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燕
摘要:古詩文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不斷累積的文化瑰寶,對于學生本身人文素養(yǎng)和底蘊的深化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重視古詩文教學,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等,使得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地展現(xiàn)?;诖?,本文將以此為話題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開展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課堂;措施探討
分類號:G623.2
前言:在我國的歷史文化當中,古詩文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古詩文,是教師在語文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項責任。所以,在現(xiàn)階段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就應該不斷地深化自己的認知,并借助古詩文教學的特點進行文化的滲透,使得學生的文化視野得到拓展、文化素質得到提升,讓學生本身得到更加全面和綜合的發(fā)展。
1.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當中,古詩往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瑰寶,具有著語言精練、想象豐富、情愫真摯等特點,是文學歷史上的一道風景線[1]。而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古詩文也在其中占據著非常關鍵的地位,可以讓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增長更多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性情、不斷地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度和興趣等,使得學生得到方方面面的發(fā)展和提升。所以,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想將古詩文教學的價值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帶動學生的全面和綜合發(fā)展,教師就一定要不斷地加深自己的認知,在原本的基礎上不斷地實施相應的完善和優(yōu)化對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xiàn)教學價值,使得理想的教育成效得到實踐,為學生后續(xù)的成長和發(fā)展也奠定良好基礎。
2.小學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措施探討
2.1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促使興趣生成
由于小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在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上比較有限[2]。所以,在古詩文教學中,學生在理解是常常停滯在形式主義上,很難對古詩文的內涵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在這時,教師就可以首先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突破這一認知上的障礙,不斷地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帶給學生一種入情入境的感覺,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自然而然的生成,使得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更好地發(fā)展。
例如,在講解《早春》一課的過程中,作者在古詩文當中經歷了細致性的觀察,將長安早春的特點、特色美景描繪了出來,將作者本身對于早春景色的喜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在這首詩當中,具有著比較強的含蓄美、音律美、意境美和凝聚美,是非常經典的一首七言絕句。所以,在這時,為了使得學生對古詩文中的意境更好地進行體會,教師就可以將多媒體引入進來,為學生動態(tài)的播放早春景象的視頻,讓學生進行細致性的觀察。并在播放后帶有體會進行古詩文的誦讀,對作者在其中展現(xiàn)的情感加以深刻的體會等,這樣就能實現(xiàn)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在古詩文的探究中變得自主和積極。
2.2開展組詩教學,培養(yǎng)良好詩趣
新課程倡導,教師在課程教學的實際開展中,應該盡量地突破教材的束縛,不要一味的“教教材”,而是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地致力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等,讓學生在局限的課程中有著更多的收獲。所以,在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盡量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靈活的空間和環(huán)境,可以大力的開展組詩教學,讓教學在開展中更加靈活多變等,使得學生的詩趣得到不斷的培養(yǎng)。
例如,在講解《靜夜思》這首古詩的過程中,當學生產生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定“思鄉(xiāng)”的主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的方式再收集一些主題相關的古詩文,如《泊船瓜洲》、《歸家》等,讓學生對其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簡要的分析,使得學生的良好詩趣得到不斷地形成。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等,使得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不斷地拓展,使預期的教育成效得到展現(xiàn)。
2.2.1加強學法指導,深化理解程度
人們常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3]。在古詩文教學的開展中,方法的傳授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讓學生得法,才能使得其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得到更多。所以,在古詩文教學的開展中,教師也應不斷地展現(xiàn)效用,使得學法指導得到進一步地加強。
例如,第一、應該先進行分詞釋義,加強對字面意思的理解,可以逐句逐詞的進行理解;第二、站在現(xiàn)代語言的背景下,對古詩本意開展連續(xù)翻譯,直到將文字翻譯明晰為止;第三、觀察其中的重點詞匯,表達了怎樣的含義,在古詩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是作者怎樣的真情流露等,從而進一步地體會古詩文中的意境和情境,使得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做到得法,使得其獲取到更多。
2.2.2強化吟誦閱讀,體會古詩含義
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接觸了一段時間的古詩文,并且對于古詩文是非常樂意吟誦的。所以,在教學的開展中,結合這一特點,教師也應該彰顯自身作用,不斷地對吟誦閱讀進行加強,使得學生對古詩含義更好地形成理解。
例如,在講解《梅花》這首古詩文的過程中,作者通過描述梅花在嚴寒中的潔白無瑕以及怒放等,將梅花本身高貴的品質展現(xiàn)了出來,對人的品性也會帶來一定的啟示。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盡情的誦讀,就可以讓學生借助詩中的“梅花”、“墻角”等,更好地聯(lián)想到逆境和頑強精神等,使得學生對梅花身上具有的精神和品質進行贊嘆;教師在這其中也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的角度下談談啟示和感想等,使得學生對古詩本身的含義深刻理解,達到最佳的教育成效,使得古詩價值得到展現(xiàn)。在這其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詩中的意境進行大膽想象,體會作者借助古詩表達的真正意圖,讓學生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結論: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從小接觸到大的,對于學生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至關重要。所以,在當前的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展現(xiàn)自己的作用,對古詩文教學的優(yōu)化和完善對策進行研究等,以此來推動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使得語文課程的價值得到最大化地展現(xiàn)。
參考文獻:
[1]秦相花.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及實踐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10):10-11.
[2]李志玲.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21-122.
[3]唐鳳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9(18):2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