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曄媛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輛輛小三輪,一個個手推車,一個個忙碌的小販,一邊吆喝,一邊觀望,提防著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城管。每到文明城市測評的節(jié)點,他們都從大街小巷中消失,似乎一夜之間,城市少了喧囂,少了雜亂,變得整潔美觀。只是,也少了觸手可及的美食,少了伴隨著我們的吆喝和煙火。而這些,都即將發(fā)生改變。中央文明辦對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作出重大調整,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政策放開,中央文明辦是出于一種怎樣的考量?而放開政策,小販和城管們,再也不用玩貓和老鼠的游戲,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感觸?設想,又到了文明城市測評的時節(jié),文明辦、小販、城管,請你任取其一,為其代言,說說文明測評政策改變的初衷,或者感受和思考。要求:自擬標題,選擇一個身份,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如果給城市文明一個定義,我們愿視之為清歡。歡者,百姓安居樂業(yè)各好已好,產業(yè)蓬勃興盛利國利民;清者,乃避于濁防于惡立于法趨于善,即合乎法不悖德,粗礪而歡濯濯不染。
如果讓清歡具象化,是林清玄松子泡茶,油脂中尋香,是城市在沖天的煙火里、在喧囂的人聲里、在未燼的燈光里,珍視每一張笑臉,傾聽每一個靈魂。
我們用法律上的白紙黑字提筆,在城市文明測評上砥礪千鈞,落筆清歡,尊重大街小巷的行車小販。
城市是冰冷的物質,是尼采筆下“幾百萬人一同孤獨生活的地方”,但當一輛手推車旁聚起一圈人,當大家相視一笑人語破闕,當煙火連通天宇,這是人與人相聚相依之處,是五湖四海大地藍天相攜相碰之地,人與人卸下防備扯皮拉踩哄然而笑,這才是真實的人間,是人們賦予意義的城市,這才是真正溫暖的城市文明。
我們不再追求死板而虛偽的整潔美觀,我們想看秩序井然下的肆意放縱熱鬧吆喝,粗礪而歡。
脫貧攻堅是國家的號角,早已響徹神州大地,“有錢人不愛,無錢人不憐,他們憑勞動賺錢”。小商小販用勞動提供煙火美食,為人民生活創(chuàng)造便捷,給城市增添光與色,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他們也是最可愛的勞動者,理應能藉此改善生活。
我們不再對許許多多張關在家門的愁眉苦臉視而不見,不再將攤販驅逐于城市文明范疇之外。
在滿足人民之歡的同時,我們秉清之念,放開測評指標不意味著讓罪惡假自由之名而行,不意味著不管控違法占道、環(huán)境污染。做出放開指標這一決定,彰顯對城市管理能力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信心的增強,不再因能力有限而一棍子打死,而在進步中達成人性與規(guī)范的平衡。尼采又言:“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我們飛翔得愈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愈是渺小。”
我們正視、重視底層人民,不再一概逐之,而是貼近人民生活立于根本,以鑄就全新的城市文明。將這一份溫暖的文明規(guī)范好、保護好,經年不染。
你看,溫暖是飄旋束光,破冰而來。
你看,光明是梨白風清,云不遮日。
我們于粗礪中不染,礪于塵世,不染臟污。
(編輯:李躍)
評點:胡嶺
文章開篇給“城市文明”一個定義,繼而將其具象化,統(tǒng)攝全篇。隨后,從兩個方面展開:先指出秩序井然下的熱鬧是溫暖的文明;再談脫貧攻堅、關注商販是城市文明的范疇。前者講狀態(tài),后者講范圍,層次分明,又各有側重。在此基礎上,作者又拓開一層,談及政策放開之后的具體做法,落到實處。整篇文章,用語精煉雅致,形式與內容兼美,深刻與豐富并具,是一篇考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