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德
最近,我再次讀了《周克芹文集》。俗話說: 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作為周克芹的同鄉(xiāng)——既是簡陽人更是石橋人的我,再讀他的作品,其筆下那熟悉的鄉(xiāng)音、奔涌的鄉(xiāng)情和那可愛的鄉(xiāng)親,總覺得是那樣的親切;那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時代氣息和那分明的愛憎,總是那樣的強烈;那生動的場景,總是揮之不去,縈繞腦際,總是不斷地撩起我對過去歲月的回味與思考。
睹書思人。簡陽是周克芹的故鄉(xiāng)。周克芹是從簡陽走出去的人民作家,他對故鄉(xiāng)有著割舍不斷的感 情。即使在成名調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后,他仍滿腔熱情地關注著故鄉(xiāng),為簡陽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不遺余力,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30?多年前周克芹在與簡陽文學愛好者聚會上那次演講。
1979?年,周克芹發(fā)表了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轟動全國。隨后,八一電影制片廠和北京電影 制片廠先后到簡陽拍攝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產生如此好評如潮和強烈社會反響并被改編成電影 同時為兩個著名電影制片廠拍攝,在簡陽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不僅使周克芹名聲鵲起,也使簡陽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一馬當先,萬馬奔騰急。周克芹的成 功,極大地鼓舞了簡陽地區(qū)的文學愛好者,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一個個摩拳擦掌,投入到更加勤奮的創(chuàng)作活動之 中。一時間,簡陽城鄉(xiāng)掀起了向周克芹學習,多創(chuàng)作好作品 的熱潮。
1982?年春節(jié)剛過,為順應青年文學愛好者的要求,支持、保護和引導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我工作所在的共青團簡陽 縣委征得周克芹同意,決定舉辦一次青年文學創(chuàng)作講座,由 周克芹主講。
早春二月,乍暖還寒。
講座如期舉行。3?月4?日,濃霧蔽天,寒氣襲人。近百名來自全縣城鄉(xiāng)的文學青年和縣屬各單位團干部及各區(qū)團委書記早早來到縣文化館1 樓會議室。8?點半鐘,周克芹準時到達。大家像歡迎凱旋歸來的勇士一樣對周克芹報以熱烈掌聲。周克芹仍然披著那件深灰色雪花呢大衣,系一條芭茅色方格長圍巾,微笑著向與會者致意,緩步走上講臺。講座按既定程序進行。作為講座主持人,我首先向大家介紹周克芹的簡歷,然后請他演講。
周克芹在簡陽生活了40?多年,曾在簡陽文化館工作。今天回鄉(xiāng),面對的聽眾大多都是熟人,所以,他的演講也就 ?比較隨和。周克芹理了理頭發(fā),點燃一支香煙,慢蹭蹭地說:“今天回來同大家擺擺龍門陣,談談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我很高興。首先要說一句,就文學創(chuàng)作 而言,我算不了什么。中國五千年歷史中,大文 豪、大作家多得很。20 世紀30?年代,在簡陽就出現(xiàn)了著名女作家羅淑。我只不過是一個在雞 籠上點起亮油壺寫了幾塊豆腐墩文章的文學愛 好者罷了?!痹捨凑f完,這謙遜的態(tài)度、樸實的語 言,頓時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和會心的歡笑。在這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周克芹的演講直奔主 題。他說,在座的都是文學愛好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 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基礎,這里就不說那些“寫作 入門”的廢話,我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就文學 創(chuàng)作談幾點體會。
首先是多讀書。周克芹說,寫書的人必須多讀書,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自小喜歡讀書,在書的世界里,我像一頭來自荒山野嶺饑餓的小牛,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闖進了一片綠草如茵的豐盛原野,欣喜若狂,那樣貪婪地啃著鮮美的花草?;仡欉^去歲月,他說,我從來不參加“文化大革命”中那些組織和弄不醒豁的活動。我愛文學,愛讀書,有空就讀,手不釋卷。除了勞動和工作, 我夜夜攻讀,即使疲乏和饑餓也沒有使我停止。其他人搞“文化大革命”,我因此而有時間讀書。我讀的主要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像外國的屠格涅夫、契訶夫、郝爾岑、巴爾扎克、雨果、莫泊桑、普希金、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世界名家的作品,從中吸取營養(yǎng)。比如,巴爾扎克宏闊的社會人生圖畫, 雨果的浪漫主義激情,莫泊桑刻畫人物的妙斧神功,喬治·桑的理想主義, 無不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最崇拜的作家是美國的杰克·倫敦、德萊賽,英國的毛姆、狄更斯、哈代等。在讀外國經典名著的同時,我拼命強迫自己回過頭來讀中國古典及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如《三國演義》《水滸全傳》《東周列國志》《臥虎藏龍》《紅樓夢》、巴金的《家》等等。文學反映的是多姿多彩的內容,因此,除了讀文學名著外,我還在涉獵政治、經濟、歷史。堅持數(shù)年,必有好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書使我收獲不少,從中受到許多啟發(fā),學到許多東西,為我日后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大幫助。
直面人生,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連在一起,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魂。這是周克芹演講的第二個主題。周克芹曾在1958?年遭受過人生的挫折。對此,他記憶猶新。那年夏天,他在成都農校畢業(yè)前夕,學校在學生中開展一個叫做“社會主義教育”的運動,其方法、形式、過程與“反右斗爭”極為相似,先是動員提意見,大鳴大放,繼而辯論批判、揭發(fā)檢查、劃線定質,三下五除二,他和另外幾個同學就被“揪”了出來。當時定的 ?他的錯誤有三:第一,不務正業(yè)。學校查了校圖書館里的借 ?書登記冊,發(fā)現(xiàn)他在校6?年時間全部借的是文學書籍,沒有什么政治理論書,更沒有一本農業(yè)專業(yè)書;第二,攻擊社會 主義,指周克芹寫過一張大字報,標題為《賣油娘子水梳 ?頭》,講簡陽家鄉(xiāng)的棉花產量下降,部分農民缺少吃穿;第 ?三,同情右派。因為上一年報紙揭露省內一位頗有名氣的 ?青年作家“右派言論”時,周克芹給該報寫過一封信,表示不 ?同意批評那位青年作家的某些言論,那些言論是正確的。信被轉回學校黨委,成為該校一件破天荒的“大案”,學校領 ?導認為周克芹丟了他們的臉,還認為,學校培養(yǎng)他6?年竟然培養(yǎng)了這樣一個“廢品”。就這樣,周克芹被“處理”,批件上 ?寫著“政治上不及格,不予分配”;發(fā)給3?個月伙食費,就叫他回家,團籍也被開除?;仡欉@段經歷,周克芹說,我并沒 ?有因為受到不公正待遇回鄉(xiāng)務農而灰心喪氣。而是從頭開 ?始,先后擔任公社農業(yè)中學教師,大隊、生產隊會計,公社農 ?技員這些不脫產的工作,一邊勞動,一邊工作,吃生產隊的 ?口糧。想起那段艱苦歲月,周克芹十分感慨:我親眼看到中 ?國農業(yè)在左傾路線干擾下曲曲折折地緩慢發(fā)展,我得以和 ?生活在最基層的農民一道經歷了歷史上最困難最壓抑的年 ?代,我和大家一樣被損害著,同時又懷著對共產黨的堅定信 ?念,等待著、憧憬著、探索著、成長著。這不僅使我獲得作為 ?文學工作者所需要的生活,更使我胸中擁塞著無窮無盡的 感受,這些感受是說不完、寫不完的。坎坷的生活道路,教 ?給我一個做人的態(tài)度:直面人生、開拓未來。這當中包括了既要堅強挺著,又要能忍受屈辱;既要堅信未來,又要能保持清醒頭腦。只有這樣,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才能客觀冷靜地反映現(xiàn)實、指導現(xiàn)實。
正因為周克芹直面人生的胸懷,才使他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更 加深刻。他強調說,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不可分割,這是當 ?代一切正直的中國人深深體會到的一條真理。因此,我的作品就 ?體現(xiàn)了這一主線。他舉例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許茂老漢的 ?四女兒許秀云是一個多災多難的苦命人,一度對生活喪失信心。當她不堪忍受世間不平而跳水被救起來之后,縣委工作組組長顏少春親切地對她說:“秀云啊,你要記住,我們個人的命運是跟黨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的!嘗過黃連苦, 更知甘蔗甜。不管還會遇到什么溝溝坎坎,你們也一定會幸福的?!彼墓媚飺溥^去緊緊抱著嚴少春,眼淚流在他的肩上。這一字一句,實際上是周克芹自身經歷的概括。只有直面人生,把個人命運與黨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 這就是周克芹的結論。
在演講中,周克芹特別強調,搞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必須熱愛生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才能創(chuàng)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這就是周克芹的作品。他說,1958年的挫折,并沒有使他動搖對黨的信念、喪失生活的勇氣。相反,他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經常深入到干部開會的會場,鉆進低矮的農家茅屋里,和老媽媽、老奶奶蹲在灶臺邊拉家常,和老大爺坐在田埂上聊天,跟青年人一起踩水車,看婦女們吵架,看壯年的漢子們在街上賣柴,看姑娘們神色悵然地從供銷社柜臺前走過, 如此體驗生活、觀察生活?;钌默F(xiàn)實感受,加上讀書所得,周克芹思考了許多問題,有時候思想飛得很高很遠。他深有感觸地說:身邊許許多多非常熟悉的人物,以及他們各自的命運,使我頑固地拿起筆來表現(xiàn)他們。1959?年,即處理還鄉(xiāng)后的第一年,我就開始在四川的刊物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接著又陸續(xù)有作品發(fā)表,如《秀云和支書》《井臺上》《李秀滿》《早行人》《希 望》等。蓄之既久,其發(fā)必甚。“由于長期生活的積累和深深的思考,我的創(chuàng)作題材愈來愈多,創(chuàng)作欲望愈來愈強烈”,周克芹說。在談到創(chuàng)作《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情形時,他十分激動地說,當時我還在楊家公社金星大隊蹲點,白天跑田坎,晚上在住房里守著一盞煤油燈寫作,煙鍋巴丟了一地,那些人物形象在我的腦海里清晰可見,要寫的東西像泉水一樣涌出來,寫都寫不贏。作品寫成時,人都瘦了一大圈。 有了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觀察,寫出來的作品自然是有血有肉、感情豐富,而不是無病呻吟、故作姿態(tài)。談到《許茂和他的女 兒們》中四姑娘這一藝術典型形象時,周克芹十分動情地說,我是以發(fā)自肺腑的熱愛之情,噙著眼淚寫四姑娘的,我把自己懂事以來的20?年艱苦歲月的磨練所積累起來的感情,20?余年從勞動農民——我的父母兄弟姐妹的身上感受到的美,大部傾注給了四姑娘這一藝術形象。例如,寫四姑娘凄然地住進破敗小屋,看著水罐里映出自己清瘦的臉、又黑又深的眼睛,想起幾年漫長凄清的歲月,眼里又汪起一泡淚水時,我也淚眼模糊了;寫四姑娘伴著孤燈,一字一句讀八妹寫來的信,當她讀到“四姐是個好人,總有一天 會得到幸福的”這些句子的時候,心里一熱, 血涌到臉上,她忙合上睫毛,我也熱淚盈眶。寫三姐誤解四姐,罵四姐為啥賴在葫蘆壩不走,四姑娘涌出了眼淚,“?四姑娘鎮(zhèn)定著自己,沒讓淚水流出來,她吞聲說道:‘三姐,難為你,你像娘一樣疼我…… 可我對不起你啊。我實實在在不想走,我真不愿離開這葫蘆壩,真的……’”我鼻心酸楚,眼里涌出了淚水。寫四姑娘想念不幸的大姐夫金東水, 心疼可憐的侄女小長秀,避開老子和九妹的眼睛,為小長秀縫棉衣,一連幾天夜里,都是 等九姑娘熟睡以后,她才動手縫。一盞孤燈,一根針線,一邊縫,一邊想著長秀,想著 自己,想著現(xiàn)在,想著未來。有多少回,無邊 的遐想被她自己有意地涂上一點美麗的顏色;有多少回,淚水模糊了眼睛針尖刺紅了手指。這千針萬線,針針織進了她的辛酸, 織進了她的幻想,織進了她的眼淚……“我一把眼淚一句句地寫著,到后來不禁抽泣起來。”由此可見,人民作家周克芹的心與人民 是貼得多么地緊?。?/p>
故鄉(xiāng)生活是周克芹創(chuàng)作的源泉。周克芹對故鄉(xiāng)有著特殊的感情。在演講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訴說對故鄉(xiāng)的愛:某種瞬間的一瞥,或一突然的聲響,便可以喚起我對過往故鄉(xiāng)樸素生活的回憶。這些回憶,足以使身邊的一切頓時變得索然無味,足以搖撼我的靈魂,使我不安,躁動,想拔腳而去,遠離城市的人際關系。這種情形多了,就再難以克服那種對城市生活的飄零感,絕不涉得太深,以隨時抽身而遠行,回到我深深眷戀著的鄉(xiāng)土人情中去。那里一段小路、一棵老松,無不記載著歷史的滄桑,那種村落和人情中埋藏著人類歷史的寶藏;如果你細心地以靈魂去感受的話,你還會發(fā)現(xiàn)那平靜樸素生活中也正培育著人類對未來的某種特別的期待。這種難以言傳的期待,使我興奮, 也使我惆悵,使我想回避一切,提起筆來。這種故鄉(xiāng)情結、人民情結,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的情懷,使周克芹作品始終格調高雅,充滿鄉(xiāng)土氣息和時代特色而受到人民的歡迎。在談到有人把曲解“四個現(xiàn)代化”所表現(xiàn)的迷茫感、困惑感、無 家可歸感這類危機意識當做人“偉大覺醒的標志”時,周克芹滿懷深情地告訴大家:“我 作為農民奶汁養(yǎng)大的中國作家,怎能離開我的鄉(xiāng)土,離開對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兄弟姐妹命運的關注,離開對他們文化心理的探索,去表現(xiàn)那種‘覺醒的標志’呢?”
在兩個多小時的演講中,周克芹講得聲情并茂,深入淺出,富含哲理,與會人員聽得津津有味,會場不斷爆發(fā)出熱烈掌聲。
歲月難改赤子心,鄉(xiāng)音句句鑒真情。雖然這次演講已過去30?多年,但周克芹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真諦的獨到見解,不僅對當時的文學青年產生了極大影響,而且對繁榮今天新時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周克芹對祖國和人民無比熱愛的高尚情懷,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作者單位: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