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琛
常聽人說,“五服”以內皆兄弟,“五服”之外是路人?!拔宸本烤怪甘裁茨??
“五服”是居喪時所穿的五種不同的服飾。由于生者跟亡者的關系有親疏遠近的不同,所以喪服的形制與服喪的期限也不盡相同。而人們通過服飾便可以看出相互間關系的遠近。據(jù)《儀禮·喪服》規(guī)定,這“五服”依次是“斬衰(cuī)”“齊衰(cuī)”“大功”“小功”“緦麻”。
衰即“缞”,是麻質喪服上衣?!皵亍闭?,不緝之義(即不縫邊)。所謂“斬衰”,即用最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不縫邊的衣服。后世也常用麻布片披在身上代替,故有“披麻戴孝”之說。此外,還要系粗麻布織成的腰帶(后世直接用麻繩代替),戴粗麻布織成的喪冠,穿菅草編成的草鞋等。孝子要用杖(竹或柳木制成),以示“孝子喪親,哭泣無數(shù),服勤三年,身病體羸,以杖扶病也”(《禮記·問喪》)。
斬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種,服喪期為三年(實際二十五個月)。子為父、父為長子(嫡子)、妻為夫、未嫁女子為父皆服斬衰。秦漢以后,父不再為長子服斬衰。明清兩代,又規(guī)定子為母也服斬衰。之所以要為父母服三年之喪,是因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保ā抖Y記·三年問》)服斬衰者,初喪“三日不食”“三月不沐”,“既殯食粥”。整個斬衰期間,孝子要“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脫)绖帶”(《禮記·間傳》)。即住在簡陋的廬棚內,鋪著草墊,枕著土塊,睡覺不脫衣服。此外還要禁婚娶,不得赴宴,不得聽音樂,不得游戲玩樂,甚至不得與人侃侃而談等。從東漢至明清,服斬衰的現(xiàn)任官員均須自動離職,回家守制(守喪),稱作“丁艱”或“丁憂”。父喪稱丁外艱或丁外憂,母喪稱丁內艱或丁內憂。斬衰期間,孝子也不得應科舉考試,如發(fā)現(xiàn)“匿喪”,將會受到嚴厲處分。
齊衰僅次于斬衰。其上衣用熟麻布做成,縫邊整齊,故稱“齊衰”。其余喪冠、腰帶所用麻布,也均較斬衰為細。據(jù)《儀禮·喪服》,齊衰本身又分四等,即齊衰三年、齊衰杖期(jī)、齊衰不杖期(jī)、齊衰三月。
“齊衰三年”是父卒為母、母為長子的喪制。在男尊女卑的宗法社會中,對母親的服喪必須低于父喪(斬衰)一等,故只能服“齊衰三年”。自明代以后,母喪始加重為斬衰三年,與父喪一致。母為長子的服喪也改為“齊衰不杖期”。
“齊衰杖期”即服喪用杖,時間為一年。這是父在為母、夫為妻的喪服。明代以后,父在為母喪也服斬衰。但對與父親離異的生母則只能服齊衰杖期。
“齊衰不杖期”是服喪不用杖,時間為一年。這是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未嫁之姊妹以及已嫁女子為父母、媳婦為舅姑(公婆)等的喪服。其中婦為舅姑的喪服后世亦加重為斬衰三年,與子為父母的喪服一致。
“齊衰三月”是為曾祖父母的喪服,時間為三個月。
服齊衰之喪者,其起居飲食也有一定的規(guī)范。齊衰三年大致與斬衰三年相同,只改初喪“三日不食”為“二日不食”。既殯,“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杖期者一年內不飲酒食肉,不杖期者三月之內不飲酒食肉。齊衰三月者,則三月之后便一切如常了。
“功”指織布的工作?!按蠊Α奔磳史龃舐缘募庸?,喪服用熟麻布,但較齊衰所用為細密。大功服次于齊衰一等,是九個月的喪服。男子為從兄弟(堂兄弟)及已嫁的姊妹、姑母和未嫁的堂姊妹服此,女子為自己的兄弟及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服此。居大功之喪者,初喪三餐不食。既殯,“不食醯醬”。
小功所用麻布較大功更為精細,服喪時間是五個月。男子為從祖祖父母(父親的伯叔父母)、從祖父母(堂伯父母、堂叔父母),再從兄弟(同一曾祖的兄弟)、堂姊妹以及外祖父母服此。女子為丈夫的姑母、姊妹,以及娣婦(夫之弟媳)、姒婦(夫之嫂)也是小功。居小功之喪者,兩餐不食。既殯,“不飲醴酒”。
“緦”即細麻布。緦服比小功更精細,服期三個月,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男子為族曾祖父母(曾祖父之兄弟及配偶)、族祖父母(祖父之從兄弟及配偶)、族父母(父之再從兄弟及配偶),族兄弟(同一高祖的兄弟)以及妻之父母、舅父等服此。女子為丈夫之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從祖父母、從父兄弟之妻,也都有緦麻之服。居緦麻之喪者,其飲食與小功同。
此外,舊時師死,弟子守喪,不穿喪服,只在心中悼念,稱為心喪?!抖Y記·檀弓上》:“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yǎng)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如《史記·孔子世家》便記:“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p>
值得指出的是,“五服”既是居喪者所著的五種不同服飾,同時也常常被用來指親屬關系的遠近。如稱堂兄弟的關系為“大功服”的服色,稱再從兄弟(同曾祖兄弟)為“小功服”的服色即是。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五尺應門之童?!逼渌^“期”,即服一年喪者,指伯叔、兄弟;其所謂“功”,即“大功”“小功”,指從兄弟、再從兄弟。合而言之,作者不過在說明自己連一個遠近的親人都沒有了。
最后還要說明的是,中國古代的喪祭之禮,既要求對死者充分地寄托哀思,又不主張傷及生者的身體,即所謂“不以死傷生”(《禮記·喪服四制》)。為此,不但將三年之喪縮減為二十五個月,而且服喪者倘有疾病,也是可以破例的。正如孔子所說:“身有瘍則浴,首有創(chuàng)則沐,病則飲酒食肉。毀瘠為病,君子弗為也。毀而死,君子謂之無子?!保ā抖Y記·雜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