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晨
摘 要:宋體字是最普遍常見的字體之一,也是漢字體系中最重要的印刷字體之一,在時間的長河中經(jīng)歷了許多次變革,傳承著從古至今的中華文化。在社會發(fā)展的推進下,宋體字的內(nèi)容和工藝都發(fā)生了巨變。其簡潔端正,大氣耐看的特點讓它在各種各樣的書面文檔中得到普遍推廣應用,甚至很多正式場合的文書中都要求必須使用宋體字來書寫。印刷術與宋體字密不可分,許多學者對此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兩者都歷史悠久,因為科技審美的時代變化一同經(jīng)歷了各種變革。分析宋體字就像分析一部關于印刷和時代審美變化的史冊。
關鍵詞:宋體;字體;印刷
一、宋體字的發(fā)展
宋體字是最普遍常見的字體之一,也是漢字體系中最重要的印刷字體之一,在時間的長河中經(jīng)歷了許多次變革,傳承著從古至今的中華文化。在社會發(fā)展的推進下,宋體字的內(nèi)容和工藝都發(fā)生了巨變。其簡潔端正,大氣耐看的特點讓它在各種各樣的書面文檔中得到普遍推廣應用,甚至很多正式場合的文書中都要求必須使用宋體字來書寫。印刷術與宋體字密不可分,許多學者對此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兩者都歷史悠久,因為科技審美的時代變化一同經(jīng)歷了各種變革。分析宋體字就像分析一部關于印刷和時代審美變化的史冊[1]。
漢字誕生于大約四五千年前,是上古時期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誕生得更早的如埃及文、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都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的進程中。漢字影響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字甚至是文明發(fā)展。關于漢字的起源,從結繩記事開始,漸漸人們發(fā)明了刻畫的符號,從而發(fā)展出漢字系統(tǒng)。字體隨著時代一直在演變,促成字體的變革有兩個核心:一是書寫的工具和載體的革新,二是書寫速度導致的字體變體。
雕版印刷起源中國,隋唐時期,在市場流行;宋代時,活字印刷術出現(xiàn),但并不是主流;19世紀時,西方的鉛印活字印刷術傳入中國,活字印刷術才真正開始普及。有種說法認為宋體起源于顏真卿的顏體,因為可從其中看出宋體的許多特點。但其實宋體的真正誕生時間卻是明朝。宋元時期的印刷術以木材雕版印刷為主流,無法印刷出整齊、清楚的字體,所以當時的印刷字體是手寫痕跡較重的楷體。明代印刷術更加先進,采用銅質雕版,能夠印刷出嚴謹、規(guī)整、筆劃方正的字體,宋體便出現(xiàn)了,之后還出現(xiàn)了許多變體,如為了節(jié)約縱向排版空間而生的扁宋、瘦長易讀的長宋等。如今的宋體是非常優(yōu)秀的印刷字體,它清晰、字形均勻、松緊合適,閱讀省力,嚴謹莊重適合官方使用,能體現(xiàn)權威性。
二、宋體字的特征
宋體是一種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xiàn)的襯線字體,常用于正文排版。宋體的筆劃特點如下:一、粗細變化一般是橫細豎粗;二、末端有裝飾部分(稱為“字腳”、“襯線”、“襯腳”);三、點撇捺鉤等有尖端。橫平豎直、橫細豎粗、起落筆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筆畫硬挺,說的就是宋體。但它最大的特點還是襯角,這是它的典型標志。襯角是刻工們?yōu)榱朔乐箍贪迥p和提高效率在雕刻雕版時留下的裝飾化特征,對唐楷的筆劃進行歸納處理,保留了唐楷的特點又更加方正硬挺??瑫臅嵨都由系癜娴目痰段兑煌谌肓怂误w中,非常耐看。宋體的結構以方塊為標準,空間關系嚴謹,便于排版[2]。
宋體體系的主要藝術特征是端莊清秀、美麗優(yōu)雅、氣象穩(wěn)健,將衍生字體相互比較的話可以總結出它們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老宋端莊,長宋挺拔,扁宋寬博,仿宋骨剛。
三、宋體字的“永字八法”
筆劃是字體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不間斷的各種形狀的點線,筆劃形狀上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能夠對漢字的風格起到極大的影響。中國書法用筆法則“永字八法”能很好地展示漢字筆劃的種類,一個“永”字有八筆,包含了漢字中最基本的筆劃,分別拆分開為“側、勒、弩、趯、策、掠、啄、磔”現(xiàn)在常常叫做“點、橫、豎、撇、捺、鉤、提、折”,這些基礎筆劃能組合形成任何一個漢字,很多字體設計師在設計一套完整的漢字字型時就會選擇“永字八法”作為一切的起點,確定基本筆劃的風格。不同時期的宋體雖然在筆劃的細節(jié)上有所不同,但總體的結構形態(tài)變化不多。將“永字八法”應用在宋體字的分析上將會收獲更深入的了解。
宋體的橫平直纖細,將楷書中斜向上的橫畫歸于平直,將楷書起筆的頓筆和折鋒濃縮為內(nèi)斜,收筆襯角改為三角形。宋體的豎豎直粗壯,不同于楷書中“不宜直其筆”,但起筆收筆處仍保留了楷書中的心思,不過更加利落方正。宋體的鉤在下面轉折處使用溫和的曲線,無論外勾還是內(nèi)勾都以方便用刀雕刻為主,而楷書相較更加圓潤,有一氣呵成之感[3]。點是看似最簡單的筆劃,卻也有講究。宋體的點仍然以刀刻習慣為主,相較楷書更有利落感,起筆露鋒,落筆藏鋒。宋體的折在橫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斜向下的折角將橫尾處的三角形拉長,楷書的轉角更加融合圓潤,粗細也更加相似,宋體則顯得更方正標準。撇這個筆劃的變化較豐富,比如傾斜度、彎曲程度和長短,宋體起筆處是一個向右邊的小三角,楷書的則更加類似點,更加圓潤。宋體的捺起筆處仍是向右的三角形,收筆處則體現(xiàn)了刻刀蓄力拔起的形狀,一道圓弧向內(nèi)收縮擠壓兩邊的小尖端,楷書的捺則起筆似點落筆向外蓄力拉長,圓潤粗壯。最后一個筆劃是挑,宋體的挑不再是水平的,筆勢向上,線條利落剛勁有力,幾乎都是直線,而楷書的挑圓潤無直線。宋體字是在楷書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每一個筆劃都做到了標準化、剛硬化,嚴格遵守美學規(guī)范,使字體既不丟失傳統(tǒng)書法優(yōu)美的運筆特征,又能滿足用刀雕刻的習慣,有美感的同時做到了極強的實用性。
宋體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歷史的長河,它能成為現(xiàn)在的樣貌完全順應了時代科技的發(fā)展趨勢和人們審美、書寫閱讀的需求,不止于字體,它的背后存在值得分析的內(nèi)涵和哲理,對于中國的字體設計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啟發(fā)性和參考性。宋體不僅實用而且美觀,不僅標準而且特征鮮明,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具有現(xiàn)代感,它是雕版印刷術的產(chǎn)物,未來仍擁有無限潛能。
參考文獻:
[1]葛夏芹.宋體字的發(fā)展演變及應用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9.
[2]徐適.品牌設計法則[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
[3]劉立文.宋體字的發(fā)展、演變和應用過程分析[J].藝術家,2020(01):162.
指導老師:江濱教授