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一位小說家,他寫的這篇《<心理學原理>面面觀》是一篇隨筆。內(nèi)容是談讀書的,是一個他生活中的小故事。他碰到一位年輕小伙子拉里,手里拿著《心理學原理》。毛姆和拉里談起讀書,才知道拉里剛從戰(zhàn)場上回來,不想去上大學,可是還想學習。于是就自學,自己找書看。
他讀的這本《心理學原理》由美國作家威廉·詹姆斯所著,前后寫了十二年,書中有些段落成為經(jīng)典,被讀者和學界人士傳頌。例如他寫道:“意識并沒有元素,而是一條溪流” “意識反映的是個體經(jīng)驗”“行為是本能”等等。
毛姆舉自身為例,勸拉里進大學讀書。他認為:“進了大學可以使我少做多少錯事。在有經(jīng)驗的老師指導(dǎo)下,你可以學得快得多,假如你沒有一個人指導(dǎo),就會糟蹋掉許多時間,走冤枉路?!钡锊灰詾槿?,他的讀書理由是,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太淺了”,這是唯一理由,沒有別的目的。他不想成為心理學專家,也不想成為作家或文化學者。
毛姆從拉里身上生發(fā)出一種直覺:“好像這孩子靈魂里模模糊糊追求一種東西,是不是屬于一種半明半昧的觀念,抑是種隱隱約約的情緒,我也說不出。而這種追求卻使他整個人得不到寧息,逼著他,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向哪兒去找。他莫名其妙地激起我的同情。我從來沒有聽他多說過話,現(xiàn)在才覺察到他說起話來極其好聽,那聲音非常之醉人,就像仙丹?!?/p>
毛姆的直覺拉近了他與拉里的情感距離,他開始喜歡這個原本陌生的小伙子了。
直覺是什么?拉里靈魂中模模糊糊的追求是什么?這讓我聯(lián)想到女作家杜娟的一篇隨筆,也是有關(guān)心理學的,題目是《心理分析在文學上的應(yīng)用》。杜娟寫道:“弗洛伊德認為靈感的材料來自潛意識,正是進行心理分析所得出的結(jié)論。潛意識是人類生命歷程中已經(jīng)發(fā)生但目前未被覺察的心理活動,像夢一樣由以往精神生活的碎片所構(gòu)成?!彼€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隨著歲月的流動,許多往事,甚至包括那些看起來已經(jīng)走出記憶范圍之外的往事,已經(jīng)積淀成潛意識的一部分,有時在夢中復(fù)活,并沒有被遺忘”。
毛姆如果讀了弗洛伊德的著作,或者讀了類似杜娟這樣介紹弗洛伊德的文章,很容易聯(lián)想到他對拉里產(chǎn)生的直覺就是潛意識。他還會想到拉里“半明半昧的觀念”和“隱隱約約的情緒”,也是一種潛意識。在潛意識解讀了毛姆的直覺的同時,毛姆的直覺也證實了潛意識的存在。這一微妙神奇的變化依靠的是閱讀。
毛姆在這篇短文中的最后一段,描寫了拉里專心閱讀的情況,小伙子從上午到下午一直在讀《心理學原理》,沒有吃午飯,真是“忘食”讀書。毛姆寫道:“我很詫異看見拉里還在一心看他的書。那神氣好像我走開后,他就沒有動過。等到我約摸四點鐘的時候走開,他還在那里。他這種明顯的聚精會神的能力,很使人吃驚?!钡鹊矫肺绾筠k了許多事之后,換衣服去赴晚宴時,“拉里還是坐在那張椅子里,全神貫注在那本書上。”
而杜娟的隨筆讓我們可以有一種方式解讀拉里的專心閱讀,那就是積累著潛意識,也許積累到一定程度,他也會成為作家,像毛姆那樣用筆去剖視人性與社會。也許他今后選擇了另外的職業(yè),甚至遺忘了曾經(jīng)讀過的那本心理學的書。也許他還遺忘了今后讀到的許多書,但是杜娟認為,正是他不以為然的閱讀,在積累著他的潛意識,并且暗中轉(zhuǎn)變著他的精神活動。
杜娟的解讀顯然來自對于弗洛伊德著作的閱讀。這很可能又挑動起杜娟閱讀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的欲望。我不知道新的閱讀會帶給女作家杜娟怎樣的啟發(fā),我知道在我讀到“意識并沒有元素,而是一條溪流”的時候,我想到威廉·詹姆斯的這種觀點,已經(jīng)給意識流小說提供了心理學的依據(jù)。
閱讀給杜娟和我?guī)韱⒌系耐瑫r,又喚起我們新的閱讀欲望。讀者們都在重復(fù)著這種閱讀,并從中有所收獲,拉里和威廉·詹姆斯如此,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也如此。
開卷有益!杜娟在文章中談到讀者受益的同時,并沒有忘記作家也受益。她認為“作家在這一創(chuàng)作過程中借用自我表達減輕了潛意識壓制的力量,從心理上治療了自己”。
接著她用格言式的表述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她說:“原來每一本書都是作家的一個白日夢,他們在夢中醫(yī)治自己和讀者的心理疾病?!?/p>
杜娟還以“治療”觀來解讀中國最偉大的小說經(jīng)典《紅樓夢》。她認為曹雪芹之所以稱他的巨著為《紅樓夢》,是因為“他只能在白日夢中發(fā)泄情感,減輕潛意識的壓力,治療情緒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