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觀看從來都不是既定和固有的,視覺經驗并不全然由自然定制,一個人能夠看到多少東西,是由社會的歷史狀況所決定的。在視覺資訊,特別是視覺圖像爆炸與泛濫的時代,日常視覺經驗的碎片化、動態(tài)化和娛樂化不可避免。藝術家的使命不是隨波逐流追求名利,而是憑藉獨立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去尋找并構建自我的精神意向、創(chuàng)作思路及藝術語言的形式邏輯。
在一個粗觀看、泛觀看和淺觀看的圖像時代,“微觀看”屬于個人,屬于個體化且心理化的近觀,屬于阿恩海姆所說的視覺思維?!跋嗫磧刹粎?,只有敬亭山”,只有靜下心來,改變?yōu)g覽的慣性,才能讓我們重新觀看——“微觀看”既是個人的也是藝術的,既是接受的也是創(chuàng)造性的。在藝術作品中,當你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那是呼應與溝通;當你看到了感覺陌生的東西,那是意外或驚奇?!拔⒂^看”不只是對于微小事物的觀看,幼兒匍匐在地觀看蟻行的體會,乃是觀看微小世界的極大興趣:因為微小,所以異樣;因為異樣,所以新穎——那些個關于藝術的種種解釋,不就是這個道理么?
彭漢欽的雕塑以“小”著稱。在小尺度具象雕塑上的有限夸張和微調變形,顯示了他不同尋常的藝術功力,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對形體塑造的心理敏感和觸覺反應,得以溝通底層人群、市井場景以及對種種人生存價值的關注。這種俯瞰與貼近的觀看方法,也就是彭漢欽雕塑作品產生意義的方式。
傅文俊早已是成熟的攝影家,也可以說是一位高產畫家。他用鏡頭拍攝,也用電腦畫畫,把攝制圖像和繪就圖畫熔為一爐,打破攝影的紀實性和繪畫的風格化,得以自由發(fā)揮。不僅通過古今中外圖像的重組,使作品豐富多彩,而且還因其調性、線形、色彩的復線性或復合性,讓創(chuàng)作產生更多可能。傅文俊在攝影變得普及和日常之時,對媒介自治的建樹是異質性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形式美與商業(yè)化結盟的功利性。對架上藝術而言,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力顯然來自于對既有樣式的突破,更來自于藝術觀念的不斷更新。
作為一位女性畫家,胡順香并不以女性題材為生,她的女性身份潛伏在對于周遭環(huán)境特別是對于“傷害”的敏感之中。她始終生活在記憶之中,而不是現(xiàn)實事件之內,排斥現(xiàn)場的情緒反應,平靜中潛伏激情。這種不露聲色的表達,體現(xiàn)在私密的夢境里,體現(xiàn)在詭異的場境中,有一種特異的組合關系和形式意味,由此抓住觀者,欲罷不能。胡順香有著祛魅除蔽,突破表象,抵達內心真實的強烈愿望。其作無論具體還是抽象,無論實在還是虛幻,她都堅守個人自我的站位:充滿才情的、微觀心理的敘事性,以此聯(lián)結原欲與社會、回憶與趣味,還有形形色色、紛紛擾擾的人和事。這種藝術自信很少人擁有,對于一個年輕的女性藝術家更是難得。
三位藝術家分別給我們提供了重新觀看的不同范本??鬃釉唬喝诵?,必有我?guī)熝伞_@種對藝術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乃是人文意識開放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