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平,余嬌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腦外科 (江西宜春 336000)
腦梗死患者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的概率為22%~65%,可引發(fā)患者心理障礙、嗆咳、營養(yǎng)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甚至導致患者窒息死亡[1]。針對此類患者,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但單純采用藥物治療的效果不理想,需配合康復功能鍛煉。神經肌肉電刺激通過電流刺激與吞咽功能相關的神經,引起吞咽、咽喉肌群興奮收縮,增強收縮功能,促進吞咽系統(tǒng)反射弧功能重建與恢復,從而減輕吞咽功能障礙[2]?;诖?,本研究探討神經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6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2例。觀察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48~68歲,平均(55.26±2.45)歲;病程10~30 d,平均(23.54±5.66)d。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48~69歲,平均(56.22±2.31)歲;病程10~32 d,平均(24.36±5.24)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CT 或MRI 確診為腦梗死[3];腦梗死術后出現吞咽功能障礙;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
兩組均接受神經肌肉電刺激:采用吞咽神經肌肉電刺激儀(石家莊渡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冀械注準20142260328號,DK-801T 型),設置波寬為800 ms,強度為28 mA,時間間隔為3 s;將電極片放置于患者頸部,依據患者耐受程度調節(jié)合適強度,20~30 min/次,2次/d,連續(xù)干預4周。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指導患者進行基礎吞咽反射訓練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干預:患者取仰臥位,頭部屈位30°~60°,食用具有適當黏性、不宜松散的食物,以3~4 ml 為宜,依據患者恢復情況逐量增加,2次/d;使用冰凍棉棒對咽部進行冷刺激,以誘發(fā)吞咽反射,并進行口唇舌的主動與被動運動,做飲水、空咽等動作,5 min/次,3~4次/d。
(1)比較兩組吞咽功能:干預4周后,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準備30 ml 溫開水,讓患者飲下,觀察飲用所需時間及嗆咳情況。Ⅰ級,能夠1次,且不嗆咳地將水咽下;Ⅱ級,能夠分2次以上,且不嗆咳地將水咽下;Ⅲ級,能夠1次將水咽下,但出現嗆咳現象;Ⅳ級,能夠分2次以上將水咽下,但出現嗆咳現象;Ⅴ級,頻繁出現嗆咳現象,無法將水咽下;級數越高表明吞咽功能越差。(2)比較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與生命質量:采用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從進食、穿衣等方面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吞咽障礙特異性生命質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評價患者的生命質量,總分22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質量越高
觀察組洼田飲水試驗Ⅰ、Ⅱ、Ⅲ級占比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洼田飲水試驗結果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Barthel 指數評分、SWAL-QOL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arthel 指數評分、SWAL-QO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Barthel 指數評分、SWAL-QOL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Barthel 指數評分、SWAL-QOL 評分比較(分,±s)
注:SWAL-QOL 為吞咽障礙特異性生命質量量表
組別 例數 Barthel 指數評分 SWAL-QOL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2 19.85±5.24 52.37±9.84 128.96±3.14 150.67±4.24觀察組 32 21.36±5.26 68.36±8.57 129.33±3.24 153.88±4.51 t 1.151 6.932 0.464 2.934 P 0.254 0.000 0.644 0.005
腦梗死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臨床常采用溶栓手術治療該疾病患者,以改善腦缺血區(qū)的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功能,并取得了確切的治療效果。臨床調查顯示,37%~75%腦梗死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礙,從而增加吸入性肺炎發(fā)生風險,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4]。
神經肌肉電刺激通過對患者舌骨上下肌肉系統(tǒng)進行連續(xù)低頻電刺激,促使吞咽相關肌肉力量恢復,進而促進吞咽功能恢復[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洼田飲水試驗Ⅰ、Ⅱ、Ⅲ級占比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arthel 指數評分、SWAL-QO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神經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康復護理干預腦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顯著,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質量。分析其原因為,通過對患者舌下、喉返、舌咽等吞咽功能相關神經進行電流刺激,促進患者受損神經元功能恢復,重建與恢復正常反射弧,促進形成新的中樞至咽喉運動傳導的通路,使得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6];此外,在實施神經肌肉電刺激的同時,進行寒冷刺激法、頸部放松訓練、口唇舌運動、攝食訓練等常規(guī)康復訓練,促進患者恢復吞咽意識,以加強吞咽功能鍛煉,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隨著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患者對食物的選擇性增加,語言表達和進食能力亦得到相應提升,利于改善煩躁、悲觀等不良情緒,減輕疲勞癥狀,提高睡眠質量,并在一定程度改善生命質量。但神經肌肉電刺激仍存在一定爭議,電極放置方式、刺激頻率、刺激強度等均會對康復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因此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綜上所述,神經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康復護理干預腦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顯著,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珧,劉莉,饒江,等.老年無癥狀腔隙性腦梗死患者咽期吞咽功能的表面肌電特點[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8):924-927.
[2] 劉國菊,丁蕓,程閱鳳,等.洼田飲水試驗聯(lián)合吞咽訓練對腦梗死吞咽障礙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8,22(2):5-8.
[3]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血管疾病分類2015[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3):168-171.
[4] 安嫆,劉惠靈,張建華.吞咽訓練改善亞急性期腦梗死病人吞咽障礙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8,32(24):3963-3966.
[5] 劉琴,胡兆雄,全變瑞,等.電刺激療法聯(lián)合運動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26(1):121-123.
[6] 李井文.神經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電針治療急性腦梗死吞咽障礙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27(13):1450-1452,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