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麗 司恩國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有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持,讓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較大的閱讀量,提取關鍵信息,構建某一方面的知識認知體系,或深化對該知識的理解成為可能。根據(jù)不同的群文閱讀特點,或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需求,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快速采用靠接、劈接、插接的方法,讓學生的閱讀力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群文閱讀;嫁接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快速提供給學生大量的閱讀資料,而且可以借助聲音、圖像、視頻等載體模擬各種情境,為群文閱讀做“嫁接手術”,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力。根據(jù)群文閱讀的不同議題特點,或者同一議題各環(huán)節(jié)的需求,可以靈活運用靠接法、劈接法、插接法。在“走進古詩詞中的‘梅”一課的群文閱讀教學中,筆者充分運用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群文呈現(xiàn),直觀靠接
群文閱讀教學的必備要素與平時課堂教學的要素一樣,即文本、學生與教師,三者缺一不可。文本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載體和課堂教學內容,文本的存在能更好地服務于群文閱讀教學;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對象和最終目標,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基于文本內容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相關思維活動,從而獲取某種能力和提升相關素養(yǎng);教師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者,是活動的指導者,是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同時教師也是群文閱讀文本的編者和第一讀者。在確定議題后,選取相關的群文,架構一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需要借助網絡和現(xiàn)代信息設備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在課堂教學前,筆者借助多媒體做“讀詩句猜物體”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伊始,筆者將《墨梅》《白梅》和兩首《卜算子·詠梅》直接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自由誦讀。在課前,筆者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這四篇古詩詞的原文通過文檔編輯在一起,而且配上了對應的圖片,再用電腦彩色打印出圖文并貌的紙質教學材料。學生可以手捧這四篇古詩詞讀,也可以看著大屏幕讀,加上文字旁邊配的圖片,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第一手必需材料。多媒體的使用,讓群文的呈現(xiàn)變得快捷而直觀,文字、圖示的配合使用,通過現(xiàn)場的電腦及大屏幕和課前的文本打印,讓我們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拼接和抄寫原材料,借助多媒體“直接靠接”即可。又因為有彩色打印或復印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支持,學生拿著彩色的圖文并貌的閱讀材料,遠比單一的黑字白底的材料更有興趣,這為群文閱讀鋪墊了較好的學習興趣基礎。
二、針對難點,側重劈接
群文閱讀往往要在一節(jié)課或兩節(jié)課的有限時間里完成既定的議題和達到預期目標。因此,群文閱讀與現(xiàn)代的各學科教學一樣,都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定位自己的引導角色,力求少講和少問,想辦法聚焦問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多讀中多想、多思考、多交流議論,舍得留時間和空間給學生,這就是課堂教學“留白”,也是群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點。這時,就必須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持,才能確?!傲舭住?。在重難點處,語音、圖像、視頻的呈現(xiàn)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提供輔助性理解的材料,不一定必須是整篇文章或整段視頻,可以是零碎材料的拼接,從而提供給學生壓縮式的營養(yǎng)材料。如在教學完“看梅顏”“聞梅香”后,組織學生聽這四首詩詞的音頻朗誦,同時用筆圈畫出自己聽時最有感觸的句子。在聆聽聲情并茂的朗誦時,學生們在語音的感染下,輕松地找出每首詩詞中的關鍵句子,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聽梅語”,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只是為解決此次群文閱讀教學的難點——“賞梅骨”做鋪墊。老師在學生們抓住了“不用人夸好顏色”“不同桃李混芳塵”“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些詩句后,引導學生說說在這些獨白中看到了怎樣的梅花,深入挖掘梅花身上不畏寒冷、報春、默默奉獻、高潔、堅貞、勇敢、無私等品質。這就是梅花之骨,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頌揚的梅花精神。為了夯實“賞梅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再次借助多媒體播放梅花在冰天雪地中傲然開放的視頻,同時老師深情感嘆:“天寒地凍無所畏懼,冰襲雪侵滿不在乎,霜刀風劍笑臉相迎,不屈不撓獨樹一枝。這就是錚錚鐵骨。”在有了這些情境渲染后,組織學生在配樂中朗誦。正因為有了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嫁接”,教學重難點得到了有效突破。
在此課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是借助多媒體播放音頻,讓學生邊聽邊看文字,輕松找出了“梅語”,為化解難點“劈開”了一道入口,又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營造情境,將詩中情、師之情、生之情都融入到“梅骨”中,有效實現(xiàn)了情感的“對接”。
三、整合提升,靈活插接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始終要有蹲下來的意識、欣賞的目光和開放的胸懷。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學習,更要注重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要用富有智慧的語言啟發(fā)點撥學生,借助多媒體的架構鏈接,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有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并給足他們探索的時間與空間?,F(xiàn)代信息技術在群文閱讀的整合提升中可以實現(xiàn)靈活插接,因為群文閱讀是在教師引導下展開的有目的閱讀,教師要遵循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規(guī)律。這就要求教師勤于思考和靈活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要考慮到閱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思維方式和知識水平的匹配性等,讓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激發(fā)自己的智慧,經過交流分享實現(xiàn)集體的智慧生長,并最終在閱讀內容、學生、教師之間形成共同的學習力和內在的共同認知。
“一切景語皆情語,沒有對梅花的由衷喜愛之情,怎能寫出這品格高尚、獨具風采的梅?”一句過渡,將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賞梅骨”推向“鑄梅魂”。其間借助多媒體,通過圖文引入“花中四君子”“歲寒三友”“五福之花”的介紹,讓學生們了解梅花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意義。由物到人,再引領學生深化對幾位作者的認知,拓展梅花濃縮成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點燃古今仁人志士的氣節(jié),明白無數(shù)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灑血于這塊古老的熱土上,“鑄梅魂”。在學生有了內心的感觸后,教師再讓他們分別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怎么想、怎么做,用梅花身上的什么品質來激勵自己。這樣將學生的情感拉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再配以學校相關校園文化的解讀——校徽、班牌、校風、校訓等,將梅花融入到每一名學生的言行中。接著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誦讀、展演其中的一首詩,或合誦,或領誦,或畫,或書寫,用自己的聲音、手中的筆去展現(xiàn)梅韻。在音樂聲中,學生們激情地投入展演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借助手機拍下一幕幕,讓瞬間成為永恒;借助展臺,讓學生的紙質作品得以在全班分享。
在最后的實踐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僅借助多媒體插接了很多相關的圖文資源輔助理解梅花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意義,而且借助音樂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學生們在動手實踐時,老師又借助手機和展臺,實現(xiàn)了生生交流,分享了成果和快樂,并將瞬間的精彩永久保留。這都是多媒體帶來的課堂教學魅力,更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成效彰顯。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從開始準備各種材料到最后的深化實踐,都從多角度進行嫁接。通過網絡和電腦、打印機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靠接直觀而充分;為突破重難點,借助多媒體進行輻射鏈接,幫助學生實現(xiàn)情感和能力生長,劈接恰當;整合提升時,線上線下插接各種資源,靈活機動。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感受到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群文閱讀的支撐力度,沒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群文閱讀很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F(xiàn)代信息技術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嫁接,還讓學生除知識和能力得到成長外,情感也得以成長。此課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嫁接手術”,深情地將“梅花長于中華五千年文化土壤,梅花承載五千年的中華悠久文化,開出朵朵高潔品性之花”這一品質溶化在每一名學生心中,流進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里。
參考文獻:
[1]于保東.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1+X”群文閱讀模式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8(1).
[2]李爽.略論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十大關系[J].教學與管理,2016(2).
[3]劉震.《學記》釋義[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