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珍
摘要:新課程標準對于識字教學的要求越來越明確,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喜歡漢字,主動學習漢字,樂于學習漢字,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而識字教學主要集中在小學低段。在小學的一至二年級,學生的識字量需要達到將近兩千個,占小學識字量的一半,因此小學一至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需要放在識字教學上,為以后更深入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由于識字需要大量的記憶,對于小學生來說,識字是枯燥的,所以,如何讓識字課堂更加生動形象,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識字教學更加高效,這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從識字與閱讀的關系入手,來探討它們的關系,說明識字量是閱讀的基礎,而大量閱讀也可以增加識字量。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閱讀;關系;優(yōu)勢
引言:大量的閱讀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最有效的途徑,是語文教學最核心的部分,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見識,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段最特別的教學行為,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想要閱讀得到良好的效果,也需要大量的識字。
一、識字是進行閱讀的基礎
由于學生剛正式進入學校學習,最令教師感到困難的就是孩子們不認識漢字,無論是實施新課,還是練習,都需要教師為他們通讀題目要求,并且教師還要保證學生真正理解了題目,才能開始做題,所以導致了課堂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教師讀題上,學習效率非常低下,除此之外,有時候教師要求比較多,而學生需要用筆記錄下來,只能采取用拼音的形式記錄,但是拼音極容易看錯或抄錯,導致學生不明白教師的要求,無法更好的完成任務,所以,增加識字量是展開語文教學活動的基礎,是低段語文教師重點教學內(nèi)容。
語文課堂開始的二十分鐘非常重要,能否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直接影響了整堂課的學習效率,小學一至二年級學生的行象思維占據(jù)主導地位,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是想象力和求知欲發(fā)展最旺盛的時期,所以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這個階段的年齡特點,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靶W生都是喜歡聽故事的,所以教師可以把學生該堂課需要掌握的漢字編成故事,生動形象的把該漢字教給學生,學生學習漢字的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之后,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學著編故事記漢字”。[1]
一至二年級的孩子,自控能力較差,不能長時間安靜的坐著學習,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想辦法讓孩子們動起來,盡量使用肢體語言來幫助孩子學習漢字,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記憶漢字,還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習效率更高。例如,在進行“跑、跳”等相近字教學時,可以配合身體動作,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漢字的意思,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區(qū)別形近字。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呆板,大多數(shù)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上課只需要認真聽老師講,把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進行機械式的記憶,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也采用同樣的教學模式”。[2]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首先給學生示范某字的寫法,告訴學生寫該字時需要注意的關鍵點,然后學生在下面進行大量的練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漢字的記憶,大多數(shù)時候是瞬時記憶,遺忘的非???,這樣的學習方式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教會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旦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那么學習效率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并且方法一旦被靈活運用,將會內(nèi)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不僅不會被遺忘,而且會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加強,讓學生受益終生。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漢字教學,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自己成為自己的老師,讓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閱讀是識字最有效的方法
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教會孩子簡單的認字,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理解漢字的意思,能夠順暢的閱讀,而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加深孩子對漢字的理解。從現(xiàn)階段的教學實際出發(fā),主要有兩種識字方法,第一個是集中識字,第二個是隨文識字,鑒于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剛剛系統(tǒng)性的接觸漢字,而且由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所以在小學低年段采用隨文識字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愛上閱讀,這將會極大的推動識字教學活動更好的進行。
(一)設立班級圖書角
在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時,就要為孩子們營造閱讀氛圍,教師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選取情節(jié)簡單,以圖片為主的書籍,這時孩子們可能由于識字量的限制,無法從閱讀中獲取知識,但是當孩子們拿起書籍,看到精美的圖片,給學生的視覺帶來了的極大地刺激,同學們就會體會到書籍的奇妙,其中簡單的文字描述,也會極大地刺激學生的識字興趣。
(二)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不多,最開始他們的注意力一定在圖片上,而長此以往,由于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故事內(nèi)容,他們的閱讀興趣將逐漸下降,所以,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閱讀方式,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漢字上”。[3]首先,教師可以開展古詩詞配樂歌唱活動,利用早讀和課間操的時間進行,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們認識更多的字,還可以讓孩子們愛上古詩詞閱讀,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開展;其次,教師可以指導孩子們自己制作識字卡,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把它畫下來,然后標注上它們的名字,例如西瓜、熊貓等,教師把這些卡片貼在教室的墻上,孩子們可以隨時閱讀,加深印象。
(三)閱讀識字優(yōu)勢
一般情況下,一篇課文中會出現(xiàn)三類漢字,第一類漢字要求學生會寫,第二類漢字要求學生會讀,第三類漢字要求學生會認。第一類漢字要求最高,不僅需要學生理解該字在課文中的意思,還要理解在其他語境中的意思,并且能靈活運用,而第三類漢字要求就比較低,只需要學生在閱讀時,把這個字認出來即可,想要擴大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認識更多的第三類字,這就需要大量的閱讀才能實現(xiàn),隨文識字的“文”不僅僅限于語文教材,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一方面可以擴大識字量,另一方面可以鞏固課堂知識,讓學生愛上漢字,愛上閱讀。從閱讀中識字,很好的遵循了人的記憶規(guī)律,通過閱讀,讓生字不斷地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該生字的印象,這種方式稱為無意記憶,此種記憶方式效果好,并且記憶過程較輕松,學生接受起來較容易,并且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加深生字的印象,而且生字放在文章中,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該字的意思,不需要教師再單獨講解生字的意思,提高了學習效率。低年段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較強烈,他們通過閱讀不僅認識了漢字,而且學到了知識,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促使著他們繼續(xù)閱讀,進而可以認識更多的字,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明白了在閱讀中識字的重要性,掌握了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隨文識字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識字的過程中,是學生自己在消化文章內(nèi)容,是學生自己在記憶漢字,所以,這種識字方法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識字量大閱讀效果好,識字是閱讀的必要條件;而閱讀會促使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學生在閱讀中識字,使?jié)h字的含義更容易理解,體會到了漢字的奇妙,更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師要開展多種讀書活動,讓孩子愛上閱讀,使識字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排日代姆.艾則孜.小學語文低年段主題閱讀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人文之友,2019,(13):240.
[2]馬有斌.小學語文低年段識讀結合教學方法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19):92-92,93.
[3]孝秀麗.識字促成閱讀、閱讀鞏固識字——低年級識字單元主題讀寫探討[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