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輝
摘 要:進城務工人員流動性大,其子女較難接受良好持久的系統(tǒng)學校教育,加之家校之間溝通的不及時、不深入等諸多因素,對他們信息技術水平差異有很大影響。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信息技術方面基礎薄弱、能力差異大的特點,筆者以“分層教學理論”對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鞏固練習、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初步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分層教學進行分析研究,嘗試尋求一種適合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升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信息核心素養(yǎng)的分層教學模式。
關鍵詞: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模式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來自欠發(fā)達的農村,由于父母工作不穩(wěn)定,其居所、學習環(huán)境根據(jù)父母工作的變遷而變化,大多數(shù)人從小不能接受良好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時常造成學習基礎不牢固、“夾生飯”等問題。
針對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性,改革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教學,采用分層方法,因材施教,從改革教學的組織形式入手,制定科學、系統(tǒng)、全面的教學目標,進行行之有效的充分的備課,優(yōu)化教學效果評價等,使其形成一個改良的課堂教學模式,就變得必要且迫切了。充分挖掘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個性潛能,培養(yǎng)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最終達到全面提升他們信息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一、探索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分層教學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悉學情,學生動態(tài)分層
如前所述,由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學習能力、基礎知識和牢固程度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前應根據(jù)差異將他們進行分層,通過問卷、觀察、測評等多種形式,了解他們信息技術掌握的情況,從而擬定初步的劃分層次標準:Ⅰ.基礎知識很薄弱且操作技能較差的;Ⅱ.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操作技能較弱的;Ⅲ.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均比較好。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實施結果對學生應不予以公布,平時授課過程中教師做到胸中有數(shù)即可。同時,學生的層次不是靜止的、一層不變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時發(fā)展水平適時地進行調整,做到動態(tài)分層,以激勵學生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
2、抓目標,分層制定標準
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群體,結合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Ⅰ層次主要是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上要求能模仿相關的操作,制作簡單的電腦作品;Ⅱ層次則要求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后,對應用軟件的功能作進一步的探究,并在具體的應用操作中加以體現(xiàn);Ⅲ層次要求能夠透徹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操作技能方面在縱向上有較大的提高、在橫向上有較廣的拓展,能綜合地使用相關知識、技能,進行綜合應用。
3、多形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
在開展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基本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達成大多數(shù)學生基礎目標實現(xiàn)的情況下,可適時地對教學內容增添刪減,設置提高、拓展等進階內容,不失時地滿足了少數(shù)學生想提高、想拓展的要求,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自主探究,并適時地給予幫助和指導。教師對所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要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教學,比如可以采用廣播演示操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模仿學會;對于提高任務,教師可以深化知識點,采用學件、微課等方式展示操作步驟,讓學生自主練習操作;而對于拓展問題,教師可以完全放手,僅僅出示任務要求和提示,讓學生自主探究或是小組合作完成。在整個輔導過程中,可采用“教師輔導+學生互助”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解決教師無暇顧及每個學生的難題,而且可以充分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施教時,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多種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達成各得其所的目標。
教師指導、組織、開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探究問題,進行同伴互助,小組討論、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等合作性學習,不僅掌握了大量的知識,思維也得到啟發(fā)和訓練,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合作互助的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二、實施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分層教學模式的初步效果
為了檢驗課堂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筆者選擇了不同層次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跟蹤觀察,問卷訪談,深入研究他們的學習心理、學習方式、學習進程及學習表現(xiàn)等。結果顯示,實施了分層教學模式后,課堂上無所事事的學生基本消失了,各層次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之以前有了普遍的提高,探究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和操作技能都有所增強,使得課堂達成度大幅度提高。
三、結論
這種課堂分層教學模式的采用,使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將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更一步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激勵下,在自身的自主探究和同伴間的互助合作學習下,人人學有價值,有所發(fā)展。不僅信息技術的知識、技能、素養(yǎng)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自身的自信心、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熱情也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它既有利于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全面提高,能全面考慮學生,因材施教,同時又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這個特殊群體中的個體差異,全程處理了整體與部分、個體的差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潛能,全面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為全面提升他們的信息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