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安
摘 要:超現實主義畫家主張人類的潛意識活動反應為現實表現出來,作品帶有強烈的意識支配創(chuàng)作過程,潛意識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向和動力,起決定性作用,反傳統的哲學思維指導繪畫強調藝術幻想與魔幻至上原則,拒絕理性創(chuàng)作思維和明顯意識表現形式,作品要求夢幻、抽象、哲思、無意識,進而體現出一種夢幻敘事和情感分析的非理性主義精神;超現實主義繪畫在西方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只是一種繪畫表現形式。
關鍵詞:超現實主義;視覺信息;繪畫表現形式
一、超現實主義畫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
20世紀是一個藝術流派交替表演的時代,各種主義流派乃至個人上演輝煌宏大作品,完成在藝術史中的地位,繪畫在自我更新與反叛中實現畫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升化過程,藝術在反藝術中快速占據人們的審美意識,不斷提升與思想挖掘已經是畫家投入最大時間心思的第一任務。
創(chuàng)作范疇的擴展帶給他們藝術生命的新形式,產生的過程對于有的畫家來說非常艱辛痛苦,作品的好壞,取決于畫家對事物的敏感度,實現敏感度被放大與表現的過程,是畫家長久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沒有人一上手就能產生世界名作,美術史范圍的經驗告訴我們畫家需要做什么,很明顯就是繪畫規(guī)律之下的個人風格變化,藝術流派基于相同相仿的藝術觀點認同而產生藝術的反叛,也在用藝術的各種名義發(fā)展[1]。
印象派開啟繪畫視覺的新方向,超現實主義畫家們憑借夢幻靈光和潛意識哲思推開繪畫藝術哲學的內向發(fā)展,拋開傳統的英雄主義經典,釋放繪畫哲學思維,完成精神呈現的視覺創(chuàng)造,在西方繪畫和造型藝術范圍超現實主義畫家憑借夢幻、魔幻、想象、哲思加入藝術秩序整合的隊列,并且取得巨大成就,在造型藝術領域,超現實主義意想不到地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藝術思維的相仿和觀點認同一些重要的畫家形成一個團體,其中包括:德國人恩斯特、法國人阿爾普、畢卡比亞、馬松、唐吉、西班牙畫家米羅、達利、比利時畫家馬格里特、德爾沃、美國攝影家曼·雷,瑞士雕塑家,畫家賈科梅蒂等[2]。超現實主義團體的名單有眾多的藝術家,可是在潛意識創(chuàng)作畫家中最重要的先驅性人物是意大利“形而上畫派”的代表畫家基里科。
二、超現實主義畫家基里科的視覺體驗
夢幻與哲思的超現實主義先驅--基里科,喬治·德·基里科(Giorgiode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基里科出生于希臘,父母都是意大利人,形而上學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形而上學思想的超現實主義畫家[3]。
基里科的藝術表現出一種相當神秘的憂郁的氣質,探索發(fā)明了具備個人藝術哲思的藝術語言和作畫手法,繪畫構圖中出現古典石膏像、羊皮手套、兒童玩具、幾何體物件等無生命物體,畫面元素隱晦的反應出人類社會的象征,同時運用多視點的構圖,制造出畫面矛盾空間的詭異視角,鬼魅般的投影光線以及不確定的色調,呈現出一種單純而脫離現實不存在的畫面,造成陰森恐怖神秘不安的寧靜氣氛,讓人們產生極大的潛意識幻覺,畫中強調內在情緒與深層次的無意識獨白與孤獨的敘事情緒?;锟朴酶叨入[喻性夢幻藝術作品開啟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形式語匯[4]。他的繪畫旨在發(fā)掘人類普遍意識邏輯之外的超越人類的創(chuàng)作思維,繪畫主題的神秘性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心位置,作品將哲思想象和夢幻的形象,與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傳統融合在一起,使現實和虛幻巧妙呈現。基里科的畫作,強調了夸張透視法的古典中世紀建筑物、黑暗悠長的陰影、古典大理石雕像以及斷裂的手足,給人一種恐怖不安的詭異氣氛,朦朧真切的感受使人過目難忘[5]。
基里科的繪畫中,我們經??梢钥吹揭恍﹤€人構圖的形象元素,如空曠寂寥的廣場、寂靜詭異的街道、沒有暖意的陽光、中世紀久遠的建筑、白色大理石雕像及其黑暗悠長的陰影和變形夸張的透視。陰影和透視在基里科的構圖中主要是用來營造畫面氣氛的,并不是再現真實的光線與空間變化。油畫作品《一條街道的憂郁和神秘》代表了基里科“形而上繪畫”的基本風格。這是一幅充滿著神秘詭異與夢幻恐怖的作品,沒有人知道畫面將要敘述一個什么樣故事,將要發(fā)生什么,這一點估計基里科自己也不知道。他無意識獨白想要呈現一個怎樣的故事,只有那神秘、孤獨、寂靜和略帶恐懼與不祥的氣氛傳達給觀者,使其緊繃的大腦神經,撞擊著人們不安的心靈。詭異透視中世紀建筑街道上不知道是陽光還是月色照耀出幽黑沉長的投影,恐怖氣氛環(huán)繞,一個少女推著鐵環(huán),拖著長長的影子快速地奔跑著,她似乎沒有意識到危險即將到來。街道的遠處橫陳著一個詭異的人影,預示著威脅與不安。除此,畫面中別無任何生命的跡象。兩旁的古典建筑連同那死寂的拱門和漆黑的陰影與陰沉的天空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猶如墓穴般陰暗恐懼的氣氛。他畫面獨有神秘的空蕩感,夢幻般的場景使他成為一位在二十世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參考文獻:
[1]李春.西方美術史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第355頁
[2]利奧奈洛.文杜里.西歐近代畫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頁
[3]陳隸東.西方名畫鑒賞[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頁
[4]周宏智.西方現代藝術史[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頁.
[5]張堅.另類敘事:西方現代藝術史學中的表現主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