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峰
(駐馬店廣濟醫(yī)院 普外科,河南 駐馬店 463400)
闌尾炎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急腹癥,根據(jù)病情表現(xiàn)可將其分為慢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穿孔性闌尾炎以及壞疽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起病急,若延誤病情或處置不正確,可形成急性化膿穿孔性闌尾炎,此時病情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盡快治療。目前臨床主要有傳統(tǒng)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1-2],如患者被確診為化膿穿孔闌尾炎需要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傳統(tǒng)開腹闌尾切除術雖然可在直視條件下進行操作,但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重,且術中出血量難以控制,術后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手術被應用于各科疾病治療中,并取得較好效果[3]。本研究探討腹腔鏡手術在化膿穿孔性闌尾炎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駐馬店廣濟醫(yī)院收治的65例化膿穿孔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手術方式分為對照組(29例)和觀察組(36例)。對照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23~75歲,平均(36.3±5.4)歲;病程7~24 h,平均(13.5±2.4)h。觀察組:男23例,女14例;年齡22~74歲,平均(36.8±6.8)歲;病程7~23 h,平均(12.9±2.8)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僮栽竻⑴c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駐馬店廣濟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術后病理診斷急性化膿穿孔性闌尾炎;②滿足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適應證。(2)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等手術禁忌證;②精神疾?。虎叟R床資料不全;④其他重要器官嚴重疾病。
1.3 手術方法
1.3.1對照組 接受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術前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及氣管插管,選用腹直肌切口或在麥氏點做長度為5 cm的切口;采用逐層分離組織的方法將腹腔打開,探查后分離闌尾,在雙重結扎后切除闌尾,用荷包縫合法包埋處理殘端;用甲硝唑清洗腹腔,抽吸清洗液后,放置引流管引流,最后逐層關閉腹腔;術后觀察記錄引流液,給予抗感染治療。
1.3.2觀察組 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前囑咐患者排空膀胱,進行硬膜外麻醉和氣管插管后,在患者臍上緣做長度為1 cm的切口,通過氣腹針向腹腔內注入CO2,建立人工氣腹,壓力穩(wěn)定在12~15 mmHg(1 mmHg=0.133 kPa ),再置入1 cm Trocar和腹腔鏡;在左下腹反麥氏點處做長度為1 cm的切口,置入1 cm Trocar和分離鉗,為主操作孔;在右下腹麥氏點附近做長度為0.5 cm的切口,置入0.5 cm Trocar和闌尾抓鉗,為輔助操作孔;通過腹腔鏡對腹腔進行探查,觀察有無其他部位炎癥穿孔以及腹腔和盆腔有無積液情況,有積液時,需先將腹腔盆腔內積液抽吸干凈;用分離鉗分離黏連組織,顯露闌尾,用闌尾抓鉗輕輕牽引闌尾后,用金屬鈦夾和電凝方法處理腸系膜,然后在闌尾根部用7號絲線進行三重套扎,切除闌尾,取出病變部位;用甲硝唑對腹腔及盆腔進行反復徹底清洗,吸凈沖洗液,留置引流管引流,撤出器械,釋放氣腹后將切口縫合;術后觀察記錄引流液,給予抗感染治療。
1.4 觀察指標(1)術中出血量。(2)術后恢復情況。包括術后初次下床活動時間、初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程度。其中采用數(shù)字評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價患者疼痛程度,總分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評分越高,疼痛越劇烈。(3)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包括腹部手術切口感染、腹腔內殘余膿腫、闌尾殘端瘺及術后腸梗阻等。
2.1 術中出血量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122.4±24.3)mL,觀察組為(61.2±20.1)mL,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116,P<0.001)。
2.2 術后恢復情況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觀察組術后初次下床活動時間、初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3 術后并發(fā)癥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
急性化膿穿孔性闌尾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急腹癥,由于闌尾腔內充滿膿液,腔內壓力較高,闌尾常變粗腫脹,手術時闌尾可進一步破潰,加重膿液對腹腔的污染。傳統(tǒng)開腹手術由于切口大小被限制,不能對盆腔及腹腔進行全面探查,對穿孔流出的膿液也不易徹底清洗,腸間隙常殘留膿液, 導致粘連性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4]。急性化膿穿孔性闌尾炎患者闌尾穿孔,腹腔內出現(xiàn)大量細菌,細菌極易感染手術切口,開腹闌尾切除術后更易發(fā)生感染,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對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也較慢。而腹腔鏡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較小,術中出血量少,且術后手術切口疼痛較輕。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
接受闌尾炎手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后有一定的感染風險,主要和胃腸道內源性細菌聚集有關,但也與手術治療期間在空中暴露時間過長有關,傳統(tǒng)開腹闌尾切除術操作簡單,手術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嚴重風險,但術后可出現(xiàn)粘連、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相對于開腹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具有多種優(yōu)勢,僅需小型切口便可進行切除操作,手術過程中患者切口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較小,降低感染可能性,患者術后不會出現(xiàn)嚴重的疼痛感及不適感;進行腹腔鏡手術時不會明顯影響腹腔及腸道,極大程度降低了粘連性腸梗阻風險的可能性,對于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有積極作用。腹腔鏡手術需向患者腹腔中注入CO2氣體,增加腹腔空間,有利于操作者獲得良好的視野,腹腔鏡本身具備探查功能,化膿穿孔性闌尾炎患者生理解剖出現(xiàn)一定的變化,通過腹腔鏡探查能夠在手術過程中判斷其他器官是否出現(xiàn)病變,有利于及早發(fā)現(xiàn)疾病并采取對癥治療措施。腹腔鏡手術視野寬闊,可以對患者腹腔和盆腔進行全面探查,排除其他部位炎癥穿孔。在腹腔鏡下對急性化膿穿孔性闌尾炎患者腹腔進行反復徹底清洗,減少腹腔內殘留膿腫,降低了術后因炎癥和黏連引起腸梗阻的發(fā)生率,手術切除病變闌尾后,將闌尾從套管孔內取出,并未接觸手術切口,避免了術后切口感染[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恢復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陳飛[6]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本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少,涉及范圍較窄,仍需要更多樣本進一步研究。
綜上,對化膿穿孔性闌尾炎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可以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