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說過:“要給孩子上有‘數學味道的數學課?!蹦敲磾祵W味道是什么?在平時的練習課中,我們往往偏重于“練”,從而忽略了學生真正獲得了什么,機械的練習課總讓學生感到枯燥而難以熱愛,如果我們摒棄那些無意義的操練,用富有思考的練習設計,讓學生練得“精”,練得“趣”,那么數學就會變得有吸引力,所以筆者覺得數學的味道應該是學生“樂于學、樂于思”的根本吧!
記得曾經聽一位名師將練習課比作“炒冷飯”,他說:“沒有加料的冷飯吃不出任何味道,自然不受人歡迎,而加入佐料的炒飯細細品味卻能讓人意猶未盡……”所以他的練習課中也一直追尋著“加料”,不僅讓學生品出了“數學味道”,同樣讓在場的老師也對其中的“美味”意猶未盡。
一、同曲不同工——“新鮮”
【片段一】:
師:我們都知道,長方體有12條棱,范老師現在給你12根小棒,利用這12根小棒能搭出一個長方體嗎?要求不能折斷,搭得成嗎?(出示12根長短不一的小棒)。
生:不能。
師:說出你的理由。
生:因為長方體它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這里每根小棒的長度都不相等。
師:嗯,這12根小棒至少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至少要什么樣的要求?
生:至少要4根小棒是相同的。
師:嗯,還有,要幾個4根?
生:3個4根。
師:每一個4根其實我們都明白,它(12根小棒)又分成了幾個組,一組是?
生:長。
師:對,4根,還有一組是?
生:寬。
師:幾根?
生:4根。
師:還有一組是?
生:高。
師:這是最起碼的條件,要不然這個長方體搭得成嗎?
生:搭不成。
很明顯,同樣是復習長方體的特征,與我們以往的復習方法不同的是,老師并沒有單純讓學生回憶長方體長、寬、高的特點,而是利用讓學生在腦海中擺長方體、體驗長方體棱長的特點。學生已然學會了長方體長、寬、高的特點,如果練習課仍舊讓孩子不斷回憶,學生雖能記住,但純粹依賴于記憶的數學不是我們追求的教學。但利用了12根小棒之后,學生的挑戰(zhàn)欲自然被激起,雖未通過操作,但學生在腦海中的操作更能訓練空間想象能力,通過腦海的拼搭,讓學生發(fā)現可以通過分成3個4根來判斷,那么長寬高的特點必然不言而喻。數學不僅僅是知識的重現,更是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體驗,通過試擺長方體,學生自然而然會去思索棱長特征,那么對特征的體驗必然更加深刻。如此一來,本節(jié)課的數學趣味陡然提升。
二、計算棄繁求簡——“香甜”
【片段二】:
用這個柜子能放多少個這樣的小箱子?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往往缺少關注細節(jié)的耐心,多“拿來”,少“思索”,以至于學生將思維的重心放在反復操練與計算中,也讓寶貴的課堂時間消逝在漫長的計算過程中,這些繁瑣的計算對于學生的提升是否有意義,也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如上的練習題,無論是在復習體積和表面積,還是拓展知識中的練習,已知的數據都是趨于簡單計算,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口算,當然這些數據都是經過上課老師反復推敲的,計算難度降低,以突顯思維過程。也正因為如此,課堂上的學生才有時間和空間進行深入思考,也讓學生真正噴射出智慧的火花,這樣的佐料讓我們感覺新鮮而香甜。
三、思維中碰撞——“刺激”
【片段三】:
師:現在這個櫥做好了,這個櫥里面要放東西,要把長8分米、寬4分米、高2.5分米這樣的小箱子放進這個大的柜子里面去,你覺得能夠放多少個呢?
生:20÷2.5=8(個)
師:有不同的嗎?
生:我是先把大柜子的體積算出來然后再除以小箱子的體積。
板書:10×20×4÷(2.5×8×4)=10(個)
師:還有不同的嗎?大家想想兩個里面肯定有一個是不對的。
生1:因為柜子不可能會移動,所以不能這么放。
生2:他的意思是空掉的地方不能把它塞得滿滿的,要是以她那么算是把空掉的地方都塞得滿滿的了,所以可以放10個小箱子是不對的。
師:那么剛才說八個的就一定對了嗎?
生:我覺得這個題目還沒有做完,我覺得要把櫥柜的長、寬、高都去除以小長方形的長、寬、高。
師:她的意思是單獨不能看一個高,而且還要看寬,還要看長,都要看,單看一個的話,這個放下了另外一個放不下去了,她講得很有道理,她考慮得更加完整。你為什么還把手舉得那么高?
生:我還有另一種算法,可以是10÷2.5=4,4÷4=1,20÷8=2……4這樣的話,4×2×1也是等于8.
師:大家都聽不懂你講的方法,你能不能給我講清楚。
生:我把那個4作為底面,豎著放。
師:他的意思豎著放(課件演示)下面放了四個還可以疊一層,這樣就是八個。
生:我發(fā)現上面還可以再放一個,應該是9個。
師:我們來看看,其實答案不是8也不是10,而應該是9個。
數學課堂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課堂,老師的引領,讓學生得以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從而提出新的問題。老師的細節(jié)處理讓人佩服,所有數據經過反復推敲與思考,才有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碰撞。整個環(huán)節(jié)意外重重,而又一次次柳暗花明,課堂完全由學生自己主宰,熱鬧又不失思維的深度。生生間的思維火花就此點燃,學生饒有興趣地深入思考,思考自己的方法,思考別人的想法,當思維打開的瞬間,孩子們享受到了攀登高峰的激情,成功地刺激他們體驗到了數學的樂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一節(jié)缺少思考含量的數學課,一節(jié)缺乏智力挑戰(zhàn)的數學課,學生激不起思考的熱情,感悟不到數學的思考和方法,那必將是索然無味的,對于學生來講也終將一無所獲。反之,使學生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頓開的激動——問題突破的愉悅”的過程,才是數學魅力所在,富有數學味道的練習課給我們的感受是——香味撲鼻,嚼勁十足。相信在我們以后的數學練習和復習課中,也一定會“多想”“多思”“多揣摩”,力求讓練習課充滿“數學味”,讓學生的“思維之花”開得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