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敬麗
摘要:本文以《紅樓夢》的導(dǎo)讀為例,探討整本書閱讀的閱讀指導(dǎo)。通過“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首詩,可化繁為簡地從表達形式,表達形式的選擇、表達主題等初步走進文本,又由簡生豐地讓同學(xué)們初步感知《紅樓夢》豐富的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整體指導(dǎo)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整本書是高中階段的一種語文學(xué)習(xí)方式?!钡?,閱讀過程中,需要我們給予不同形式的指導(dǎo)。我是通過抓住一首短詩,來引導(dǎo)學(xué)生走進《紅樓夢》的。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首詩實際上解釋了本書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么寫的問題。
1.“滿紙荒唐言”——表達形式
荒唐:荒誕。本書是現(xiàn)實主義作品,但作者的開篇卻是充滿浪漫主義的,很有象征意味。
首先,小說成書和男女主人公的來歷“荒唐”。主人公來自神仙世界。女媧煉石補天時,所煉之石剩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靈性,因未被選中補天常悲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路遇此石想去人間,便準備將它攜至人間走一道。正好赤霞宮的神瑛侍者欲下凡,于是有了口中銜玉而生的寶玉。三生石畔絳珠草修煉而成的絳珠仙子也想趁此回報神瑛侍者澆灌之恩,這便有了林黛玉。由此,寶黛情緣就慢慢展開,進而順帶展現(xiàn)出相關(guān)人、事、世。
其次,某些情節(jié)的“荒唐”。像第五回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第十二回“風(fēng)月寶鑒”的幻境,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托夢等等。
再次,人、事名字的“荒唐”。本書中很多名字是諧音和充滿寓意的。石頭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荒、無稽,不可考察;青埂,諧音情根、情梗、情恨,主人公很早就情根深重,情有遺憾。攜石下凡的是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記錄其故事的,是空空道人——渺渺茫茫,空空寂寂啊。文中說“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于是它開篇的兩個人物,甄士隱、賈雨村,諧音是“真事隱”“假語存”,可不就是假語村言了么?主人公的玉是石頭化成的,所以是“賈寶玉”??墒悄闳粽f是假的吧,第二回告訴你,現(xiàn)實世界真有類似的人兒,乃“甄寶玉”,有真的?!凹僮髡鏁r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何必計較是真是假,且看這書中的人活出怎樣的精彩就好了。
此外,現(xiàn)實世界的荒唐。除了神話,本回的主要故事圍繞甄士隱和賈雨村展開。名字先告訴你,本書我不僅把真事隱了去,這個世界的真名士也都隱去了,活躍的,不過是“賈儒存”,一些假模假樣假正(賈政)經(jīng)的人罷了。
最后,也是最大的荒唐——人生的荒唐。石頭是“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tài)”的,可謂是人生如夢,閱盡悲歡終是空。這是不是也是見證家庭榮衰,歷盡悲歡離合的曹雪芹的感受?
《好了歌》唱“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世界上那么多癡迷的甚至是窮近一生追求的東西,其實不過都是假相,是離心靈太遠的他鄉(xiāng)罷了,可是我們卻把它們當做了故鄉(xiāng)?;奶茊??荒唐至極......
2.“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表達方式的選擇緣由
“辛酸淚”是悲苦傷心淚。充滿悲劇意蘊,書中人為自身命運悲,作者也為書中人和自己命運悲。
“癡”——癡迷、癡心、癡情、癡傻......
都云作者癡——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創(chuàng)作動機之癡——何其勇敢。
“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其短一并使其泯滅”,身處封建時代,卻要為閨閣中的女子昭傳,這是多么大膽的動機?!爸寥艏讶瞬抛拥葧?.....竟不如我半世親賭親聞的這幾個女子”“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樣的言論,已經(jīng)不限于男女平等思想,而是遠超越時代的女權(quán)主義論調(diào)了。
創(chuàng)作過程之癡——何其執(zhí)著?!半m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晨夕風(fēng)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冷眼瞧世人之癡。
《好了歌》里嘆到世人四個忘不了:
“惟有功名忘不了!只有金銀忘不了!
只有嬌妻忘不了!只有兒孫忘不了!”
實際上說到世人的“癡”:癡迷于名利者,癡溺在情愛者,癡心于兒女者。
但實際上,又有什么是你都把握得了的呢。有緣珍惜,努力守護或者追求,緣盡時不必強求,“癡”也是病啊。
歷經(jīng)三劫的甄士隱為好了歌注解完,就飄飄而去了。甄士隱,實際上也是作者的一個隱喻。實際上,作者正是參透了世人的“癡”的。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用悲憫的眼睛觀照
文學(xué)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真實,又不能完全寫實。如蔣勛先生所談:“他寫《紅樓夢》,不是要暴露隱私,而是悲憫的寬容,所以一開始就表示要把“真事隱去”?!罢嬲玫奈膶W(xué),一定是對人生在比較高的層次上的觀察與領(lǐng)悟。”②
3.“誰解其中味?”——主題
“味”,味道。作者想傳達什么味?人生的幻滅感么?看透、放下。青春的味道么?那樣一群青春年少的美好生命,展現(xiàn)成長中的喜怒悲歡。
美的追求么?至真至純的美。造一個園子讓水做的女兒們居住,寫詩,品茶,飲酒,逗趣。
世情的呈現(xiàn)么?官場、望族、皇宮、販夫走卒......
生命的展現(xiàn)么?或許也有......
那么多人品讀、研究它,但是誰解其中味?我們解了它的味了嗎?后邊還有多少味可解呢?
我們可以試著去品......如此經(jīng)典的書,一定開卷有益。
4.結(jié)語
通過這首詩,我和同學(xué)們化繁為簡地從表達形式,表達形式的選擇、表達主題等初步走進文本。又由簡生豐地讓同學(xué)們初步感知:原來《紅樓夢》里一首詩可以有這么多的解讀,原來《紅樓夢》的表達方式不僅僅是好玩,這本書還有那么豐富的內(nèi)涵......
在這個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找到切入口可以讓閱讀指導(dǎo)“事半功倍”,然而,要找準這個切入口,需要老師能夠沉下心來,細讀文本,深讀文本,多下功夫,方得巧法。
參考文獻: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蔣勛.蔣勛說《紅樓夢》(第一輯)[M].上海三聯(lián)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