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慎《說文解字·玉部》共收錄一百二十六字,本文從《說文解字》玉部字入手,通過玉部字的分類,簡要分析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說文解字》;玉部字;玉;玉文化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而漢字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繼續(xù)使用的表意文字,自產生之日起,便與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關。玉與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歷史等方面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玉部》共收字126個,涉及玉的產地、類別、聲音、色澤、功用等多個方面,而其背后,則蘊含著信仰崇拜、王權政治和道德品行等文化內涵。
一、《說文》玉部字
在甲骨文中,“玉”字形為中間一豎貫穿幾條橫線,像一根細繩穿著幾塊玉,或三、或四、或五塊。繩的上下均露出系玉的繩頭,至金文中便不再露頭?!墩f文》釋“玉”為“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p>
《說文》中的部分玉部字與產地相關,如“璠、璵、珣、玗、琨、瑻”等,其中“璠、璵”兩字均表示魯?shù)氐挠瘢矮?、玗”表產于夷的玉,“琨、瑻”表示產于揚州的玉。璠,是一種叫“璵璠”或“璠璵”的玉,產于魯?shù)?。璵,是一種叫“璵璠”或“璠璵”的玉,產于魯?shù)?。珣,是一種叫“珣玗琪”的玉,產于夷地。玗,是一種似玉的美石,產于夷地。琨,《虞書》曰:“揚州貢瑤琨?!杯@,美石,產于揚州。
一些玉部字則直接表示玉名,這類字共20多個,如“璙、瓘、璥、琠、玒、珦、、璐、珂、玘、珝、琡、珙”等字的字義是即是“玉也”;而“瑾、瑜、璇、琳”則表示“美玉”;“珛”表示“朽玉”。此外,還有一些以“玉”為形旁的字表示“石頭”的意義。許慎在對表示玉的自然屬性的文字進行闡釋時,多次指出石與玉的關系。如:“、珢、璅、、、璁、琂、璶、琟、瑦、瑂、璒、、玗”等字都表示“石之似玉者”;而“瑎”則表“黑石似玉”,即像玉一樣的黑色的石頭。
玉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音,所以《說文》中還有一些玉部字表示玉聲。對于玉聲的細致區(qū)分源于《禮記·玉藻》的“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guī),折還中距,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后玉鏘鳴也?!痹凇墩f文》中,玉聲是根據(jù)玉和其他器物相擊發(fā)出的聲音來區(qū)分的。如“玎、琤”表玉器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瑣”表玉件相擊的聲音;“玲、玱、瑝”表玉石相擊的聲音?!墩f文》中、釋義為“玉聲”的字有“玎”“玲”“琤”“瑣”“”“瑝”“球”等。
《說文》中也有專門表示玉光的字,如:“瑛、璀、璨”等。玉光即玉的光澤,能夠反應玉石的質地、顏色、透明度等。也有專門表示玉色的字,如:“瑩、玼、瑳、璊、瓊、瑕”等。玉色即玉的顏色,據(jù)《說文》,玉色大體上分為五種:黃、倉、赤、白、玄。古人辨玉,重色而不重質,如《潛確類書》云:“玉有五色。白、黃、碧俱貴……亦有赤玉,紅如雞冠者最貴,而世罕見。綠玉,深綠色者為佳,淡者次之。甘青玉其色淡者而帶黃。菜玉非青非綠色,如菜葉者最下。墨玉價亦不高。”
玉器體現(xiàn)著禮玉文化,這是因為玉器有一個很重要的功用——祭祀。原始先民認為玉是通靈之物,可通天地鬼神,于是對其加以崇拜,以求能夠得到神靈的佑助?!墩f文》中與祭祀相關的玉部字有“璧”“瑗”“環(huán)”“琮”“璋”“琥”“璜”“瑒”“瓏”“瓚”等。除了被用于祭祀、喪葬、朝聘、軍事等方面外,玉還可用于裝飾。玉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飾品,《禮記·曲禮下》中便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法,可見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說文》中記錄的與佩飾相關的玉部字有:“珩、璜、瑀、琚、瑬、璪、瑱、珥、珈、璏、珌、琫、瑵、琖”等。
二、《說文》玉部字中蘊含文化內涵
玉自古便與歷史、政治、文化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玉文化。
(一)信仰崇拜
原始社會,受認知的局限,人們認為玉具有溝通天地神靈的功能,從而賦予了玉宗教色彩。玉作為通神的物品,既可作為祭品供神享用,又可用以占卜。《說文·玉部》釋“靈”為“以玉事神”,意思就是巫用玉來取悅于神。這便反映了玉在巫術活動中溝通天人的作用。
中國人十分重視“身后事”,因而形成了獨特的喪葬禮俗,而以玉殮葬便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們認為玉可以辟邪同時也可保護尸體,故而常以玉做陪葬?!墩f文·玉部》釋“琀”為“送死口中玉也”便體現(xiàn)了這一特征。
(二)王權政治
玉能夠溝通天地,因而持有玉的巫師便成了集神權與王權于一體的首領,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隨之禮儀制度的產生,含有權力象征的玉又成了區(qū)分社會權利、等級的象征,玉器的使用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具有濃郁的政治色彩。如《說文》釋“瓚”為“三玉二石也。從玉贊聲。禮天子用全玉也,上公用瓏四玉一石,侯用瓚伯用將玉石半相將也。徂贊切。”又如“珌,佩刀下飾,天子以玉?!?/p>
(三)道德品行
玉稀有珍貴,質地細膩,色澤純凈,因而得以同人們的品格相結合,用以比擬君子的美德??鬃右源藰嫿ǔ鋈寮矣裎幕?,認為“珉之多,故賤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其聲,清遠以長,其終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長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痹S慎在《說文》中則寫道:“玉,石之美有五德:澤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他們都將玉視作品行高潔的象征。
總之,玉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多層面的文化內涵,在古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成了中華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姚士奇.中國玉文化[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李依憬,甘肅省蘭州市,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