13周,平均(9.84±1.37)周。觀察組:年齡22~33歲,平均(27.63±2.35)歲;自然流產次數2~6次,平均(3.83±0.91)次;流產周數5~13周,平均(9.24±1.76)周。兩組患者年齡、自然流產次數、流產周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颊咦栽竻⑴c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舞鋼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患者自然流產次數≥2次;②D-D水平>500 μg·L-1;③月經周期正常;④連續(xù)2次及以上自然流產;⑤入組前1個月未服用抗凝藥物;⑥無心腦血管疾病。(2)排除標準:①生殖道感染;②遺傳性疾??;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④夫妻染色體異常;⑤內分泌紊亂;⑥代謝異常;⑦合并感染性疾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監(jiān)測患者血清孕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結合臨床癥狀給予患者黃體酮、固腎安胎丸等治療。觀察組接受醋酸潑尼松片(廣西兩面針億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0367)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四川德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304)治療:醋酸潑尼松片口服,每次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兩組治療期間嚴格避孕,治療3個月后停止避孕,阿司匹林腸溶片劑量減少至25 mg,醋酸潑尼松片減少至2.5 mg,至妊娠后3個月。
1.4 觀察指標(1)血漿D-D水平。(2)妊娠1個月后血漿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環(huán)素(epoprostenol,PGI2)水平。(3)流產復發(fā)率。(4)凝血功能:包括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
1.5 檢測方法于治療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其中5 mL進行常規(guī)抗凝處理,離心(3 0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漿D-D水平、TXA2、PGI2水平;剩余5 mL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Fib、APTT、PT水平。
2.1 血漿D-D水平治療前,對照組血漿D-D水平為(1.64±0.72)mg·L-1,觀察組為(1.63±0.59)mg·L-1,兩組血漿D-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67,P=0.947);治療后,對照組血漿D-D水平為(1.13±0.16)mg·L-1,觀察組為(0.73±0.09)mg·L-1,兩組血漿D-D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血漿TXA2、PGI2水平妊娠1個月后,觀察組血漿TXA2、PGI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1個月后血漿TXA2、PGI2水平比較
2.3 流產復發(fā)率隨訪1 a,對照組脫落1例,觀察組脫落1例。對照組流產復發(fā)8例,流產復發(fā)率為21.05%(8/38)。觀察組流產復發(fā)2例,流產復發(fā)率為5.26%(2/38)。觀察組流產復發(fā)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46,P=0.042)。
2.4 凝血功能治療前,兩組Fib、APTT、P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Fib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APTT、PT均較治療前延長,且觀察組Fib水平低于對照組,APTT、PT均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患者血漿D-D水平較高,表明其纖維蛋白溶解功能較高,但此高凝狀態(tài)可能會改變患者子宮胎盤部位血流狀態(tài),易形成微血栓,導致胚胎缺血、低氧,最終導致胚胎發(fā)育不良或流產。目前臨床治療以抗凝為主,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微血栓,從而提高妊娠成功率。阿司匹林能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縮,改變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調節(jié)子宮內微環(huán)境,促進絨毛著床。研究表明,復發(fā)性流產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內分泌失調現象,常見黃體功能不足[2]。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血漿D-D水平低于對照組,妊娠1個月后,觀察組血漿TXA2、PGI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醋酸潑尼松片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患者,能降低其血漿D-D、TXA2、PGI2水平。其主要原因是醋酸潑尼松片是糖皮質激素藥物,能降低患者機體免疫反應,減少免疫復合物沉積,從而減少血管堵塞,降低母體免疫排斥反應;醋酸潑尼松片能通過刺激滋養(yǎng)細胞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并作用于黃體顆粒細胞,從而抑制黃體溶解,調節(jié)母體局部黃體功能。阿司匹林通過降低機體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減少TXA2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改善患者血管微循環(huán),進而保證母體與胎兒順利完成物質互換;還能避免影響血管壁PGI2合成,并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高凝狀態(tài),從而阻礙血小板內TXA2合成,降低血小板活性,預防微血栓[3-4]。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流產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說明醋酸潑尼松片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能降低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患者再流產率。主要原因在于醋酸潑尼松片能降低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患者自然殺傷細胞的作用,從而抑制母體免疫效應,提高妊娠成功率[5]。
研究顯示,凝血功能異常是影響母體胎兒物質互換、引起流產的重要因素[6]。有研究表明,復發(fā)性流產患者呈高凝狀態(tài),可引起血液黏稠度改變,增加孕婦機體血液循環(huán)阻力,從而對胎兒、胎盤血供造成影響,增加流產風險[7-8]。Fib、APTT、PT均為臨床評估機體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其中Fib水平降低表示機體內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可避免凝血功能過度激活引起的血栓形成,APTT、PT均為反應凝血系統(tǒng)較敏感的指標。因此,檢測其水平對臨床評估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病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本研究還發(fā)現,觀察組治療后Fib水平低于對照組,APTT、PT均長于對照組,表明醋酸潑尼松片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患者,能改善其凝血功能。
綜上,醋酸潑尼松片聯(lián)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D-D升高復發(fā)性流產,能降低患者血漿D-D、TXA2、PGI2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流產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